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56,分71页显示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6 37 38 39 下一页
五道
五道六道
五道冥官
五道将军
五道受生经
五道转轮王
五道转轮经
五叶
五意
五过
破戒五过
依语五过
五禁
五滓
佛类词典(续上)
五尊合行法五道
五道六道
五道冥官
五道将军
五道受生经
五道转轮王
五道转轮经
五叶
五意
五过
破戒五过
依语五过
五禁
五滓
五尊合行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五大明王之修法,勤于一人之法也。
(修法)五大明王之修法,勤于一人之法也。
五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为有情往来之所,故曰道。有五处:一地狱道,二饿鬼道,三畜生道,四人道,五天道。与五趣同。
【三藏法数】
(出正法念处经)
五道者,天、人、地狱、饿鬼、畜生也。若言六道,则加阿修罗。此不言者,以阿修罗一道,摄于天、人、畜生、饿鬼诸趣之中故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
〔一、天道〕,天者,最高最上,极大极尊,受用出于自然,快乐莫非如意,由昔广修净行故感此报,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者,忍也。谓能安忍世间苦乐之境也。又仁也,如梵摩喻经云:清信善人,守仁不杀,知足不盗,贞洁不淫;执信之人,言不欺诳;忠孝之人,不嗜醉酒。盖天地所生,惟人为贵,由习善行,报感此身,是为人道。
〔三、地狱道〕,地狱,谓在地之下也。婆沙论云:赡部洲下,过五百踰缮那,乃有地狱。然此地狱,其量大小不同,其寿延促各异,皆由众生造极恶业,报尽命终,至此受苦也。(梵语赡部洲,即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踰缮那,又云由旬,华言限量。)
〔四、饿鬼道〕,谓此鬼类,羸瘦丑恶,见者畏惧,穷年卒岁,不遇饮食,或居海底,或近山林,乐少苦多,寿长劫远。由昔悭贪所报,获此身也。
〔五、畜生道〕,畜生亦名旁生。婆沙论云:畜谓畜养,谓其横生,覆身而行,禀性愚痴,不能自立,为他畜养,故名畜生。又名旁生者,谓其形旁而行不正,遍在诸处,由昔恶业报生此道也。
(名数)为有情往来之所,故曰道。有五处:一地狱道,二饿鬼道,三畜生道,四人道,五天道。与五趣同。
【三藏法数】
(出正法念处经)
五道者,天、人、地狱、饿鬼、畜生也。若言六道,则加阿修罗。此不言者,以阿修罗一道,摄于天、人、畜生、饿鬼诸趣之中故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
〔一、天道〕,天者,最高最上,极大极尊,受用出于自然,快乐莫非如意,由昔广修净行故感此报,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者,忍也。谓能安忍世间苦乐之境也。又仁也,如梵摩喻经云:清信善人,守仁不杀,知足不盗,贞洁不淫;执信之人,言不欺诳;忠孝之人,不嗜醉酒。盖天地所生,惟人为贵,由习善行,报感此身,是为人道。
〔三、地狱道〕,地狱,谓在地之下也。婆沙论云:赡部洲下,过五百踰缮那,乃有地狱。然此地狱,其量大小不同,其寿延促各异,皆由众生造极恶业,报尽命终,至此受苦也。(梵语赡部洲,即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踰缮那,又云由旬,华言限量。)
〔四、饿鬼道〕,谓此鬼类,羸瘦丑恶,见者畏惧,穷年卒岁,不遇饮食,或居海底,或近山林,乐少苦多,寿长劫远。由昔悭贪所报,获此身也。
〔五、畜生道〕,畜生亦名旁生。婆沙论云:畜谓畜养,谓其横生,覆身而行,禀性愚痴,不能自立,为他畜养,故名畜生。又名旁生者,谓其形旁而行不正,遍在诸处,由昔恶业报生此道也。
五道六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五道六道,开合不同,五道加阿修罗道,则为六道。智度论三十曰:「问曰:经说有五道。云何言六道?答曰:佛去久远,经法流传五百年后,多有别异,部部不同,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若说五者,于佛经回文说五。若说六者,于佛经回文说六。又摩诃衍中法华经说有六趣众生,观诸义意,应有六道。」摄阿修罗道于五道内有二义:一唯摄于天趣,一摄于天趣鬼趣之二者。见唯识枢要下本。新译家多用五趣。
(名数)五道六道,开合不同,五道加阿修罗道,则为六道。智度论三十曰:「问曰:经说有五道。云何言六道?答曰:佛去久远,经法流传五百年后,多有别异,部部不同,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若说五者,于佛经回文说五。若说六者,于佛经回文说六。又摩诃衍中法华经说有六趣众生,观诸义意,应有六道。」摄阿修罗道于五道内有二义:一唯摄于天趣,一摄于天趣鬼趣之二者。见唯识枢要下本。新译家多用五趣。
五道冥官
