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蔡釐侯 朝代:春秋蔡国

人物简介

简介
蔡僖侯(?-前761年),姬姓,名所事,为春秋时期蔡国君主之一,他为蔡夷儿子,承袭蔡夷侯担任该国君主,在位期间为前809年—前761年,共48年。
公孙闬 朝代:战国齐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齐国人。齐王将封田婴于薛,楚王闻之大怒,将攻齐。齐王恐。闬往说楚王,谓齐削地封田婴,是齐由大变小,有利于楚。楚王善其言,乃不复止齐封田婴之事。
王莽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80 【介绍】: 西汉天水人,字稚叔。昭帝始元元年,为卫尉。武帝遗诏封金日磾、上官桀、霍光为侯,皆以前捕反者功封。莽子忽侍中,扬言无遗诏封三子事。霍光切责莽,莽乃酖杀忽。始元四年为右将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84—350 【介绍】: 西晋范阳涿人,字子谅。卢志子。武帝婿。少有声誉,好《老》《庄》,善属文。洛阳没,随父依刘琨,为刘粲所获,留为参军。粲败,赴琨,为从事中郎。西晋末,随琨投段匹碑。琨遇害,复投辽西段末波。末波死,石虎破辽西,为石虎中书监。冉闵诛石氏,谌遇害。谌才高行洁,虽显于石氏,恒以为辱。每谓其子曰:“身没之后,但称晋司空从事中郎。”撰《祭法》,注《庄子》,有文集。已佚。
全晋文·卷三十四
谌字子谅,钦弟珽之孙。尚武帝女荥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后州举秀才,辟太尉掾。洛阳陷,刘粲据晋阳,留为参军。粲败,刘琨以为司空主簿,转从事中郎。悯帝末,从琨奔段匹磾,以为幽州别驾。匹磾败,奔段末波。元帝初,累徵散骑、中书侍郎,不得归。末波死,弟辽代立。辽败,为石虎所得,以为中书侍郎、国子祭酒、侍中、中书监。虎死,从冉闵于襄国。永和六年,军败遇害,年六十七。有《杂祭法》六卷,《庄子注》若干卷,集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1—585 【介绍】: 南朝陈北地灵州人,字宜事。七岁能诵古诗赋至十余万言,长好学,能属文。后依梁湘州刺史萧循,得博览群书。入陈,文帝时召为撰史学士。后主时累迁至秘书监,中书通事舍人。掌诏诰。笃性佛教,从僧惠朗受《三论》,著《明道论》,阐发其说。为文典丽,下笔辄成。性木强,负才使气,卒为施文庆等所谗,下狱死。有集,佚。
全陈文·卷十六
縡字宜事,北地灵州人。梁末,为王琳记室。琳败,入陈,除撰史学士,历司空记室参军,迁骠骑安成王中记室,除散骑侍郎、镇南始兴王咨议参军、兼东宫管记,历太子庶子仆。后主即位,迁秘书监、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被谮下狱,复上书,忤旨,赐死,有集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3? 【介绍】: 唐相州内黄人,字云卿。高宗上元二年进士。武则天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由协律郎累除给事中、考功员外郎。中宗神龙初,坐赃配流岭表。后召授起居郎,加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宴宫中。历中书舍人、太子詹事。工诗,尤长七言,始定七律体制。诗与宋之问齐名,时号“沈宋”。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6—715 字云卿,排行三,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人。官终太子少詹事,世称沈詹事。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任协律郎。武周时为通事舍人,曾与修《三教珠英》。大足元年(701)迁考功员外郎,次年,复迁给事中。四年坐贿入狱,旋获释。次年,中宗复辟,坐阿附张易之流驩州,越明年,遇赦北返。景龙中,以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终太子少詹事,约当玄宗开元初。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一。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于律体定型,其功尤伟,时称“苏(味道)李(峤)居前,沈宋比肩”(《新唐书·宋之问传》),而佺期之与七律形成较之问作用更大,为王维前唐代七律创作成就最著者。其所作,虽多奉和应制,而每能心与境会,自铸秀句。五律如《游少林寺》、《铜雀台》,或清丽警秀,或吞吐含芳;七律如《兴庆池侍宴应制》、《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均揽景阔远,词气飞动。