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75,分232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九二
二主
二将
二星
二后
不二门
二条
二五
二端
二法
二贯
二边
二江
二致
二仙
《漢語大詞典》:九二
卦爻位名。九,谓阳爻;二,第二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二位。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孔颖达 疏:“此以人事言之,用龙德在田似圣人已出在世,道德恩施能普遍也。”后因以“九二”喻君德广被。 三国 魏 曹植 《玄畅赋》:“侥余生之幸禄,遘九二之嘉祥。”
《骈字类编》:二主
魏晋 卢谌 览古诗 爰在渑池会,二主克交欢。
分类:二主
《骈字类编》:二将(二将)
唐书阿史那社尔传孝恪之在军床帷器用多饰金玉以遗社尔社尔不受帝闻曰二将优劣不复问人矣攻又孟方立传龙纪元年克用使李罕之李存孝击邢 磁洛方立战琉璃陂大败禽其二将 小学绀珠二将韦睿曹景宗
又二将狄青种世衡
《漢語大詞典》:二星
(1).犹双星。指牵牛、织女,比喻夫妇。 唐 刘长卿 《哭张员外继》诗:“慟哭 钟陵 下,东流与别离。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题注:“公及夫人相次没于 洪州 。”
(2).即二使星。 唐 孔德绍 《送蔡君知入蜀》诗之二:“ 灵关 九折险, 蜀 道二星遥。”
《漢語大詞典》:二后
指 周文王 、 周武王 。《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毛 传:“二后, 文 武 也。”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是以业隆於繦緥,而崇冠於二后。” 李善 注:“二后, 文 武 也。”《陈书·废帝纪》:“昔昊天成命,降集宝图,二后重光,九区咸乂。”
《國語辭典》:不二门(不二門)  拼音:bù èr mén
唯一的方法。元。方回〈赠刊工程礼〉诗:「镂金镌石切瑶琨,深入诗家不二门。」也作「不二法门」。
《漢語大詞典》:二条(二條)
两头通达的道路。 南朝 梁元帝 《临秋赋》:“遵二条之广路,背九仞之高城。” 唐 卢照邻 《宴梓州南亭得池字》诗:“二条开胜迹,大隐叶冲规。”
《漢語大詞典》:二五
(1).指别卦中的第二爻与第五爻。京氏易传·大过:“以金土定吉凶,去本末,取二五,为过之功。”《易·乾》“利见大人” 三国 魏 王弼 注:“利见大人,唯二五焉。”按: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故云“利见大人,唯二五焉。”
(2).指阴阳与五行。 宋 周敦颐 《太极图说》:“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曹端 述解:“二,阴阳也。五,五行也。” 清 曾国藩 《居敬箴》:“天地定位,二五胚胎。”
(3).指 春秋 时 晋献公 嬖人 梁五 与 东关五 。国语·晋语一:“ 驪姬 赂二 五 ,使言於公。” 韦昭 注:“二 五 , 献公 嬖大夫 梁五 与 东关五 也。”参见“ 二五耦 ”。
(4).两个五,即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鬭 晋 、 楚 也; 晋 、 楚 不鬭, 越 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5).方言。即二百五。犹言傻里傻气。 王安忆 《冷土》一:“她那么二五,害得 拽子哥 跟着挨人戳脊梁骨。”
《國語辭典》:二五耦  拼音:èr wǔ ǒu
春秋时晋献公所宠幸的梁五与东关嬖五,二人朋比为恶,祸殃晋室,如农夫相并而耕,故晋人称为「二五耦」。见《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后用以比喻狼狈为奸。
《漢語大詞典》:二端
(1).两种主意。战国策·东周:“ 西周 之欲入寳,持二端。” 鲍彪 注:“言东兵急则入,不急则已。”
(2).气与魄。礼记·祭义:“二端既立,报以二礼。” 孔颖达 疏:“二端既立者,谓气也魄也,既见,乃更立尊名云鬼神也。”
(3).事物的两个方面。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二端:“春秋至意有二端,不本二端之所从起,亦未可与论灾异也。”
(4).两个或两种人物。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未深思於五难,先自擅於二端。” 倪璠 注:“二端,帝常自比 诸葛 桓温 ,唯 张纘 许焉。是二端。又曰:‘我韜於文士,愧於武人。’亦是二端。”
《骈字类编》:二法
唐书百官志以二法平物一曰度量二曰权衡
《骈字类编》:二贯(二贯)
宋史食货志乾道四年籴本给会子及钱银石钱二贯五百文 元史食货志世祖平江南时科差未定折支中统钞五钱至成宗复加至二贯
《漢語大詞典》:二边(二邊)
佛教语。谓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如有和无、断和常等。固执于片面之见,均为妄想。见中论卷四。百喻经·摩尼水窦喻:“离断、常二边,处於中道,於此中过,可得解脱。” 南朝 梁武帝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一道出死生,有无离二边。”
《漢語大詞典》:二江
(1).指 四川 境内之 郫江 、 流江 。史记·河渠书:“ 蜀 守 冰 凿 离碓 ,辟 沫水 之害,穿二江 成都 之中。” 张守节 正义引 任豫 《益州记》:“二江者, 郫江 、 流江 也。” 晋 左思 《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抗 峨眉 之重阻。” 唐 杜甫 《大雨》诗:“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
(2).借指 成都 一带。隋书·于文仲传:“ 王谦 窃居二江,叛换 三蜀 。” 前蜀 杜光庭 《自到仙都山醮词》:“ 蜀王 扶天茂绩,命世雄姿,八国二江,早列封圻之内; 黔 城 楚 硤,皆归陶冶之中。”
(3).相当于 北宋 的 江南东路 与 江南西路 。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 霸祖 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4). 四川 宜昌 段 长江 中有 葛洲坝 和 西坝 两个洲,将 长江 分成三条水流,即大江、二江和三江。二江介于两洲之间。
《國語辭典》:二致  拼音:èr zhì
1.仁与孝。《后汉书。卷六四。延笃传》:「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非复铢两轻重,必定前后之数也。」
2.不一致。《宋史。卷四三二。儒林传二。周尧卿传》:「其学春秋,由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耶?』」
《骈字类编》:二仙
唐 李幼卿 游烂柯山四首 其三 二仙自围棋,偶与樵夫会。
唐 薛戎 游烂柯山 其三 二仙行自适,日月徒迁徙。
分类:二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