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二十种喻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般若为母,二、方便为父,三、檀为乳母,四、尸罗为养母,五、忍为庄严具,六、勤为养育者,七、禅为浣濯人,八、善知识为教授师,九、一切菩提分为伴侣,十、一切善法为眷属,十一、一切菩萨为兄弟,十二、菩提心为家,十三、如理修行为家法,十四、诸地为家处,十五、诸忍为家族,十六、大愿为家教,十七、满足诸行为顺家之法,十八、劝发大乘为绍家业,十九、法水灌顶一生所系之菩萨为王之太子,二十、成就菩提为能净家族。
二十种护摩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扇底迦有四法,布瑟致迦有九法,阿毗遮罗迦有七法。是名二十种护摩法。此中更广之,则有一百一十种之火法,秘而不译。见金刚顶经义诀。
三界二十八天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二十八天)
二十八天
【佛学大辞典】
(名数)欲界之六天与色界之十八天及无色界之四天也。色界之天数有异论,萨婆多部立十六天,经部立十七天,上座部立十八天。大乘则据上座部。见四教仪集注中。
【佛学常见辞汇】
三界共有二十八天,即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欲界六天是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十八天是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无色界四天是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在此三界二十八天中,只有欲界的四王天与忉利天,因依须弥山的地界而居,故称地居天,夜摩天以上,都是凌空而处,故名空居天。
「四王天
│忉利天
「欲界天───┤夜摩天
│      │兜率天
│      │化乐天
│      └他化自在天
│          「梵众天
│      「初禅─┤梵辅天
│      │   └大梵天
│      │   「少光天
二 │      │二禅─┤无量光天
十─┼色界天───│   └光音天
八 │      │   「少净天
天 │      │三禅─┤无量净天
│      │   └遍净天
│      │   「无云天
│      │   │福生天
│      │   │广果天
│      │   │无想天
│      └四禅─┤无烦天───┐
│          │无热天   │
│          │善见天   │──五净居天
│          │善现天   │
│          └色究竟天──┘
│      「空无边处天
└无色界天──┤识无边处天
│无所有处天
└非想非非想处天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
〔一、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往世三十三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三、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华言知足。谓此天于五欲境知止足故。五、化乐天,谓此天自化五尘而娱乐故。六、他化自在天,谓此天假他所化乐事,以成己乐,即欲界天主。(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色界十八天〕,初禅三天:一、梵众天。梵,净也,以无染欲故。众,犹民也。谓此天是初禅天主之民众也。二、梵辅天,辅,佐也。谓此天是初禅天主之辅佐臣僚也。三、大梵天,谓此天是初禅天之主也。名尸弃,劫初先生,劫尽后灭,主领三千大千世界也。(梵语尸弃,华言火。三千者,大千、中千、小千也。言三千大千者,总别双举也。)二禅三天:一、少光天,谓此天光明少故。二、无量光天,谓此天光明增胜无限量故。三、光音天,谓此天以光明为语音故。三禅三天:一、少净天,谓此天意识乐受清净故。二、无量净天,谓此天净胜于前不可量故。三、遍净天,谓此天乐受最胜,净周遍故。四禅九天:一、无云天,以前诸天空居,依云而住。此天在云之上,居无云之首,故号无云。二、福生天,谓此天修胜福力而生其中,从因得名故。三、广果天,谓此天果报广大,无能胜故。四、无想天,谓此天一期果报,心想不行故。(一期者,谓从生至死也。)五、无烦天,谓此天离欲界苦,及色界乐,苦乐两灭,无烦恼故。六、无热天,谓此天研究心境,无依无处,清凉自在,无热恼故。七、善见天,谓此天妙见十方世界圆澄无尘垢故。八、善现天,谓此天空无障碍,精见现前故。九、色究竟天,谓此天于诸尘几微之处,研穷究竟故。
〔三、无色界四天〕,一、空处天,谓此天厌于色身系缚,不得自在,心缘虚空,与无色相应,住空处定故。二、识处天,谓此天厌虚空无边,于是即舍虚空,转心缘识,以识为处故。三、无所有处天,谓此天厌于识处无边,于是舍识入无所有处,亦名不用处,谓不用前空处识处故。四、非想非非想处天,谓此天居无色界之极顶,非无所有处之无想,非识处之有想故。
二十重华藏庄严世界海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
