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继志述事(继志述事) 拼音:jì zhì shù shì
语本《礼记。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指继承遵循前人的志愿与事业。《辽史。卷五五。仪卫志一》:「辽太祖奋自朔方,太宗继志述事,以成其业。」清。黄宗羲〈周子佩先生墓志铭〉:「守礼不违,继志述事。」
《国语辞典》:结绳记事(结绳记事) 拼音:jié shéng jì shì
上古时代没有文字,为了帮助记忆或传达事情,以绳子打结的方法来记事。相传每一个结表示一件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当事情完了,便把结解开。现今部分没有文字的民族,仍保存此种结绳记事的方法。
《国语辞典》:结发事师(结发事师) 拼音:jié fǎ shì shī
幼年就从师学习。《汉书。卷八八。儒林传。施雠》:「结发事师数十年」唐。颜师古。注:「言从结发为童丱,即从师学,著其早也。」
《国语辞典》:脚跟大事(脚跟大事) 拼音:jiǎo gēn dà shì
最紧要、最切身的事。《
儿女英雄传》第二○回:「我一释服,便去了我的脚跟大事。」
《国语辞典》:金三事儿(金三事儿) 拼音:jīn sān shì ér
旧时常把金制的牙签、耳挖子等用环连在一起,叫「金三事儿」。妇女常将之挂在裙子上、衣襟上、领口上做装饰品。《金瓶梅》第一四回:「因见春梅伶变,知是西门庆用过的ㄚ鬟,与了他一副金三事儿。」
《国语辞典》:家事法庭 拼音:jiā shì fǎ tíng
一种设于地方法院内的法庭。以专业方法与不公开的形式,调解家庭问题,消弭家庭纠纷,防止发生诉讼。
《国语辞典》:交通事故 拼音:jiāo tōng shì gù
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行驶中发生的意外事件。今多指陆上车辆肇祸所造成的伤亡及损害。如:「驾驶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语辞典》:渐通人事(渐通人事) 拼音:jiàn tōng rén shì
随年龄增长而日渐通晓人情世故。《
红楼梦》第六回:「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
《国语辞典》:建功立事 拼音:jiàn gōng lì shì
建立功勋事绩。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一。巴志》:「桂阳太守李温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唐。林蕴〈上宰相元衡弘靖论兵书〉:「见古人之有建功立事者,心则慕之。」也作「建功立业」。
《国语辞典》:史迪威事件 拼音:shǐ dí wēi shì jiàn
民国三十一年(西元194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推荐史迪威(Joseph W. Sti-lwell)为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来华后,以美军代表自居,并受亲共顾问的影响,批评国民政府,干涉中国内政,使中美关系陷入低潮。民国三十三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将他调回,改派魏德迈(Albert C. Wedemeyer)继任。史称「史迪威事件」。
《国语辞典》:事急马行田(事急马行田) 拼音:shì jí mǎ xíng tián
(歇后语)乱走。马,指象棋中的棋子。下象棋时,马走日字步,象走田字步。事急马行田比喻遇危急时便乱了手脚。如:「他因赶搭公车而闯红灯,真是事急马行田──乱走。」
《国语辞典》: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 拼音:lú gōu qiáo shì biàn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军在北平市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藉口一名士兵失踪,挑起军事冲突,于是揭开中国八年对日抗战的序幕。也称为「七七事变」。
《国语辞典》: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拼音:mín shì sù sòng fǎ
规定民事诉讼制度及民事诉讼的程序法规。如财产、婚姻等的诉讼程序皆属之。
《国语辞典》:牡丹社事件 拼音:mǔ dān shè shì jiàn
清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三月,日本藉口琉球难民为台湾牡丹社生番杀害,出兵犯台,占据琅𤩝(今屏东县恒春镇),清廷派员与之交涉,时经半载,方于是年九月签定中日北京台事专约三条,而使日军撤退,史称为「牡丹社事件」。也称为「琅𤩝事件」。
《国语辞典》:猫儿头差事(猫儿头差事) 拼音:māo ér tóu chāi shì
结交官府,暗中所做的不法勾当。《金瓶梅》第二○回:「正经使著他,死了一般懒待动弹;不知怎的?听见干猫儿头差事,钻头觅缝,干辨了要去,去的那快!」也称为「猫儿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