凡此均承上官仪而转变,初见开宕起伏之工。又七律《龙池篇》、《独不见》,一气盘旋,含秀俊于古雅,最能见出七律由骈俪化歌行蜕出之步武。南贬中所作,更承四杰之绪,题材扩大,洗削铅华,如五律《过七盘岭》、《岭表逢寒食》,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等,均通篇沉挚,清丽中见凄惋抑郁,下启张说,得盛唐先声。此外七古《入少密溪》整丽虽不脱初唐体格,而尽去浮词肤言,由即目之秀景,婉转以见清远之意,为当时仅见,预示王维《桃源行》一路格调。张说称:“沈三兄诗,直须还他第一”(《隋唐嘉话》卷下),可见当时声望之高。原集10卷,久佚,明王廷相辑为《沈詹事诗集》7卷。明以来各本多作2卷。宋人又著录5卷本,有抄本传世。注本有今人陶敏《沈佺期集校注》。《全唐诗》编其诗为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2首,断句4联。
唐诗汇评
沈佺期(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高宗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武后荃历中累迁通事舍人,转考功员外郎,授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中宗景龙间,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佺期工诗,尤长于律体,与宋之问并称“沈宋”。有《沈佺期集》十卷,已佚。今存清抄本《洸云卿文集》五卷。又有《沈詹事诗集》七卷,乃明人所辑。《全唐诗》编诗三卷。
词学图录
沈佺期(656-714) 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二年进士及第。由协律郎累迁考功员外郎。曾因受贿入狱,后复职,迁给事中。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神龙三年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史论以为律诗体制定型代表诗家。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曾作《回波乐》词。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五
佺期。相州内黄人。第进士。神龙中历官太子詹事。开元初卒。

作品评论

《唐诗品》
云卿诗,其命意周委,如雪舞岩林,随形宛转,无象不得,其𣁎词丽则,如春在瑶池,气色照映,自含华态,可谓意象纵横、同锋姿媚者也。其拙语如田家,而殊深俊朗;其形器如木石,而更被华要。仰承贞观,弥见周留:俯待开元,先咀意旨。旷代高之,无以为过。置之往哲之中,岂但叔源失步,明远变色者耶!
《沈诗评》
沈诗五言宛丽,迥出一时。
《艺苑卮言》
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严于是者,知虚实平仄不得任情而度,明矣。二君正是敌手,排律用韵稳妥,事不傍引,情无牵合,当为最胜。摩诘似之,而才小不逮。少陵强力宏蓄,开合排荡,然不无利钝。馀子纷纷,未易悉数也。
诗镜总论
沈佺期吞吐含芳,安详合度,亭亭整整,喁喁叮叮,觉其句自能言,字自能语,品之所以为美。苏、李法有馀闲,材之不逮远矣。
《诗源辨体》
初唐七言古,自王、卢、骆再进而为沈、宋二公,宋、沈调虽渐纯,语虽渐畅,而旧习未除。……然析而论之,沈气为促,宋实胜之。
《诗源辨体》
七言古,沈如“水晶帘外金波下,云母窗前银汉回”、“燕姬彩帐芙蓉色,秦子金炉兰麝香”、“灯华灼灿九衢映、香气氤氲百和然”、“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让镜台”、“玳瑁筵中别作春,琅玕窗里翻成昼”等句,偶偭极工,语皆富丽,与王、卢、骆相类者也。
《诗源辨体》
五言自王、杨、卢、骆,又进而为沈、宋二公,沈、宋才力既大,造诣始纯,故其体尽整栗,语多雄丽,而气象风格大备,为律诗正宗。或问:以入录观沈宋五言律,制作实工,而后人独推盛唐,何耶?曰:盛唐五言律入圣者,虽人止数篇,然化机流行,在在而是。沈宋制作虽工,而化机尚浅,此升堂、入室之分也。
《唐律消夏录》
沈、宋工力悉敌,确是对手。其高妙不及射洪,遒密不及必简,然闲情别绪,句剪字裁,已极文人之致。若沈虽沉切处时有轩豁,宋虽显露处更觉粘滞,此则两人心地中事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古称沈为靡丽,今观之,乃见朴厚耳。……然朴厚自是初唐风气,不足矜,当取其厚中带动,朴而特警者。如《芳树》、《和赵麟台元志春情》、《叹狱中无燕》、《和元万顷临池玩月》,最其振拔。
《载酒园诗话又编》
长律至沈而工,较杜、宋实为严整。然唯“卢家少妇”篇首尾温丽,馀亦中联警耳。结语多平熟,易开人浅率一路,若从此入手,恐不高。
围炉诗话
沈、宋诸公七律之高华典重,以应制故,然非诸诗皆然,而可立为初唐之体也?