谓此世界,住在香水海中,莲华之上,种种妙宝庄严,含藏一切世界,深广无穷也。此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此微尘数风轮,最在上者,名殊胜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此香水海出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此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净坚固,金刚轮山,周匝围绕,地海众树,各有区别。金刚轮山内所有大地,一切皆以金刚所成,诸摩尼宝以为间错,普现如来所有境界,如天帝网,于中布列。此大地中,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一一妙宝充满其中,一一香水海各有四天下微尘数香水河,右旋围绕,一一河各有世界海微尘数庄严,此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中,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种安住,一一世界种,复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各各依住,各各形状,各各庄严等。一一世界种,或作须弥山形,或作江河形,或作诸庄严等形,悉在此世界海中,分布而住。其最中央香水海,名无边妙华光。以现一切菩萨形,摩尼王幢为底,出大莲华,名一切香摩尼王庄严。有世界种,名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其二十重庄严世界,皆从此出。其最下重世界,名最胜光。遍照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种种香莲华妙庄严。如是乃至最上第二十重世界,名妙宝焰。此第二十重世界,自下而上,各有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各有佛出现,教化众生。娑婆世界,正当第十三重,即是毗卢遮那如来所出现之处。此二十重世界,皆在无边妙华光香水海中,此世界海,乃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于世界微尘数劫,修菩萨行时,亲近微尘数佛之所严净,故称所修实因,感报此庄严重重无尽世界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摩尼,华言如意。天帝网者,谓帝释殿有千珠宝网,交光相映也。刹,梵语具云刹摩,华言土田。四天下者,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最胜光遍照华藏世界〕,此第一重世界,依众宝摩尼华而住,其状犹如摩尼宝形,一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离垢灯。(如摩尼宝形者,谓摩尼状有八楞,似方不方,似圆不圆,世界如彼故也。离垢灯者,谓离烦恼、所知二障,智眼清净,照世如灯故也。)
〔二、种种香莲华妙庄严华藏世界〕,此第二重世界,依宝莲华网而住,其状犹如师子之座,二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师子光胜照。
〔三、一切宝庄严普照光华藏世界〕,此第三重世界,依种种宝璎珞住,其形八隅;三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净光智胜幢。
〔四、种种光明华庄严华藏世界〕,此第四重世界,依众色金刚尸罗幢海住,其状犹如摩尼莲华,四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金刚光明无量精进力善出现。
〔五、普放妙华光华藏世界〕,此第五重世界,依一切树庄严宝轮网海住,其形普方,而多有隅角。五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香光喜力海。
〔六、净妙光明华藏世界〕,此第六重世界,依金刚宫殿海住,其形四方。六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普光自在幢。
〔七、众华焰庄严华藏世界〕,此第七重世界,依一切宝色焰海住,七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欢喜海功德名称自在光。
〔八、出生威力地华藏世界〕,此第八重世界,依种种宝色莲华座虚空海住,其状犹如因陀罗网。八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广大名称智海幢。(因陀罗网,即天帝网也。)
〔九、出妙音声华藏世界〕,此第九重世界,依恒出一切妙音声庄严云摩尼王海住,其状犹如梵天身形。九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清净月光相无能摧伏。
〔十、金刚幢华藏世界〕,此第十重世界,依一切庄严宝师子座摩尼海住,其状周圆。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一切法海最胜王。
〔十一、恒出现帝青宝光明华藏世界〕,此第十一重世界,依种种殊异华海住,其状犹如半月之形。十一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无量功德海。
〔十二、光明照耀华藏世界〕,此第十二重世界,依华旋香水海住,状如华旋。十二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超释梵。
〔十三、娑婆华藏世界〕,此第十三重世界,依种种色风轮所持莲华网而住,其状犹如虚空。十三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其佛即毗卢遮那如来世尊也。
〔十四、寂静离尘光华藏世界〕,此第十四重世界,依种种宝衣海住,其状犹如执金刚形。十四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遍法界胜音。
〔十五、众妙光明灯华藏世界〕,此第十五重世界,依净华网海住,其状犹如卐字之形。十五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不可摧伏力普照幢。
〔十六、清净光遍照华藏世界〕,此第十六重世界,依种种香焰莲华海住,其状犹如龟甲之形。十六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清净日功德眼。