【佛学大辞典】
(杂名)十王经曰:「六道冥官。」五道六道,开合不同,冥官为十王之眷属。
(杂名)十王经曰:「六道冥官。」五道六道,开合不同,冥官为十王之眷属。
五道将军
【佛学大辞典】
(杂名)十王之眷属也。焰魔供次第曰:「可别供焰罗王五道将军,即得削死籍付生籍。」
(杂名)十王之眷属也。焰魔供次第曰:「可别供焰罗王五道将军,即得削死籍付生籍。」
五道受生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苑珠林八十六所引,今藏经中无之。
(经名)法苑珠林八十六所引,今藏经中无之。
五道转轮王
【佛学大辞典】
(鬼类)十王之一。冥途亡人第三年厅府之官王也。其本地为阿弥陀如来,即领二官众狱司,治众生愚痴烦恼之冥官。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所谓「五道转轮王厅。阿弥陀佛。尔时天尊说是偈言:后三所历是关津,好恶唯凭福业因。不善尚忧千日内,胎生产死夭亡身。邪见放逸过,愚痴无智罪。犹如车轮回,常在三途狱。」是也。
(鬼类)十王之一。冥途亡人第三年厅府之官王也。其本地为阿弥陀如来,即领二官众狱司,治众生愚痴烦恼之冥官。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所谓「五道转轮王厅。阿弥陀佛。尔时天尊说是偈言:后三所历是关津,好恶唯凭福业因。不善尚忧千日内,胎生产死夭亡身。邪见放逸过,愚痴无智罪。犹如车轮回,常在三途狱。」是也。
五道转轮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罪福报应经之异名。
(经名)罪福报应经之异名。
五叶
【佛学大辞典】
(名数)传灯录达磨章举达磨传法之偈。曰:「吾本来玆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是禅家分五家之谶语也。
(名数)传灯录达磨章举达磨传法之偈。曰:「吾本来玆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是禅家分五家之谶语也。
五意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业识,二转识,三现识,四智识,五相续识。此五识自细至粗,依止次第而生,故称为意。意有能生与依止之义。见起信论。
(名数)一业识,二转识,三现识,四智识,五相续识。此五识自细至粗,依止次第而生,故称为意。意有能生与依止之义。见起信论。
五过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五种之过失有种种。
【佛学常见辞汇】
1。指破戒五过,即害自身、为智者所呵、恶名流布、临终后悔、死堕恶道。2。指依语五过,即不正信、退勇猛、诳人、谤法、轻圣法。
(名数)五种之过失有种种。
【佛学常见辞汇】
1。指破戒五过,即害自身、为智者所呵、恶名流布、临终后悔、死堕恶道。2。指依语五过,即不正信、退勇猛、诳人、谤法、轻圣法。
破戒五过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害自身。二为智者所呵。三恶名流布。四临终后悔。五死而堕于恶道。见四分律五十九,三藏法数二十三。
【佛学大辞典】
(名数)破戒律者之过也。四分律所说。五过者自害,为智所诃,恶名流布,临终生悔,死堕恶趣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破坏佛所制的戒律的人有五种的罪过,即自害、为智所呵、恶名流布、临终生悔、死堕恶趣。
(名数)一害自身。二为智者所呵。三恶名流布。四临终后悔。五死而堕于恶道。见四分律五十九,三藏法数二十三。
【佛学大辞典】
(名数)破戒律者之过也。四分律所说。五过者自害,为智所诃,恶名流布,临终生悔,死堕恶趣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破坏佛所制的戒律的人有五种的罪过,即自害、为智所呵、恶名流布、临终生悔、死堕恶趣。
依语五过
【佛学大辞典】
(名数)对于正教不得正解,则生五过:一不正信,二退勇猛,三诳人,四谤法,五轻圣法。见成实论,归敬仪通真记中。
(名数)对于正教不得正解,则生五过:一不正信,二退勇猛,三诳人,四谤法,五轻圣法。见成实论,归敬仪通真记中。
五禁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五戒也。寄归传一曰:「若泛为俗侣,但略言其五禁。局提法众,遂广彰于七篇。」
(术语)谓五戒也。寄归传一曰:「若泛为俗侣,但略言其五禁。局提法众,遂广彰于七篇。」
五滓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与五浊同。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滓,沮史反,浊也。」
(杂语)与五浊同。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滓,沮史反,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