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75,分232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二经
二孙
二宫
二行
二部
二九
二华
二种
二李
二旬
二邑
二首
二宗
二文
二方
《骈字类编》:二经(二经)
唐 项斯 送刘道士之成都严真观 严君名不朽,道出二经中。
《骈字类编》:二孙(二孙)
宋史高宗纪绍兴二十年十二月甲子桧始朝命肩舆入宫门二孙扶掖升殿不拜
又南史孙廉传处官平直遂以善称武帝尝曰东莞二孙谦廉而已 小学绀珠二孙孙何孙仅
《漢語大詞典》:二宫
两座宫室。常用以代指住在其中的人。(1)指二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亡姑之姊,伉儷二宫。” 刘孝标 注引《中兴书》:“ 王濛 女讳 穆之 ,为 哀帝 皇后; 王藴 女讳 法慧 ,为 孝武 皇后。”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二宫泣西郊,九庙起頽压。” 仇兆鳌 注:“二宫泣, 玄 、 肃 还京。”(2)指帝与太子。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左朝臣子孙初释服,朝见二宫,皆当涕泣,二宫为之改容。”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二宫軫痛,遐邇同哀。” 吕向 注:“二宫,天子、太子也。”南齐书·何敬容传:“ 敬容 接对宾朋,言词若訥,酬答二宫,则音韵调畅。”(3)指太后与皇太后。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陛下﹞岂以灯为悦者哉,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而极天下之养耳。”
分類:宫室
《骈字类编》:二行
易文言疏施于五事言之元则仁也亨则礼也利则义也贞则信也不论智者行此四事并须资于知且乾凿度云水土二行兼信与知也故略而不言也 大方广宝箧经世尊我等不为知苦何以故离于二行名为解脱也素问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
又宋史兵志见二队下
《骈字类编》:二部
魏晋 应玚 斗鸡诗 二部分曹伍,群鸡焕以陈。
《漢語大詞典》:二九
(1).即十八。 汉 扬雄 《太玄·图》:“玄有六九之数,策用三六,仪用二九,玄其十有八用乎?” 范望 注:“不正言十八而言二九者,玄之辞也。” 南朝 梁 沈约 《内典序》:“巨相四八,照曜於大千;尊法二九,包笼乎无外。”按:小乘之宗,计有二九十八部之分派。《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那 韩子文 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所以年过二九,尚未有亲。”
(2).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唐 令狐楚 《九日言怀》诗:“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
(3).指冬至进九后的第二个九天。即冬至日起的第十天至第十八天。民谚:“一九、二九不出手。”
《漢語大詞典》:二华(二華)
(1).指 春秋 宋国 华元 、 华喜 。左传·成公十五年:“二 华 , 戴 族也。” 杨伯峻 注:“ 华元 、 华喜 皆 宋 戴公 之后。”
(2).指 太华 、 少华 二山。文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 华 ,巨灵贔屓,高掌远蹠,以流河曲。” 薛综 注:“ 华 ,山也……《山海经》曰:‘ 太华 之西, 少华 之山。’” 宋 苏轼 《西岳庙开启祈雨道场青词》:“伏以二 华 之尊,作镇於西极,兆人所急,望岁於秋。” 明 何景明 《华州作柬桑汝公》诗:“天上岳莲开二 华 ,云中关树引 三秦 。”
(3).指 北魏 所置 华州 及 北华州 。周书·宇文导传:“﹝ 魏文帝 ﹞徵 导 还朝。拜大将军、大都督、三 雍 、二 华 等二十三州诸军事。”
《骈字类编》:二种(二种)
诗于以采藻于彼行潦疏见一种下四周礼校人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邦国六闲马 种家四闲马二种是齐书徐孝嗣传今水田虽晚方事菽麦菽麦二种益 北土所宜彼人便之不减粳稻开创之利宜在及时江元史地理志沾益州在本路之东北据两盘江北盘 之间唐初置州天宝末没于蛮僰刺二种所居后磨弥部夺之元初其孙普垢𠠝内附诸楞伽经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 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种住谓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种灭谓流注灭及相灭
又大慧菩萨摩诃萨善观二种无我相云何二种无我相谓人无我及法无我菊李纲幽兰赋兰有二种华以春者似蕙华以秋者似
分类:二种
《骈字类编》:二李
宋 许月卿 次韵程愿二首 其二 二李歌行醉里歌,君溪两棹我烟蓑。
《骈字类编》:二旬
魏晋 张协 杂诗十首 其十 霖沥过二旬,散漫亚九龄。
《骈字类编》:二邑
唐 李白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山留饮赠之 吾家青萍剑,操割有馀闲。往来纠二邑,此去何时还。
唐 张蠙 赠九江太守 二邑旋添新户口,四营渐废旧戈鋋。
《骈字类编》:二首
左传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疏正义曰二画为首六画为身二画并之使如其身旁则是生来日数也二孔融荐谢该书巨骨出吴隼集陈庭黄能入寝亥有 首非夫洽闻者莫识其端也乎王起书同文赋三坟八索何患 阙疑二首六身或因而知远
分类:二首
《骈字类编》:二宗
唐 韩偓 访明公大德 刮膜且扬三毒论,摄心徐指二宗禅。
《漢語大詞典》:二文
(1).指 周文王 与 楚文王 。左传·昭公七年:“若以二 文 之法取之,盗有所在矣。” 杨伯峻 注:“二 文 , 周文王 与 楚文王 。”
(2).指 春秋 晋文侯 与 晋文公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復二 文 之业,弛 周室 之忧,徼 文 武 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则余一人有大愿矣。” 杜预 注:“二 文 ,谓 文侯 仇 、 文公 重耳 。”
《漢語大詞典》:二方
后汉 陈寔 长子 元方 、四子 季方 的合称。二人均有高名。后汉书·荀韩钟陈传赞:“二 方 承则,八 慈 继尘。” 李贤 注:“二 方 , 元方 、 季方 也。 荀淑 八子,皆以‘慈’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