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元巳
即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自 三国 魏 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 汉 张衡 《南都赋》:“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軫,祓于阳濒。”自 三国 魏 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文选·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诗》:“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 张铣 注:“元巳,上巳也。”
《國語辭典》:市曹  拼音:shì cáo
1.商店聚集的地方。古时多于此处决罪犯。《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军中有讹言煽惑人心,及强夺百姓一钱的,皆拿赴军前,枭首市曹。」《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怒极,喝令:『绑出斩首!』刀斧手得旨,推出市曹斩讫。」
2.比喻买卖官爵。《魏书。卷一五。昭成子孙传。常山王遵传》:「迁吏部尚书,纳货用官,皆有定价,大郡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其馀受职各有差,天下号曰:『市曹』。」
《国语辞典》:煤山  拼音:méi shān
山名。在北平市神武门外,明思宗崇祯殉国于此。也称为「景山」、「万岁山」。
《漢語大詞典》:灞亭
灞桥 长亭。古人多于此送别。 唐 岑参 《送祁乐归河东》诗:“置酒 灞 亭别,高歌披心胸。” 唐 司空图 《杨柳枝》词之三:“ 灞 亭东去彻 隋 堤,赠别何须醉似泥。”参见“ 灞桥 ”。
《國語辭典》:灞桥(灞橋)  拼音:bà qiáo
在陕西省西安市东,筑于灞水之上。汉人常于此折柳送别。后遂引申为离别之地。宋。陆游 秋波媚。秋到边城词:「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也作「霸桥」。
《漢語大詞典》:百源
(1).众水之源。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 郑玄 注:“众水始所出为百源。”吕氏春秋·仲夏作“百原”。 宋 苏辙 《泝潮》诗之二:“初来似欲倾沧海,正满真能倒百源。”
(2).地名。在今 河南省 辉县 西北。 宋 邵雍 曾隐居于此。
《國語辭典》:八公山  拼音:bā gōng shān
山名:(1)在安徽省和县北。相传有八仙人在此下棋饮酒,故称为「八公山」。(2)在安徽省凤阳县东南肥水之北。世传淮南王刘安尝于此遇八公。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肥水注》。相传前秦苻坚于淝水之战时,登寿阳城望此山草木皆以为晋兵,乃大败。也称为「北山」。(3)在安徽省巢县西北。也称为「紫金山」。
《国语辞典》:峣关(峣关)  拼音:yáo guān
位于陕西省蓝田县东南方的关隘,汉高祖破秦兵于此。也称为「蓝田关」。
《漢語大詞典》:庶常
书·立政:“太史、尹伯,庶常吉士。” 周秉钧 易解:“庶,众也。常,祥也。吉,善也。庶常吉士,言上列各官皆祥善也。” 明 置庶吉士,取义于此。 清 因以“庶常”为庶吉士的代称。清史稿·选举志三:“庶吉士之选无定额……五年,詔内阁会议简选庶常之法。”参见“ 庶吉士 ”。
《漢語大詞典》:庶吉士
明 、 清 官名。 明 初有六科庶吉士。 洪武 十八年使进士观政于诸司,练习办事。其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衙门者,采《书》“庶常吉士”之义,俱改称为庶吉士。 永乐 后专属翰林院,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编修、检讨等职;其余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 明 代重翰林, 天顺 后非翰林不入阁,因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 清 沿 明 制,于翰林院设庶常馆,掌教习庶吉士事。庶吉士又通称“庶常”。参阅 清 福格 《听雨丛谈》卷六。参见“ 庶常 ”。