〔十七、宝庄严藏华藏世界〕,此第十七重世界,依光明藏摩尼藏海住,其形八隅。十七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无碍智光明遍照十方。
〔十八、离尘华藏世界〕,此第十八重世界,依众妙华师子座海住,状如珠璎。十八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无量方便最胜幢。
〔十九、清净光普照华藏世界〕,此第十九重世界,依无量色香焰须弥山海住,其状犹如宝华旋布。十九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普照法界虚空光。
〔二十、妙宝焰华藏世界〕,此第二十重世界,依一切诸天形摩尼王海住,其状犹如宝庄严具。二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福德相光明。
二十诸天
【三藏法数】
(出天传)
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之功也。后增日月及娑竭龙王、阎摩罗王者,谓日则破闇,月则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则掌于幽冥。故加此四天,通为二十天也。
〔一、梵天王〕,梵,梵语具云梵囕摩,华言离欲,又云清净,谓此天王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统领梵众,即法华经称娑婆世界主尸弃大梵,主大千世界者是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梵语尸弃,华言顶髻,又云火,由修火定而悟道故也。)
〔二、帝释天主〕,帝即天帝。释,梵语具云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兼称也。此天居须弥山顶,即忉利天主也。谓此天,往昔因中,迦叶佛灭时,有一女人,发心修塔,复有三十二人助修,由是功德,女为忉利天主,其助修者,皆作辅臣;合称为三十三天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梵语迦叶,华言饮光。)
〔三、毗沙门天王〕,梵语毗沙门,华言多闻。谓此天福德之名,闻于四方,即北方天王,居须弥山半,第四层之北水精埵,统领无量百千药叉,守护北方也。(梵语药叉,亦云夜叉,华言勇健。)
〔四、提头赖吒〕,梵语提头赖吒,华言持国。谓此天能护持国土,即东方天王,居须弥山半,第四层之东黄金埵,领乾闼婆、富单那等,守护东方也。(梵语乾闼婆,华言香阴,即帝释之乐神也。梵语富单那,华言主热病鬼。)
〔五、毗留勒叉天王〕,梵语毗留勒叉,华言增长,谓此天能令自他威德善根悉皆增长,即南方天王,居须弥山半,第四层之南琉璃埵,领鸠槃荼等无量百千鬼神,守护南方也。(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梵语鸠槃荼,华言瓮形,即魇魅鬼也。)
〔六、毗留博叉天王〕,梵语毗留博叉,华言杂语,谓此天能作种种语言故。又云广目,以其目广大故。即西方天王,居须弥山半,第四层之西白银埵,领毗舍阇鬼等无量百千诸龙,守护西方也。(梵语毗舍阇,华言啖人精气。)
〔七、金刚密迹天〕,谓此天手执金刚宝杵,识达如来一切秘密事迹也。往昔有王,生一千有二子,千兄同诣佛所,发心修道;而二弟不知。一弟发愿,若千兄成道,我则为魔恼害之;一弟发愿,我为力士,护千兄法,即金刚也,领五百药叉神,皆是大菩萨等,居妙高峰,于贤劫千佛中,俱护其法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贤,劫名,以此劫中多贤人故也。)
〔八、摩醯首罗天〕,梵语摩醯首罗,华言大自在,又翻威灵,或云三目,故为三界尊极之主。辅行记云:色界天三目、八臂,骑白牛,执白拂,有大威力,居菩萨住处;能知大千世界雨滴之数,统摄大千世界,于色界中此天独尊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九、散脂大将〕,散脂,梵语具云散脂修摩,华言密。陀罗尼集云:鬼子母有三男,长名唯奢文,次名散脂大将,次小名摩尼跋陀,能于十方世界,覆护一切众生,为除衰恼等患。常地居,或空居,各有五百眷属,领二十八部鬼神,随是经典所流布处,与诸鬼神,往至彼所,随逐拥护说法者,消灭诸恶,令得安隐;仍以身口意三密而加被之。谓众味精气,从毛孔入,此身密加被也;庄严言辞,辩不断绝,此口密加被也;心进勇锐等,此意密加被也。至令闻者受人天乐,疾得菩提,其于赏善罚恶,功亦大矣。
〔十、大辩天〕,谓得大智慧功德,成就大辩才也。此天或居山岩深险处,或在坎窟大树丛林在处,常翘一足,八臂庄严;常持弓箭刀槊(色角切),长杵铁轮。帝释诸天,常加供养赞叹,具无碍辩,于一切时,常自护世,济物利生,流通佛法,无所怠倦,以慧资福。故光明会上,列之在功德天之前也。
〔十一、功德天〕,此天涅槃经及陀罗尼集,名功德天;金光明经散脂品,名第一威德成就众事大功德天。于过去金山照明如来所,种诸善根,故感福报,相貌殊胜,能令众生福德成就,常居最胜园,名曰金幢。若说法者,随其所须,供给无乏,以福资慧,成出世因,则果满二严,依正殊胜也。(二严,即福、慧二种庄严也。依报即国土,正报即色身也。)
〔十二、韦天将军〕,韦,梵语具云韦驮,华言智论。灵威要略曰:天神姓韦,讳琨,即南方天王八将之一臣也。四王合三十二将,此为其首。生知聪慧,早离尘欲,清净梵行,修童真业,不受天欲;面受佛嘱,外护佛法,统护三洲,利物弘化,大济群生。故凡建伽蓝,皆设像崇敬,以彰护法之功也。(三洲者,南赡部洲、东弗于逮、西瞿耶尼也。伽蓝,梵语具云僧伽蓝,华言众园,即佛寺也。)
