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周礼·春官·大司乐》
「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东汉·郑玄注:「此周所存六代之乐。黄帝曰:『云门大卷』。」
《周礼注疏》卷二十二〈春官·大司乐〉~339~
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例句

谁把碧桐枝,刻作云门乐。 孟郊 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杜甫 忆昔二首

君王听乐梨园煖,翻到云门第几声。 杨巨源 听李凭弹箜篌二首

《國語辭典》:云门(雲門)  拼音:yún mén
1.黄帝之乐,六乐之一。《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
2.闸门。《文选。左思。蜀都赋》:「指渠口以为云门,洒滮池而为陆泽。」
《漢語大詞典》:云门宗(雲門宗)
中国 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之一。 五代 文偃 (公元864-949年)创建于 韶州 云门山 (今 广东省 乳源瑶族自治县 北),故名。在 北宋 与临济宗并盛,至 南宋 时衰落不传。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南宗大师云门宗创始人 文偃 作《北邙行》,不像 遗则 那样自称吾知之矣。”
《漢語大詞典》:云门宗(雲門宗)
中国 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之一。 五代 文偃 (公元864-949年)创建于 韶州 云门山 (今 广东省 乳源瑶族自治县 北),故名。在 北宋 与临济宗并盛,至 南宋 时衰落不传。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南宗大师云门宗创始人 文偃 作《北邙行》,不像 遗则 那样自称吾知之矣。”
《国语辞典》:云门舞集(云门舞集)  拼音:yún mén wǔ jí
林怀民先生于民国六十二年创立的职业现代舞团。成立以来,将中西舞蹈兼容并蓄,先后推出《白蛇传》、《薪传》、《待嫁娘》、《奇冤报》等舞集,普受赞许,并曾多次出国公演。
《漢語大詞典》:云闼(雲闥)
云门。指天宫。 晋 陆云 《寒蝉赋》:“既腾仪像於云闥,望景曜乎通天。”
分類:云门天宫
《国语辞典》:溥被  拼音:pǔ bèi
普遍被覆。唐。元结〈云门〉诗:「类我圣德兮,溥被无方。」
《國語辭典》:临济宗(臨濟宗)  拼音:lín jì zōng
中国佛教禅宗之一派。唐代禅师义玄从黄檗禅师得法后,在唐大中八年(西元854)到镇州,于滹沱河边建立临济禅院,举扬宗风,广接徒众。宗派也因寺而得名。弟子有灌溪志闻、宝寿沼、三圣慧然、兴化存奖等多人。到宋初,更分出黄龙、杨岐两支派。临济宗自义玄以来,门徒繁盛,未曾断绝,并东传日本。此宗接引学人的方法,单刀直入,机锋峻烈,从义玄以棒喝,到看话头,都是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剿绝思惟,使入无分别的境地。这是本宗的特色。
《漢語大詞典》:五家七宗
佛教禅宗宗派。五家,指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临济宗后又分为黄龙、杨歧两派,与上述五家并称“七宗”。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最后五家七宗只剩下济,曹两家,而曹洞宗的势力始终不能和临济宗相比。”参见“ 五宗 ”。
《國語辭典》:五宗  拼音:wǔ zōng
1.五服以内的亲属。指高祖、曾祖、祖、父、己身五代。《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所爱光五宗,所怨灭三族。」北齐。颜之推〈观我生赋〉:「畴百家之或在,覆五宗而剪焉。」
2.同母者为一宗。五宗,一父五母所生的子女。见《史记。卷五九。五宗世家》。
云门
【佛学大辞典】
(人名)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姑苏嘉兴人,姓张氏,嗣雪峰。南汉主晟归依之,赐匡真禅师之号。乾和七年己酉岁示寂。后,宋太祖乾德四年(南汉主鋹天宝九年),赐谥大慈云匡真弘明禅师。见传灯录十九、会元十五、稽古略三。
云门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禅宗之一派。以云门山文偃禅师为宗祖,故谓之云门宗,稽古略三曰:「师嗣雪峰存禅师,存嗣德山鉴,鉴嗣龙潭信禅师,师之法道。世宗仰之。目之曰云门宗。」
云门屎橛
【佛学大辞典】
(公案)「僧问云门:如何是佛?门云:乾屎橛。」乾屎橛者,拭人粪之橛之乾者。取至污秽之意。见会元十五、无门关二十一则。
云门三句
【佛学大辞典】
(公案)「师云: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若辩得出,有参学分。若辩不出,长安路上辊辊地。」案云门三句,依起信论,则第一句为一心门,第二句为真如门,第三句为生灭门。见会元十五德山缘密章,人天眼目中云门宗部。
云门体露金风
【佛学大辞典】
(公案)「僧问云门:树凋叶落时如何?云门云:体露金风。」见碧岩二十七则,种电钞三。
云门一宝
【佛学大辞典】
(公案)「云门示众云: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拈灯笼向佛殿里,将三门来灯笼上。」此据肇公之宝藏论广照空有品:「夫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识物灵照,内外空然,寂寞难见,其号玄玄。」拈灯笼已下为云门之注脚。形山为四大五蕴,灯笼譬一宝之明照,佛殿里比形山之空虚,三门即山门。见碧岩六十二则,种电钞七,从容录九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