《唐诗英华》
七律肇自唐初,工于沈、宋,浸淫渐盛,率务高华。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陈德公先生曰:沈、宋上接六代,下开盛唐,进绮丽而益工,运便妍而极秀。音韵吐含,温婉不迫;姿态流媚,生溢行间。王、岑由此准绳,钱、刘亦共嗣续。唐代正音,端在是尔。济南止拔华亮,不录尖新,所谓崇雅味于生致者欤?
《石州诗话》
沈、宋律句匀整,格自不高。杼山目以“射雕手”,当指字句精巧胜人耳。
《石州诗话》
沈、宋应制诸作,精丽不待言,而尤在运以流宕之气。此元自六朝风度变来,所以非后来试帖所能几及也。
三唐诗品
其源亦出谢、沈,植骨清隐,舒芬华秀,在考功之亚,名并当时。律体特取风神,开盛唐之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9—783 【介绍】: 唐陇州汧阳人,字成公。六岁,母病,勺饮不入口七日,时号孝童。玄宗天宝时任安西府别将,先后从高仙芝、封常清治军事,转绥德府折冲都尉。肃宗时,累官泾州刺史。代宗大历中,官至四镇、北庭行军、泾原、郑颍节度使。数年,吐蕃不敢犯塞。德宗建中元年,召为司农卿。朱泚叛,以秀实有人望,使骑往迎。秀实阳与合,一日与泚计事,突夺象笏击之,中其颡,至流血被面。遂遇害。谥忠烈。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八
秀实字成公。陇州汧阳人。天宝中历官太常卿。拜泾州刺史。大历元年加开府仪同三司。拜御史大夫四镇北庭行军泾原郑颍节度使。德宗立。就加检校礼部尚书。封张掖郡王。除司农卿。建中四年。朱泚盗据宫阙。秀实以笏击泚。中颡流血。遂被害。年六十五。兴元元年赠太尉。谥曰忠烈。
杨昭俭 朝代:后唐至宋初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2—977 字仲宝,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后唐长兴中登进士第,累官左拾遗,迁殿中侍御史。后晋天福初,出使契丹回,授职方员外郎,迁虞部郎中、知制诰。六年(941),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后任河南少尹,改秘书少监,复为中书舍人。后周显德二年(955),改御史中丞,后以鞫狱之失,贬为武胜军节度行军司马。入宋任太子詹事、礼部尚书。太平兴国二年(977)卒。生平散见《南部新书》卷癸、《宋史》本传。昭俭善谈名理,能诗善文,尤长史才。曾预修《明宗实录》及《开元通礼》。《全唐诗》存诗1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2—977 【介绍】: 宋京兆长安人,字仲宝。后唐长兴中进士。历官殿中侍御史。后晋时拜中书舍人,尝以河南少尹兴役治河。柴荣建后周,召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宋初,为太子詹事,以工部尚书致仕。善谈名理,利口喜讥訾,执政大臣惧其构谤,多曲徇其意。
全宋诗
杨昭俭(九○二~九七七),字仲宝,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后唐明宗长兴中进士。仕后唐、后晋、后周,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宋太祖开宝二年(九六九)为太子詹事。六年,以工部尚书致仕。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卒,年七十六。《宋史》卷二六九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一
杨昭俭(九○二——九七七),字仲宝,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景,梁左谏议大夫。昭俭后唐长兴中登进士第,解褐成德军节度推官。后迁殿中侍御史。晋天福初,改礼部员外郎。寻拜中书舍人,又为翰林学士。骄将张彦泽镇泾原,暴杀从事张式,昭俭上疏请诛彦泽以谢军吏,为权臣所忌,停官。后起为河南少尹,中书舍人。开宝二年为太子詹事,六年以工部尚书致仕。太宗即位,就加礼部尚书。太平兴国二年卒,年七十六。《宋史》卷二六九有传。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三
昭俭字仲宝。京兆长安人。后唐长兴中进士。历殿中侍御史。仕晋。累迁中书舍人。周显德中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出为武胜军节度行军司马。入宋。累官礼部尚书。太平兴国二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1021 【介绍】: 宋汾州人,字希阮,号中陵子。太祖开宝八年进士第一。通判河州。太宗遣武德卒潜察远方事,嗣宗械送京师,太宗怒削其秩。至道中官至淮南转运使、江浙荆湖发运使。真宗咸平中,以漕运称职,就拜太常少卿,复充三司户部使,改盐铁使,建言裁节冗食。拜御史中丞。历事三朝,轻险好进,所至以严明御下,尤傲狠,务以丑言凌挫群类,曾深诋参知政事冯拯、知制诰王曾。任枢密副使,与使寇准不协。官终静难军节度。卒谥景庄。有《中陵子》。
全宋诗
王嗣宗(九四四~一○二一),字希阮,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太祖开宝八年(九七五)进士。补秦州司寇参军。历诸路转运使,累迁御史中丞。真宗大中祥符六(一○一三),授枢密副使。八年,求罢,知许州(《隆平集》卷一○)。以检校太尉致仕。天禧五年卒,年七十八。谥景庄。有《中陵子》三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全宋文·卷一○四
王嗣宗(九四四——一○二一),字希阮,汾州(治今山西汾阳)人。开宝八年中进士甲科,补秦州司寇参军。太宗朝屡司漕运,历河北、京西、河东、淮南等路转运使,江浙、荆湖发运使。真宗咸平四年,为左谏议大夫,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出知并州,兼并代部署,召拜御史中丞。大中祥符六年,任枢密副使、检校太保,出知许州,移知河南府。天禧初致仕,五年卒,年七十八。著有《中陵子》三十卷。《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蜀人,字景阳。登进士第。历监察御史、知开封县。以右谏议大夫知杭州,临决锋锐,庭无留事。仁宗时为集贤院学士、知曹州。好学有文,博览强记。为治严明,吏不能欺。卒谥文恭。