〔十三、坚固地神〕,坚固者,理体不可坏,如金刚王,无能破也。地者,谓其利世之功,如大地持载万物,出生草木、百谷、珍宝等也。此天随是经典流布之处,常作卫护,隐形法座,顶戴说法者之足,令闻法者如服甘露,增益身力。地藏经,佛告地神云:阎浮土地,悉蒙汝护。凡地所生,皆悉丰足,利益一切;护佛教法,于世出世,其功大矣。(阎浮,梵语具云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十四、菩提树神〕,梵语菩提,华言道。谓由此神尝守护如来成道处菩提之树,因以立名。宿世因中,自云:我常念佛,乐见世尊,常作誓愿,不离佛日。是知大权示迹,微妙难思,覆荫群生,现身利益,故诸经赞护,功德不可量也。
〔十五、鬼子母天〕,此天所生千子,最小名爱奴,极所怜惜,常食人子。佛为化彼,将爱奴藏之钵下。其母于天上、人间,觅之不得。既归伏已,佛遂揭钵还之。其千子皆为鬼王,统数万鬼众。五百在天上,常娆乱诸天;五百在世间,常娆国界人民。佛为授五戒,归依正法,得须陀洹,住佛精舍。凡人家无子息者,求之得子。有疾病者,祷之则安。故为鬼王。母由受佛戒,亦呼千子,同依佛所,不恼天人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即初果也。)
〔十六、摩利支天〕,梵语摩利支,华言阳焰,以其形相不可见、不可执,如彼阳焰也。此天常行日月之前,护国护民,救兵戈等难。大摩利支天经中,有最上心真言,曰:唵,摩利支,娑缚贺。若人持此真言,无不感应,其不思议神力,诚可依凭也。
〔十七、日宫天子〕,谓此天宿因布施持戒,修善奉佛,得生其中,其宫殿城郭,皆百宝所成,五风运持,不令停住,环绕须弥山半,照四大洲,所谓南阎浮提日正中,东弗于逮日始没,西瞿耶尼日初出,北郁单越当夜半,是为一日照四天下,除冥破闇,成熟万物,其功实大。法华经中名宝光天子,即此天也。(五风者,持风、住风、随顺转风、波罗诃迦风、将行风也。梵语弗于逮,华言胜。梵语瞿耶尼,华言牛货。梵语郁单越,华言胜处。)
〔十八、月宫天子〕,谓此天宿因所修所證,与日宫天子同。故生其中,其宫殿百宝所成,五风运持,不令停住,环绕须弥山半,照四大洲,其圆缺者,白月初,日在前,黑月初,日在后;因日影覆射,故有圆缺。所谓近日自影覆,故见月轮缺。然月光阴滋万物,夜发光明,功次于日。法华经云:明月天子是也。(白月初者,上半月初也;黑月初者,下半月初也。)
〔十九、娑竭罗〕,梵语娑竭罗,华言咸海,又翻龙王。即咸海中一百七十七龙王中第七龙王也。今独列此龙王者,谓是大权菩萨,位居十地之中,示现龙身,处于咸海。若降雨时,先布密云,端坐举念,其雨普洽。常随佛会,护法护民,其利甚博。所居宫殿,七宝严饰,与天无异。(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二十、阎摩罗王〕,梵语阎摩罗,华言双王,又云只王,谓由此王与妹皆作狱主,故云双。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故云只。又云息诤,谓止罪人诤故。或云是菩萨为利益众生故,变化所作。正法念经载阎罗王为人说偈云: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宝山空手归,汝今自作还自受,叫唤苦者欲何为?又十王经云:阎王于未来世作佛,号普王如来。谓菩萨变化者,良有以也。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三藏法数】
(出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尽,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三、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风为涅槃。(命物者,谓有命之物也。)
〔四、外道韦陀论师〕,此外道师,说从那罗延天中,生大莲华,从莲华生梵天祖公,一切有命无命物,从梵天口中生;一切大地,即是修福德戒场,于中一切华草及猪羊驴马等,杀害供养梵天,得生彼处,名为涅槃。(梵语那罗延,华言钩锁力士。)
〔五、外道伊赊那论师〕,此外道师眷属说,伊赊那论师尊者,形相不可见,遍一切处,以无形相而能生诸有命无命一切万物,名为涅槃。
〔六、叾形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分别见诸种种异相,名为涅槃。
〔七、外道毗世师论师〕,此外道师,说地水火风虚空微尘等物,和合而生一切世间知、无知物;无和合者,即是离散,遂计离散,名为涅槃。(知、无知物者,谓有知觉、无知觉之物也。)
〔八、外道苦行论师〕,此外道师,说身尽福德尽,名为涅槃。
〔九、外道女人眷属论师〕,此外道师,说摩醯首罗作女人,生诸天人龙鸟及一切谷子蛇蠍蚊虻等,如是知者,名为涅槃。(梵语摩醯首罗,华言大自在。)
〔十、外道行苦行论师〕,此外道师,说罪福尽,德亦尽,名为涅槃。
〔十一、外道净眼论师〕,此外道师,说烦恼尽故依智,名为涅槃。
〔十二、外道摩陀罗论师〕,此外道师,说那罗延论师言,我造一切物,我于一切众生中最胜,我生一切世间有命无命物,从我作生,还没彼处,名为涅槃。
〔十三、外道尼犍子论师〕,此外道师,说初生一男一女,彼二和合,能生一切有命无命等物,后时离散,还没彼处,名为涅槃。
〔十四、外道僧祛论师〕,此外道师,说二十五谛自性因,生诸众生,名为涅槃。(二十五谛者,一冥初自性、二智大、三我心、四色、五声、六香、七味、八触、九地、十水、十一火、十二风、十三空、十四眼知根、十五耳知根、十六鼻知根、十七舌知根、十八身知根、十九口作业根、二十手作业根、二十一足作业根、二十二小便作业根、二十三大便作业根、二十四心平等根、二十五神我也。自性是常,能生诸法,故为涅槃因也。)
〔十五、外道摩醯首罗论师〕,此外道师,说果是那罗延所作,梵天是因,所谓梵天那罗延,乃至自在天,是生灭因。一切从自在天生,从自在天灭,名为涅槃。
〔十六、外道无因论师〕,此外道师,说无因无缘,生一切物,无染因,无净因,乃至棘刺之针,孔雀之色,皆无人作,自然而有,不从因生,名为涅槃。
〔十七、外道时论师〕,此外道师,说时熟一切大,时作一切物,时散一切物,是故我论中说,如被百箭射,时不到不死,时到则小草触即死;一切物时生,一切物时熟,一切物时灭,名为涅槃。
〔十八、外道服水论师〕,此外道师,说水是万物根本,水能生天地,生有命无命一切物,乃至水能生物,能坏物,名为涅槃。
