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亦何
何其;多么。 晋 葛洪 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闕之徒,知其所云为哉!” 唐 杜甫 《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分類:何其多么
《漢語大詞典》:亦复(亦復)
(1).也。表示同样。《后汉书·霍谞传》:“至於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復均也。”《世说新语·言语》“ 德操 曰”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如君所言,亦復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半途而废者居多,差釐毫而谬千里者,亦復不少也。” 茅盾 《子夜》七:“弱者终不免被吞并,企业界中亦复如此。”
(2).又。世说新语·德行“我何颜谢 桓公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一门之内,有忠与孝,亦復何恨!”
分類:同样
《國語辭典》:不亦  拼音:bù yì
不也是。反问语气。《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文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亦哀乎?」
分類:肯定反问
《漢語大詞典》:而亦
连词。表示承接。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左传·成公二年:“公即位,受盟于 晋 ,会 晋 伐 齐 。 卫 人不行使于 楚 ,而亦受盟于 晋 ,从於伐 齐 。”
分類:连词承接
《國語辭典》:亦然  拼音:yì rán
也是如此。如:「要了解一个人必须知道他的过去,要了解一个国家亦然。」
分類:也是
《漢語大詞典》:抑亦
副词,表示推测,可译为“也许”、“或许”例如:抑亦人谋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分類:副词推测
《漢語大詞典》:亦许(亦許)
也许。 刘半农 《耻辱的门》诗:“这亦许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亦许他们掩藏,而实在他们自己也不懂。”
分類:也许
《漢語大詞典》:意亦
(1).表示测度。大概,也许。 汉 张衡 《西京赋》:“及帝图时,意亦有虑乎神祇,宜其可定以为天邑。”
(2).表示选择。还是。荀子·修身:“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战国策·秦策二:“诚病乎?意亦思乎?”
《漢語大詞典》:亦且
又,而且。荀子·王制:“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非唯致果为毅,亦且厉辞为武。”《水浒传》第十二回:“制使又是有罪的人,虽经赦宥,难復前职。亦且 高俅 那厮现掌军权,他如何肯容你?”红楼梦第五九回:“未免又气又恨,亦且迁怒于众。”
分類:而且
《漢語大詞典》:亦前
以前。《三国志平话》卷中:“三日亦前者,有 四川 刘璋 拜起元帅,引军五万取 白帝城 路,有意倾 吴 。”
分類:以前
《漢語大詞典》:亦世
奕世,累世。《诗·大雅·文王》:“凡 周 之士,不显亦世。” 马瑞辰 通释:“魏书·礼志作‘不显弈世’,后汉书·袁术传注引作‘不显奕代’……奕世即长世也。”《金石古文·汉执金吾丞武荣碑》:“廉孝相承,亦世载德。”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引 宋 汪应辰 《除郭振节度使制》:“不显亦世,尚继 汾阳 之休;无竞维人,孰云 充国 之老。”
分類:累世
《漢語大詞典》:无亦(無亦)
不也。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左传·成公十二年:“ 子反 曰:‘如天之福,两君相见,无亦唯是以一矢以相加遗,焉用乐?’”国语·周语中:“女今我王室之一二兄弟,以时相见,将和协典礼,以示民训则,无亦择其柔嘉……体解节折而共饮食之。” 韦昭 注:“无亦,不亦也。” 明 李东阳 《陆孝子诗序》:“且天下之语誶色忤,食稻衣锦者何限?不彼之责而责此,无亦自比於不孝,设淫辞而助之攻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丞曰:‘某新肄一曲,无亦愿闻之乎?’”
《漢語大詞典》:亦发(亦發)
干脆。《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等子 狮子街 那里,替你破几两银子,买下房子,等你两口子亦发搬到那里住去罢。”参见“ 一发 ”。
分類:干脆
《國語辭典》:一发(一發)  拼音:yī fā
1.更加、越是。《儒林外史》第五五回:「怎的如老哥会弹一曲琴,也觉得消遣些。近来想是一发弹的好了。」《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众人听了,一发鬨声拍手道妙。」
2.一同。《水浒传》第二回:「我家也有头口骡马。教庄客牵去后槽,一发喂养。」
3.发射一次。《韩非子。显学》:「虽有不恃隐栝,而有自直之箭,自圜之木,良工弗贵也,何则?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
4.一经发作。《宋史。卷三四六。常安民传》:「今怨忿已积,一发,其害必大,可不谓大忧乎?」
5.乾脆、索性。《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想他去此不远,我一发结识他,做个人情。」《红楼梦》第三三回:「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
《國語辭典》:一发(一髮)  拼音:yī fǎ
1.一根头发。晋。傅咸 栉赋:「我嘉兹栉,恶乱好理,一发不顺,实以为耻。」
2.形容远山微茫。宋。苏轼 澄迈驿通潮阁诗二首之二:「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分类字锦》:亦越
书亦越成汤陟丕釐上帝之耿命
分类:通用
《韵府拾遗 职韵》:亦式
诗不闻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