全宋诗
薛映(九五一~一○二四),字景阳,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太宗太平兴国中进士(《净德集》卷一四《薛文恭公尚书真像记》),通判绵、宋、升州,知开封县,为江南转运使,江淮、两浙茶盐制置副使,改京东转运使。知相州、杭州。入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迁给事中、勾当三班院,出知河南府、升州、扬州、并州及永兴军。仁宗时迁礼部尚书,再为集贤院学士羊院事,知营州,分司南京。天圣二年卒(《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四),一说景祐间卒(《净德集》),年七十四(《东都事略》卷四五本传),谥文恭。《宋史》卷三○五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一○六
薛映(九五一——一○二四),字景阳,蜀人。太平兴国中进士及第,历通判数州,知开封县,为江南、京东、河东转运使。积迁尚书礼部郎中,擢知制诰。咸平四年为制置群牧使;六年,知杭州。在杭五年,入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出知河南府,迁尚书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判尚书都省,历知升、扬等州,迁工部尚书。仁宗即位,迁礼部。天圣二年卒,谥文恭。《宋史》卷三○五有传。又见《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四、职官二三之五,《咸淳临安志》卷四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5—1006 【介绍】: 宋益州华阳人,字凝正。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通判歙州、知吉州,以能声闻。代还,上言请定州县长吏考绩之法。累擢度支判官,与陈尧叟建议兴修三白渠及陈、许诸州水利。真宗咸平时,为度支使。因在陕西禁解池盐,实行官卖,又以陈腐官粟摊给民户,被劾罢。景德初,出知凤翔府。好学善书,工篆、籀、八分。有《隐书》、《史论》等。
全宋诗
梁鼎(九五五~一○○六),字凝正,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端拱初,除殿中丞、通判歙州。历知数州。至道初,累迁都官员外郎、江南转运副使,徙陕西。失职削官,出知徐州、密州。真宗咸平四年(一○○一),迁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景德中,判西京留司御史台。三年卒,年五十二。尝著《学古诗》五十篇,已佚。《宋史》卷三○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六三
梁鼎(九五五——一○○六),字凝正,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知秭归县。端拱初通判歙州,徙知吉州。淳化中为开封府判官、三司度支判官。至道初为江南转运副使,徙陕西。历知徐、密二州。真宗时迁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拜右谏议大夫、度支使,陕西制置使。景德初,知三班院、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出知凤翔府,求判南京留守御史台。三年,卒,年五十二。著有《隐书》三卷、《史论》二篇、《学古诗》五十篇。《宋史》卷三○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7—1018 【介绍】: 宋宣州泾县人,字子奇。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历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累官职方员外郎、知广州,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后拜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知益州。在剑外凡六任,所至有治绩。进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官终工部侍郎。
全宋诗
凌策(九五七~一○一八),字子奇,宣州泾县(今属安徽)人。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进士。释褐广安军判官,后历知数州。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迁江南转运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六)。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知益州。还,命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駮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天禧元年(一○一七),迁工部侍郎。二年卒,年六十二。《宋史》卷三○七有传。
全宋文·卷一六六