〔十九、外道口力论师〕,此外道师,说虚空是万物因,最初生虚空,从虚空生风,从风生火,从火生暖,暖生水,水即冻凌,坚作地,从地生种种药草,乃至从五谷生命,食后时,还没虚空,名为涅槃。(五谷者,禾麻黍菽麦也。)
〔二十、外道本生安荼论师〕,此外道师,说本无日月星辰虚空及地,唯有大水,时大安荼生,如鸡子,周匝金色。时熟破为二段,一段在上作天,一段在下作地,彼二中间生梵天,名一切众生祖公,作一切有命无命物等,散没彼处,名为涅槃。
二十种烦恼随眠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并显扬圣教论)
烦恼者,谓见、思无明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由此烦恼,随逐众生,眠伏藏识之中,故名随眠。(藏识者,藏有含藏之义,即第八识也。)
〔一、不定地随眠〕,不定地,即欲界也。谓欲界散乱,不修禅定,以散乱故,眼等诸根烦恼,随逐不舍,故名不定地随眠。
〔二、定地随眠〕,定地,即色界、无色界也。谓此二界,能修禅定;虽修禅定,离欲界苦,而于定地,贪痴爱慢诸见烦恼,随伏不舍,故名定地随眠。
〔三、随逐自境随眠〕,谓于三界中,各各自分境上,所摄诸见烦恼,随根起灭,潜伏不舍,故名随逐自境随眠。
〔四、随逐他境随眠〕,谓或在色界而起欲界烦恼,或在无色界而起色界烦恼,或在欲界而欣乐上二界禅定而生味著,不知出离,故名随逐他境随眠。
〔五、被损随眠〕,谓众生常被欲界烦恼之所损害,而此烦恼,随伏不舍,故名被损随眠。
〔六、不被损随眠〕,谓已生色界,不被欲界烦恼之所损害;或未离欲界,虽不被烦恼所损,而烦恼随伏不舍,故名不被损随眠。
〔七、随增随眠〕,谓三界众生,各于自住之境,而起烦恼,随时增长,潜伏不舍,故名随增随眠。
〔八、不随增随眠〕,谓住于色界、无色界禅定之中,不随他境增长烦恼,而其烦恼,因未断故,潜伏不舍,故名不随增随眠。
〔九、具分随眠〕,谓诸众生,于一切境,起贪瞋痴等诸烦恼惑,无有缺减,故名具分随眠。
〔十、不具分随眠〕,谓声闻初果等,虽断三界见惑,而于思惑未能全断,故名不具分随眠。(初果即须陀洹果也。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爱,曰思惑也。)
〔十一、可害随眠〕,谓声闻之人,知苦、集之法是可损害,乃修道品,断见、思烦恼,而證涅槃,虽断见、思,而习气无明,随伏不舍,故名可害随眠。(苦、集即苦谛、集谛也。道品,即三十七道品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习气者,见、思惑之馀习气分也。)
〔十二、不可害随眠〕,谓凡夫众生,不能修习道品,而于烦恼之惑,无可损断,是以随伏不舍,故名不可害随眠。
〔十三、增上随眠〕,谓贪瞋痴等诸烦恼惑,惭惭增胜,随伏不舍,故名增上随眠。
〔十四、平等随眠〕,谓贪瞋痴烦恼之惑,平等共起,随伏不舍,故名平等随眠。
〔十五、下劣随眠〕,谓修行求离欲界之人,于诸色等尘念微薄,故名下劣随眠。
〔十六、觉悟随眠〕,谓能觉知一切烦恼与业果,俱时流转,虽能觉悟而未能断,故名觉悟随眠。
〔十七、不觉悟随眠〕,谓一切烦恼缠缚,随逐根识,不相舍离,而无所知觉,故名不觉悟随眠。
〔十八、能生多苦随眠〕,谓欲界贪瞋等烦恼,能生种种诸苦,故名能生多苦随眠。
〔十九、能生少苦随眠〕,谓色界、无色界禅定之中,虽无欲界众苦,而有欣上厌下之心,亦名烦恼,故名能生少苦随眠。(欣上厌下者,谓欣喜上二界禅定之乐,厌恶欲界生死之苦也。)
〔二十、不能生苦随眠〕,谓诸菩萨,虽离诸惑,不生众苦,然常存自行利他之心,亦为烦恼,故名不能生苦随眠。(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十种烦恼现行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一、随所欲缠现行〕,谓在家之人,未离诸欲,而于所欲之境,起种种缠缚之业,相续不舍,故名随所欲缠现行。
〔二、不随所欲缠现行〕,谓出家之人,不随世间欲乐之境,而生厌离之心相续不舍,故名不随所欲缠现行。
〔三、无所了知现行〕,谓住恶说法之人,于善恶法不生分别,于一切境界无所了知,由此痴惑之心,相续不舍,故名无所了知现行。
〔四、有所了知现行〕,谓住善说法之人,于一切法而生分别,于善法令向,于恶法令舍,由此了知之心,相续不舍,故名有所了知现行。
〔五、粗烦恼现行〕,谓贪瞋痴诸烦恼,各有增上粗重,或于顺境贪惑粗重,或于逆境瞋惑粗重,各起不同,故名粗烦恼现行。
〔六、等烦恼现行〕,谓贪瞋痴等诸烦恼惑,等分而起,无有轻重,故名等烦恼现行。(等分者,谓贪瞋痴三心,一齐而起也。)
〔七、微烦恼现行〕,谓修行求离欲界之人,虽未證果,而于三界烦恼微细轻薄,故名微烦恼现行。(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八、内门烦恼现行〕,谓修行求离欲界之人,虽不著于色等外尘之境,而内心所起习气,相续不舍,故名内门烦恼现行。(习气者,烦恼馀习气分也。)
〔九、外门烦恼现行〕,谓未离欲界之人,随缘色等外尘诸欲境界,而起种种烦恼,相续不舍,故名外门烦恼现行。
〔十、失念烦恼现行〕,谓见圣道得果之人,忽遇馀缘,闻不正法,习气发现,而失正念,故名失念烦恼现行。
〔十一、猛利烦恼现行〕,谓未得道果之人,勤加精进,起不正作意,发勇猛心,相续不舍,故名猛利烦恼现行。
〔十二、分别所起烦恼现行〕,谓人不信正法,于诸邪见而起分别,妄生种种执著,相续不舍,故名分别所起烦恼现行。
〔十三、任运所起烦恼现行〕,谓人起懈怠心,不求正行,而于五欲之境,自然而起诸惑,相续不舍,故名任运所起烦恼现行。(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十四、寻思烦恼现行〕,谓人于禅定观法,常自思念觉察,妄起分别,相续不舍,故名寻思烦恼现行。
〔十五、不自在烦恼现行〕,谓人睡眠,梦境散乱,意识所缘,相续不舍,故名不自在烦恼现行。
〔十六、自在烦恼现行〕,谓人醒寤,所起恶慧之觉,遍缘诸境,相续不舍,故名自在烦恼现行。
〔十七、非所依位烦恼现行〕,谓如幼少之人,于一切境,不知好恶,起诸放逸,相续不舍,故名非所依位烦恼现行。
