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24,分5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想到
自发
生贤
新恨
势力
种子
冲突
心动
化生
得气
起云
实地
三至
新生
生疑
《漢語大詞典》:想到
有一个想法;[心里] 产生一个想法。例如:当他看见那座房子的时候,他就想到了他的老家。
《國語辭典》:自发(自發)  拼音:zì fā
不假外力自己发动或自然产生。如:「自动自发」。
《漢語大詞典》:生贤(生賢)
(1).谓产生贤良的思想。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俗人之相於也,有利生亲,积亲生爱,积爱生是,积是生贤,情苟贤之,则不自觉心之亲之,口之誉之也。”
(2).谓生养贤良之人。 宋 王安石 《贺生皇子表》之七:“燕禖饗德,方储锡羡之祥;羆梦生贤,克协会昌之运。”元史·后妃传一·顺帝答纳失里皇后钦察氏:“《嵩高》生贤,予篤怀于良佐;《关雎》正始,尔勉嗣於徽音。”
《國語辭典》:新恨  拼音:xīn hèn
新生的怅恨、忧悒。如:「旧仇新恨」。唐。戴叔伦 赋得长亭柳诗:「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
《國語辭典》:势力(勢力)  拼音:shì lì
1.权力、威势。《汉书。卷三○。艺文志》:「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他们仗著外国人的势力,就这样欺压自己人。」
2.泛指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力量。《大宋宣和遗事。贞集》:「臣闻和之所以可讲者,谓内地用兵,势力相敌,可也。」
《國語辭典》:势利(勢利)  拼音:shì lì
1.权势和财利。《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太史公曰》:「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岂非以势利交哉?」《红楼梦》第六回:「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
2.形势有利。「势」文献异文作「埶」。《荀子。议兵》:「兵之所贵者埶利也,所行者变诈也。」
《國語辭典》:势利(勢利)  拼音:shì li
依财势的多寡而有不同态度的作风。《三国演义》第一回:「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上复世上人,不要十分势利。」
《國語辭典》:种子(種子)  拼音:zhǒng zǐ
1.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由受精之胚珠发育而成,一般由种皮、胚、胚乳三部分组成。少数植物的种子,具有外胚乳。
2.儿子。《金瓶梅》第八六回:「小厮说陈家种子今日在你家和丫头吃酒来?」《醒世姻缘传》第四○回:「我看这孩子有些造化似的,不像个门里人,我替俺这个种子娶了他罢!」
《漢語大詞典》:冲突(衝突)
向前突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榆关》:“墩臺守望,虽鳞次櫛比,而柳栅沙沟,衝突道侧,行旅患之。”
《國語辭典》:心动(心動)  拼音:xīn dòng
1.心中震悸不安。《战国策。赵策一》:「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文选。宋玉。高唐赋》:「使人心动,无故自恐。」
2.动心。《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一书生閒步,见他美貌心动。」《文明小史》第一九回:「贾葛民听了,怦怦心动。心想我们弟兄三人,虽然都已定亲,幸亏都还没有过门,不晓得长得面貌如何。」
《國語辭典》:化生  拼音:huà shēng
1.出生,从一种形体变化而产生新形体。《易经。咸卦。彖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资治通鉴。卷八二。晋纪四。惠帝元康七年》:「阴阳恃以化生,贤者恃以成德。」
2.佛教四生之一。指无须依托,因业力而出现者,如诸天神及地狱中的受苦者。南朝梁。沈约 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湿生化生,有想无想,皆藉今日慈悲,咸簉浣濯。」唐。可空图偶书诗五首之四:「證因池上今生愿,的的他生作化生。」
《國語辭典》:化身  拼音:huà shēn
1.佛、菩萨为教化众生而显现的生命形态;亦指人或事物所转化的种种形象。《西游记》第一七回:「尔时菩萨乃以广大慈悲,无边法力,亿万化身,以心会意,以意会身,恍惚之间,变作凌虚仙子。」《西游记》第二五回:「却又打我的化身,所以我真身打噤。」
2.抽象观念的具体形象。如:「他经常仗义执言,为民发声,可以说是正义的化身。」《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如有一个上帝,则一定有一个『势力尊者』,要知道上帝同阿修罗都是『势力尊者』的化身。」
3.变换身形。如:「孙悟空拥有七十二种变化的法力,能化身为各种人物。」
《漢語大詞典》:得气(得氣)
(1).谓得以逞其志气。 汉 晁错 《募民实塞疏》:“欲立威者,始于折胶,来而不能困,使得气去,后未易服也。”
(2).谓适合节气、时令。 汉 班固 《答宾戏》:“得气者蕃滋,失时者零落。”
(3).中医学名词。即针感。指针刺穴位后,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
《漢語大詞典》:起云(起雲)
本指云的产生和升起。因其产生、升起于深山大谷,故喻指隐逸者趁时而出。 南朝 梁元帝 《隐居先生陶弘景碑》:“飞流界道,似天汉之横波;触石起云,若奇峰之出岫。” 唐 杜甫 《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诗:“隐豹深愁雨,潜龙故起云。” 杨伦 笺注:“隐豹自谓,潜龙谓诸公。言己畏雨不出,而诸公不宜然也。”
《國語辭典》:实地(實地)  拼音:shí dì
1.真实的在当场。如:「实地学习」、「实地了解」、「实地调查」。
2.比喻做事切实,诚笃不欺。如:「脚踏实地的做事,终有功成名就的一天。」
《漢語大詞典》:三至
(1).三条原则;三项法则。荀子·议兵:“所以不受命於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 杨倞 注:“至谓一守而不变。”大戴礼记·主言:“ 曾子 问:‘敢问何谓三至?’ 孔子 曰:‘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説,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
(2).战国策·秦策二:“ 费 人有与 曾子 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 曾子 母曰:‘ 曾参 杀人。’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 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参 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后以“三至”谓谣言多次传播,也会产生影响。后汉书·班超传:“身非 曾参 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於当时矣。”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语称訕上之非,律有慝名之禁,皆所以防三至之毁,重两造之明。” 明 张居正 《答司空雷古》:“幸逢英明之主,不揣绵力,欲一举而振之,乃以此致恨於羣小,流言不啻於三至矣。”
(3).谓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使敌困惫。管子·参患:“故凡用兵之计,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一战。” 石一参 今诠:“三至者,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彼来则我退,彼退则我往,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误之也。”
《國語辭典》:新生  拼音:xīn shēng
1.刚出现或刚出生。如:「新生的力量」。《庄子。知北游》:「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2.弃旧重生。如:「他出狱以后,认真工作、奋发向上,洋溢著新生的喜悦与活力。」
3.充满新契机的生命或生活。如:「远离这块伤心地,重新开始,或许能获得新生吧!」也称为「新生命」。
4.刚入学的学生。如:「为对大一新生表示欢迎之意,各种晚会纷纷登场。」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一。皇霸。三王》:「俗儒新生不能采综,多共辨论,至于讼阋。」
《國語辭典》:生疑  拼音:shēng yí
起疑心,产生怀疑。《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师傅不要去了,这里人眼多,不见走入来,只见你走出去,人要生疑,且在此再歇一夜。」《红楼梦》第七四回:「凤姐道:『理虽如此,只是你我知道的,不知道的焉得不生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