凌策(九五七——一○一八),字子奇,宣州泾(今安徽泾县)人。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淳化三年,签书两使判官。代还,拜左赞善大夫、通判定州。又知蜀、绵二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入为户部判官,迁都官。出知广州、青州,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大中祥符五年知益州,九年代还,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纠察在京刑狱。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宋史》卷三○七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益州绿事参军,姓名不详,曾有诗献知州张咏(《诗话总龟》前集卷四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4—1020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大年。幼颖异。年十一,太宗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献《二京赋》,赐进士及第。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预修《太宗实录》;又与王钦若同总修《册府元龟》,其功居多。曾两为翰林学士,官终工部侍郎,兼史馆修撰。性刚介耿直,重交游,与王旦、刘筠、谢绛等友善。娴熟典章制度,喜奖掖后进。为文才思敏捷,精密有规裁。诗学李商隐,词藻华丽,号“西昆体”。卒谥文。编《西昆酬唱集》,有《杨文公谈苑》、《武夷新集》等。
全宋诗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著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为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复为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谥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著《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昆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为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昆酬唱集》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鉴》、《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词学图录
杨亿(974-1020) 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雍熙初,年十一,授秘书省正字。献《二京赋》,赐进士第。曾与刘筠、钱惟演等唱和,编成《西昆酬唱集》,号西昆体,存《少年游》词一首,见《梅苑》。
全宋文·卷二八二
杨亿(九七四——一○二○),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幼颖异,雍熙元年,年十一,诏试阙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命试翰林,赐进士第,直集贤院。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预修《太宗实录》。知处州,召拜左司谏、知制诰。景德初,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俄判史馆,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三年,召为翰林学士,又同修国史。大中祥符七年,知处州,代还,以为参详仪制副使,知礼仪院,判秘阁、太常寺。天禧二年,拜工部侍郎。四年,复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判馆事。十二月,卒,年四十七。仁宗时追谥「文」。亿才思敏捷,工文章,诗学李商隐,词彩华丽,号「西昆体」。著作甚富,有《括苍》、《武夷》、《颍阴》、《韩城》、《退居》、《汝阳》、《蓬山》、《冠鳌》、《辞荣》等集,及《内外制》、《刀笔》共一百九十四卷,今仅存《武夷新集》二十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9—1044 【介绍】: 宋寿州人,字坦夫。吕蒙正侄。真宗咸平三年进士。历官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天圣六年拜相。赞成仁宗废郭后,贬逐进谏言官孔道辅等,又因范仲淹屡言事,指为朋党而加以贬斥,颇为时论所少。后拜司空、平章军国重事。被劾罢相,以太尉致仕。卒谥文靖。有文集。
全宋诗
吕夷简(九七九~一○四四),字坦夫,寿州(今安徽凤台)人。真宗咸平三年(一○○○)进士,补绛州军事推官。通判通州,徙濠州,知滨州。擢提点两浙刑狱,入为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使契丹,还,知制诏。再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以给事中参知政事。天圣六年(一○二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明道二年(一○三三)罢,同年复相。景祐二年(一○三五)加右仆射,封申国公。次年,与王曾争事,同时罢相。康定元年(一○四○)由判天雄军复入相。庆历元年(一○四一),徙封许国公,判枢密院,改兼枢密使。二年因病以太尉致仕。庆历四年卒,年六十六。谥文靖。有集二十卷,不传。事见《隆平集》卷五,《宋史》卷三一一有传。今录诗十一首。
全宋文·卷三二一
吕夷简(九七九——一○四四),字坦夫,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吕蒙正侄。咸平进士,历任地方官,知制诰,进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仁宗立,除参知政事。天圣七年拜相,后封申国公。景祐四年以与王曾争事罢,出判许州,徙天雄军。康定元年复入相,改封许国公。后以疾授平章军国重事。庆历三年,以太尉致仕。次年卒,年六十六,谥文靖。有集二十卷。《宋史》卷三一一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