〔十八、所依位烦恼现行〕,谓修行根熟之人,依于正行之位,断诸烦恼,而能断之心,相续不舍,故名所依位烦恼现行。
〔十九、可救疗烦恼现行〕,谓人勤修道行,断生死惑业,如救疗众病,但知生死之病而可救疗,不知乐著涅槃之心相续不舍,故名可救疗烦恼现行。(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十、不可救疗烦恼现行〕,谓人于生死惑业众病,不能修诸正行以为救疗,而诸烦恼相续不舍,故名不可救疗烦恼现行。
二十种随烦恼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谓诸昏烦恼乱心神之法,随逐众生,造无量业,故名随烦恼也。
〔一、忿随烦恼〕,暴怒之心名忿,谓对现前一切违情之境,即发暴怒,恼乱其心,是名忿随烦恼。
〔二、恨随烦恼〕,恨即怨恨,谓由忿怒不舍,结诸怨恨,恼乱其心,是名恨随烦恼。
〔三、覆随烦恼〕,覆即隐覆,谓自作罪恶,不能忏悔,故意隐覆,惟恐人知,恼乱其心,是名覆随烦恼。
〔四、恼随烦恼〕,恼即热恼,谓外遇违情之境,热恼于心,不自安隐,是名恼随烦恼。
〔五、嫉随烦恼〕,嫉即嫉妒,谓持心不平,常怀嫉妒,恼乱于心,是名嫉随烦恼。
〔六、悭随烦恼〕,吝惜曰悭,谓于一切财法,贪求积蓄,不能惠施,恒恐散失,恼乱于心,是名悭随烦恼。
〔七、诳随烦恼〕,诡诈不实曰诳,谓与世交接,语言虚诳,巧虑多谋,心不自安,而生恼乱,是名诳随烦恼。
〔八、谄随烦恼〕,谓谄佞阿谀,媚悦人意,心恒愧赧,而不自安,是名谄随烦恼。
〔九、害随烦恼〕,谓衔恨蓄怨,常欲损害于人,求快己意,恒恐不遂,恼乱其心,是名害随烦恼。
〔十、憍随烦恼〕,矜己慠他曰憍,谓心不谦下,常欲胜人,慠彼有德,恼乱其心,是名憍随烦恼。
〔十一、无惭随烦恼〕,谓屏处为非,不知惭天以自悔改,恼乱其心,是名无惭随烦恼。
〔十二、无愧随烦恼〕,谓阴为不善,不知愧人以自悔改,恼乱其心,是名无愧随烦恼。
〔十三、掉举随烦恼〕,谓外境纷扰,身心动摇,不能摄伏,因而恼乱,是名掉举随烦恼。
〔十四、昏沉随烦恼〕,谓心神昏闇沉迷,而于诸法无所明了,恼乱其心,是名昏沉随烦恼。
〔十五、不信随烦恼〕,谓邪见多疑,于诸正法,不生信心,因而恼乱,是名不信随烦恼。
〔十六、懈怠随烦恼〕,谓身心懒惰,于诸道业不能精进修习,因而恼乱,是名懈怠随烦恼。
〔十七、放逸随烦恼〕,谓纵恣自逸,耽著欲境,不能检束,因而恼乱,是名放逸随烦恼。
〔十八、失念随烦恼〕,谓心逐邪妄,正念遗失,遂致沦坠,恼乱其心,是名失念随烦恼。
〔十九、散乱随烦恼〕,心常放逸名曰散乱,谓著诸缘境,令心流逸,恒不寂静,因而恼乱,是名散乱随烦恼。
〔二十、不正知随烦恼〕,谓于法邪解,远离正知,背觉合尘,以妄为真,恼乱其心,是名不正知随烦恼。
二十难
【三藏法数】
(出四十二章经)
〔一、贫穷布施难〕,谓人自厄于贫乏,而能随力辍己济人,是为难也。
〔二、豪贵学道难〕,谓人处于豪贵,而能厌于欲乐,折节求道,是为难也。
〔三、判命必死难〕,谓人能尚义轻生,决志判命;或为法舍身,济彼饥苦;或为忠臣,以死徇节,是为难也。
〔四、得睹佛经难〕,谓人或生边地,不知出世之法,欲得见闻受持如来正教,是为难也。
〔五、生值佛世难〕,谓人不结胜因,不修众善,而欲值佛出世,是为难也。
〔六、忍色离欲难〕,谓人多为情欲所惑,而能制伏妄念,舍离欲心,是为难也。
〔七、见好不求难〕,谓人见彼富贵荣名,及可意等物,而不乐求,是为难也。
〔八、有势不临难〕,谓豪势之人,居威福之地,而能好礼忘势,不凌侮人,是为难也。
〔九、被辱不瞋难〕,谓人被他凌辱,而能安忍不生忿恨,是为难也。
〔十、触事无心难〕,谓心本清静,触境而兴,若触事遇缘而心不染著,是为难也。
〔十一、广学博究难〕,谓人根性迟钝,而欲广其学问,穷究义理,以博见闻,是为难也。
〔十二、不轻末学难〕,谓人多有好上之心,若自有学问,而于未学之人,不生轻慢,是为难也。
〔十三、除灭我慢难〕,谓人常怀我慢,或素来种姓富贵,而能不生骄傲轻他之心,是为难也。
〔十四、会善知识难〕,谓人修行,多为恶友所惑;若学道之时,得遇善知识,劝奖诱掖,令其开解,是为难也。
〔十五、见性学道难〕,谓人迷于妄情,昧于爱欲,而能返妄归真,见性学道,是为难也。
〔十六、对境不动难〕,谓前尘妄境,迷惑真性,而能持心寂静,不为外物所转,是为难也。
〔十七、善解方便难〕,谓人能常怀大慈,爱念众生,以种种方便而作饶益,是为难也。
〔十八、随化度人难〕,谓众生根性利钝不同,而能随机化导而度脱之,是为难也。
〔十九、心行平等难〕,谓痴冥之人,多执彼我之见,若能冤亲平等,心无分别,是为难也。
〔二十、不说是非难〕,谓两舌妄语,佛所禁戒;若能爱护口业,不说他人好恶长短,是为难也。
二十五护戒神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护戒神者,谓五戒之中,各有五神,为作卫护也。灌顶经云: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卫护其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
〔一、护不杀戒五神〕,一、荼刍毗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鬼;二、输多利输陀尼,护持戒人六情,悉令完具;三、毗楼遮那世波,护持戒人腹内,使五藏平调;四、阿陀龙摩坻,护持戒人血脉,悉令通畅;五、婆罗桓尼和婆,护持戒人爪指,无所毁伤。(六情,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五藏者,心肝脾肺肾也。)
〔二、护不盗戒五神〕,一、坻摩阿毗婆驮,护持戒人出入往来,使得安宁;二、阿修输婆罗陀,护持戒人所啖饮食,悉使甘香;三、婆罗摩亶雄雌,护持戒人睡梦平安,觉寤欢悦;四、婆罗门地鞞哆,护持戒人不为蛊毒所中;五、邪摩呼哆耶舍,护持戒人,不为雾露之毒所害。
〔三、护不邪淫戒五神〕,一、佛驮仙陀楼哆,护持戒人口舌斗诤不行;二、鞞阇耶薮多婆,护持戒人不为瘟疟鬼所持;三、涅坭醯驮多耶,护持戒人不为县官所得;四、阿逻多赖都耶,护持戒人舍宅四方,驱逐凶殃;五、波罗那佛昙,护持戒人平定舍宅。
