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毛粟
(1).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宋 苏轼 《赠章默》诗:“不辞毛粟施,行自丘山积。” 宋 苏轼 《赠眼医王生彦若》诗:“间关络脉中,性命寄毛粟。”
(2).形容众多。 金 元好问 《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之二:“今古几诗人,扰扰剧毛粟。吾爱 陶 与 韦 ,泠然扣冰玉。”
《漢語大詞典》:瘤赘(瘤贅)
(1).体表或筋骨间增生的肉疙瘩。旧唐书·方伎传·孙思邈:“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
(2).比喻多馀无用的事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六:“石立土踊,此天地之瘤赘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训俗》:“今各州县教官几同瘤赘。”
《漢語大詞典》:呼语(呼語)
语法用语。说话中对所呼唤的人或事物的称呼,属于独立成分。它的位置灵活,可放在句首、句中或句尾。如: 老王 ,你今天去图书馆吗?“老王”就是呼语。
《漢語大詞典》:势物(勢物)
(1).犹权利。庄子·徐无鬼:“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 宋 王安石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物之会,而輒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
(2).犹事物。元朝秘史卷一:“ 都蛙锁豁儿 独额中生一隻眼,望见三程远地的势物。” 李文田 注:“势物即事物。”
分類:权利事物
《国语辞典》:天鹅肉(天鹅肉)  拼音:tiān é ròu
比喻珍贵不易得的事物。《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别想吃天鹅肉了,大约世上没有能中他的意了。」
《漢語大詞典》:疽痈(疽癰)
(1).痈疽,恶疮。 宋 曾巩 《边将》诗:“当今羌夷久猖獗,兵如疽痈理须决。”
(2).借指丑恶的事物或坏人坏事。 瞿秋白 《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文学》十一:“那种堕落的神态真是 俄国 社会的疽痈。”
《漢語大詞典》:纤发(纖髮)
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宋 叶适 《刘夫人墓志铭》:“内事无鍼缕不整,家行无纤髮不备。”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木本》:“艺植之法,载於名人谱帙者,纤髮无遗。”
分類:细微事物
《國語辭典》:螟蛉子  拼音:míng líng zǐ
义子、养子。《三国演义》第七六回:「汉中王遂遣人至荆州问关公。关公以将军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张员外见他生得眉清目秀,乖觉聪明,满心欢喜。与浑家商议,要过继他做个螟蛉之子。」
《國語辭典》:螟蛉  拼音:míng líng
1.动物名。一种害虫。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其类别甚多。也称为「青虫」。
2.蜾蠃常捕捉螟蛉来饲养其子,古人误以为蜾蠃养螟蛉为己子,后因称养子为「螟蛉」。《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三国演义》第三六回:「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
《漢語大詞典》:枝末
(1).树枝的梢头。参见“ 枝末生根 ”。
(2).比喻次要的事物。 南朝 宋 何承天 《报应问》:“西方説报应,其枝末虽明而根本常昧。”
《漢語大詞典》:枝末生根
树木的枝梢上生根。喻不合事理,不可能。
《漢語大詞典》:豪纤(豪纖)
比喻极细微的事物。豪,通“ 毫 ”。三国志·魏志·方技传“以光休宠”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灵蓍者,二仪之明数,阴阳之幽契,施之於道则定天下吉凶,用之於术则收天下豪纤。”
分類:细微事物
《漢語大詞典》:碎细(碎細)
指琐碎烦杂的事物。 宋 曾巩 《学舍记》:“衣食药物,庐舍器用,箕筥碎细之间,此予之所经营以养也。”
《漢語大詞典》:妖变(妖變)
(1).指反常、怪异的现象或事物。 汉 王充 论衡·感虚:“此言文章兴而乱渐见,故其妖变致天雨粟、鬼夜哭也。”《后汉书·陈忠传》:“政有得失,则感动阴阳,妖变为应。”隋书·高祖纪下:“以平 陈 所得古器多为妖变,悉命毁之。”
(2).灾异和变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鬼怪·邓子龙香木:“虽云运数前定,何物枯枿,能预示妖变乃尔。”
《國語辭典》:缩影(縮影)  拼音:suō yǐng
1.将面积较大的资料、图片、物质,利用摄影技术,记录于较小的感光片上。
2.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人或事物。
《國語辭典》:对象(對象)  拼音:duì xiàng
1.泛指人类一切活动所指向的人或事物。如:「研究对象」。
2.恋爱的另一半。如:「他最近找到了好对象。」
《漢語大詞典》:毫芥
比喻极细微的事物。南史·沈攸之传:“唯 攸之 、 张兴世 约勒所部,不犯毫芥,诸将以此多之。”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启》:“求小善於毫芥,顾正礼於二龙。”亦指事物的细微之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
分類:细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