《漢語大詞典》:鸡台(雞臺)
台名。在 扬州 。相传 隋炀帝 常游于此。 唐 杜牧 《扬州》诗之二:“秋风放萤苑,春草斗 鸡臺 。” 冯集梧 注引 唐 杜宝 《大业拾遗记》:“ 煬帝 尝游 吴 公宅 鸡臺 ,恍惚间与 陈后主 相遇,尚唤帝为殿下。” 唐 罗隐 《所思》:“ 梁王 兔苑 荆榛里, 煬帝 鸡臺 梦想中。” 清 赵文哲 《台城路》:“梦远 鸡臺 ,海蠡谁解荐芳醑。”
《漢語大詞典》:避债台(避債臺)
本名 謻台 , 周景王 所筑。后因 周赧王 避债于此,故称。 明 汤显祖 《与男开远》:“我歌《鹿鸣》五十年,求一 避债臺 不得,念之。” 清 钱谦益 《朱府君墓志铭》:“人或谓君:若他日寧有 避债臺 乎?”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摘史记注:“ 赧王 为诸侯所逼,负责於民,乃上臺避之,号 避责臺 。”参见“ 逃债臺 ”。
《國語辭典》:逃债台(逃債臺)  拼音:táo zhài tái
位于河南省洛阳县境的古台。因周赧王曾避债于此,故称为「逃债台」。《太平御览。卷一七七。居处部五。台》引《帝王世纪》:「周赧王虽居天子之位,为诸侯所侵逼,与家人无异。贳于民,无以归之,乃上台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台曰逃债台。故洛阳南宫簃台是也。」也称为「謻台」。
《漢語大詞典》:中冀
古指 冀州 涿鹿 地区。相传 黄帝 杀 蚩尤 于此。逸周书·尝麦:“ 赤帝 大慑,乃説于 黄帝 ,执 蚩尤 ,杀之于 中冀 。”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黄帝 杀 蚩尤 於 中冀 ,名其地曰絶轡之野。”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埋 长狄 於 驹门 ,斩 蚩尤 於 中冀 。”后以“中冀之诛”指平定叛乱。新五代史·晋高祖皇后李氏传:“犯露蒙霜,度 雁门 之险;驰风击电,行 中冀 之诛。”
《漢語大詞典》:晾鹰台(晾鷹臺)
元 代游猎之所,猎者常携鹰休憩于此,故名。后为各朝皇家围猎、习武之地。其地在今 北京 市郊 南苑 。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南海子:“城南二十里,有囿,曰 南海子 ,方一百六十里。海中殿,瓦为之……殿傍 晾鹰臺 ,鹰扑逐以汗,而劳之,犯霜雨露以濡,而煦之也。” 清 吴家骐 《圣驾南苑大阅恭纪》诗:“虎旅自諳司马法,鵷班齐侍 晾鹰臺 。”《新民晚报》1987.8.13:“ 南苑 ,即 南海子 ,自 元 代起就是皇家围猎和演习武事的场所。 清 初皇帝每年五月都要驾幸 南海子 ,登上 晾鹰台 ,观看赛马和斗虎,仪式十分隆重。”
《漢語大詞典》:莺春(鶯春)
春日。以莺鸟于此时飞鸣,故称。 唐 郑谷 《多情》诗:“鶯春雁夜长如此,赖是幽居近酒家。”
《漢語大詞典》:除巳
指农历三月上巳节。旧俗于此日祓除不洁,故称。 汉 蔡邕 《祓禊文》:“洋洋暮春,厥日除巳……唯女与士,自求百福,在 洛 之涘。”参见“ 上巳 ”。
《國語辭典》:上巳  拼音:shàng sì
汉以前定农历的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有修禊之俗,临水洗濯,以涤除不祥。魏晋以后,则改在农历的三月三日。《续汉书志。第四。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漢語大詞典》:麟止
汉武帝 至 雍 获白麟, 司马迁 作史记于此处止笔。后以“麟止”指绝笔。史记·太史公自序:“於是卒述 陶唐 以来,至於麟止。”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 武帝 获麟, 迁 以为述事之端。上纪 黄帝 ,下至麟止,犹春秋止於获麟也。”汉书·扬雄传下:“及 太史公 记六国,歷 楚 汉 ,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於经。” 宋 苏洵 《史论下》:“ 固 赞 汉 自创业,至麟止之间,袭蹈 迁 论,以足其书者过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