〔四、护不妄语戒五神〕,一、阿提梵者珊耶,护持戒人不为冢墓鬼所娆;二、因台罗因台罗,护持戒人门户,辟除邪恶;三、阿伽风施婆多,护持戒人不为外气鬼神所害;四、佛昙弥摩多哆,护持戒人不为灾火所延;五、多赖叉三密陀,护持戒人不为偷盗所侵。
〔五、护不饮酒戒五神〕,一、阿摩罗斯兜嘻,护持戒人若入山林,不为虎狼所害;二、那罗门阇兜帝,护持戒人不为伤亡所娆;三、鞞尼乾那波护,持戒人除恶鸟鸣狐鸣;四、荼鞞斗毗舍罗,护持戒人除犬鼠变怪;五、伽摩毗那阇尼祛,护持戒人不为凶注所牵。(凶注者,谓阴司注写凶恶之事也。)
二十五三昧破二十五有
【三藏法数】
(出法华玄义)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二十五三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三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著,故以此无垢等三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三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證于无垢三昧。悯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此三昧,令其修行,出离重垢所报之处也。(重垢即恶业,报处即地狱也。)
〔二、不退三昧,破畜生有〕,谓菩萨修于持戒禅定,破诸恶业,自获不退,證于不退三昧。悯彼众生,受畜生苦,故以此三昧,令其远舍诸恶,永不退失善道也。
〔三、心乐三昧,破饿鬼有〕,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恶业,證于心乐三昧。悯彼众生,受饿鬼苦,故以此三昧,令其远离诸恶而生喜乐也。
〔四、欢喜三昧,破阿修罗有〕,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谓菩萨修戒定慧,破于恶业等怖,證于欢喜三昧。悯彼众生,受阿修罗苦,故以此三昧,令其离诸猜疑怖畏也。
〔五、日光三昧,破弗婆提有〕,梵语弗婆提,华言胜,即东洲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获一切智光,破诸恶业无明等闇,證于日光三昧。悯彼东洲众生,受诸生死,故以此三昧,令其破诸恶业等闇,而得出离也。
〔六、月光三昧,破瞿耶尼有〕,梵语瞿耶尼,华言牛货,即西洲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获一切智光,破诸恶业无明等闇,證于月光三昧。悯彼西洲众生,受诸生死,故以此三昧,令其破诸恶业等闇也。
〔七、热焰三昧,破郁单越有〕,梵语郁单越,华言胜处,即北洲也。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我执,證于热焰三昧。悯彼北洲众生,计著于我,永执难化,故以此三昧,令其远离妄我,计执不生,而得出离也。
〔八、如幻三昧,破阎浮提有〕,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即南洲也。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虚幻惑业,證于如幻三昧。悯此南洲众生,果报杂杂,寿命不定,犹如幻化。故以此三昧,令其破于诸幻而得出离也。
〔九、不动三昧,破四天王有〕,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烦恼散乱,證于不动三昧。以此天游行世间,则有果报惑业等动故,以此三昧,令其悉破诸动惑业,亦得證此也。
〔十、难伏三昧,破三十三天有〕,三十三天,即忉利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破一切惑业,證于难伏三昧。以此天是地居之顶,果报惑业,难以折伏,故以此三昧,令其破诸难伏,亦得證此也。(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
〔十一、悦意三昧,破焰摩天有〕,焰摩,梵语具云须焰摩,华言善时分。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烦恼,證于悦意三昧。以此天处空为悦,而未有上界不动等悦,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空处之悦,而證不动等悦也。
〔十二、青色三昧,破兜率陀天有〕,梵语兜率陀,华言知足。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烦恼,證于青色三昧。以此天果报,宫殿服玩一切皆青,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一切烦恼,亦得證此也。
〔十三、黄色三昧,破化乐天有〕,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烦恼,證于黄色三昧。以此天果报,宫殿服玩一切皆黄,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一切烦恼,亦得證此也。
〔十四、赤色三昧,破他化自在天有〕,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烦恼,證于赤色三昧。以此天果报,宫殿服玩一切皆赤,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一切烦恼,亦得證此也。
〔十五、白色三昧,破初禅有〕,初禅即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證于白色三昧。以此天果报,一切皆白,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一切烦恼,亦得證此也。
〔十六、种种三昧,破梵王有〕,梵王亦色界初禅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證于种种三昧。以此天主,领大千世界,种类既多,果报不等,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种种果报,亦得證此也。
〔十七、双三昧,破二禅有〕,二禅亦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證双三昧。以此天独有内净支、喜支二种定相,即果报双,而未见双空、双假、双中之理,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净喜,而證双空等也。(双空者,谓见、思二惑俱空也。双假者,谓见假、思假,即见、思惑,以此惑体虚假不实故也。双中者,谓破见、思惑,同入中道也。)
〔十八、雷音三昧,破三禅有〕,三禅亦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證于雷音三昧。以此天禅乐最深,如冰鱼蛰虫,著于果报之乐。故以此三昧而惊骇之,令其舍离诸乐,亦證于此也。
〔十九、注雨三昧,破四禅有〕,四禅亦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證于注雨三昧。以此天如大地具诸种子,若不得雨,善芽不生,故以此三昧之雨,令其发生三谛之种,亦得證此也。(三谛者,真谛、俗谛、中谛也。)
〔二十、如虚空三昧,破无想天有〕,无想亦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證于如虚空三昧。以此天一期,心想不行,妄计果报非空,而为涅槃。故以此三昧,破彼非空,令其起修空净之行,亦得證此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一期者,从生至死也。)
〔二十一、照镜三昧,破阿那含天有〕,梵语阿那含,华言不还。即第三果,生于色界之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證于照镜三昧。以此天虽得无漏净色,但是果报之净,未获究尽色空,故以此三昧,令其破彼报净之色,究竟真空之理,亦得證此也。
〔二十二、无碍三昧,破空处有〕,空处即无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證于无碍三昧。以此天得出色笼,果报无碍,未是空假中无碍,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果报,亦得證此也。(色笼者,谓色界色质笼罩也。空假中即三观也。离性离相之谓空,无法不备之谓假,非空非假之谓中也。)
〔二十三、常三昧,破识处有〕,识处,亦无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證常三昧。以此天以识相续不断为常,此乃定报,即非无为等常,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定报之常,亦得證此也。
〔二十四、乐三昧,破不用处有〕,不用处,又名无所有处,亦无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證乐三昧。以此天厌识处无边,入无所有处,以此处如痴,痴故是苦,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于痴,亦得證此也。
〔二十五、我三昧,破非想非非想处有〕,非想非非想处,亦无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證我三昧。以此天居无色界顶,谓是涅槃果报,犹有细烦恼等惑,而不自在,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烦恼,亦得證此也。
二十五种外道冥谛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二十五种冥谛者,乃是迦毗罗外道之所计也。盖此外道,亦修禅定,有神通力,知八万劫中事;八万劫前,冥然不知,谓之冥谛。从冥初自性,生智大,乃至神我,开成二十五谛,合为九位也。(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冥初自性〕,谓此外道,以八万劫前之事,冥然不知之处,昧为自性,故云冥初自性。
〔二、智大〕,智大亦名觉大,即增长之义。谓冥初之际,觉知增长,故云从冥初生智大。
〔三、我心〕,我心亦名我慢,即我执也。谓由觉知生我慢心,故云从智大生我心。
〔四、五唯〕,唯即微也,五唯亦名五微,即色声香味触也。以色等五种,由我执之心方现,故云从我心生五唯。
〔五、五大〕,五大,即地水火风空也。此五种性,遍一切处,故名为大。由极微而生,故云从五唯生五大。
〔六、五知根〕,五根,即眼耳鼻舌身,谓之知者,以此五种,皆有知觉故也。因五大而成,故云从五大生五知根。
〔七、五作业根〕,五根,即口与手、足、小便、大便。谓之作业者,以此五种能作业用故也,亦因五大而成,故云从五大生五作业根。
〔八、心平等根〕,心乃肉团心,即意根也。谓之平等者,以此根能遍一切根境而生分别也。此亦五大所成,故云从五大生平等根。并前五知,五作业,共为十一根也。
〔九、神我〕,神我即第八识也。外道执神我能生诸法,常住不坏,计为涅槃。是二十五谛之主也。(第八识,即藏识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十七珠为下品
【三藏法数】
此珠为下品者,以其数又次于前。若持以念佛名号,则功德利益为下品也。若以木槵、莲子、水晶、菩提子为者,其持掐所得之福,亦如前也。然此皆以珠数多寡而分四品之别,若能专心持念,则功德平等而无异也。
每月二十三日
【三藏法数】
此日四天王遣辅臣观察,与初八日同。
【三藏法数】
此日,四天王遣辅臣观察,与初八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