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524,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交子务
僧曹
四务
奄尹
兼办
干剧
参战
承诺
船长
榷政
琐务
逻司
夷务
外仆
总署
《漢語大詞典》:交子务(交子務)
宋 代掌管纸币流通事务的机关。 大观 元年改称“钱引务”。宋史·食货志下三:“转运史 薛田 、 张若谷 请置 益州 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参见“ 交子 ”。
《國語辭典》:交子  拼音:jiāo zi
宋代民间通行的纸币。为世界最早发行的纸币。《宋史。卷一八一。食货志下三》:「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
《漢語大詞典》:僧曹
管理僧尼事务的官员,由僧人担任。魏书·释老志:“下司因习而莫非,僧曹对制而不问。其於污染真行,尘秽练僧,薰蕕同器,不亦甚歟!”
《漢語大詞典》:四务(四務)
四季的事务。管子·山国轨:“ 桓公 曰:‘何谓四务?’对曰:‘泰春,民之且所用者,君已廪之矣;泰夏,民之且所用者,君已廪之矣;泰秋,民之且所用者,君已廪之矣;泰冬,民之且所用者,君已廪之矣。’”廪,储备;所用,谓耒、耜、种、粮等。
《國語辭典》:奄尹  拼音:yān yǐn
职官名。总管宫廷宦官事务的首长。周代时为内宰,主管宫廷内政。《淮南子。时则》:「命奄尹,申宫令,审门闾,谨房室,必重闭。」也作「阉尹」。
《国语辞典》:兼办(兼办)  拼音:jiān bàn
除了本职应办的事务外,另接办其他工作。如:「本匮除了负责客户存提款外,并兼办统一发票奖金的兑换。」
《漢語大詞典》:干剧(幹劇)
谓处理繁剧的事务。隋书·李孝贞传:“ 孝贞 无干剧之用,颇称不理,上谴怒之,勑御史劾其事,由是出为 金州 刺史。”
分類:繁剧事务
《國語辭典》:参战(參戰)  拼音:cān zhàn
参与战争或战斗。如:「美国的参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重大的影响。」
《國語辭典》:承诺(承諾)  拼音:chéng nuò
1.应允、同意。如:「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轻易承诺。」《清史稿。卷一五八。邦交志六》:「凡俄国允让之利益,中政府悉承诺之。」
2.指应允的话或同意的事。如「信守承诺」。
《国语辞典》:船长(船长)  拼音:chuán zhǎng
总理全船事务的人。如:「许多船长都有身经五大洲、三大洋的丰富航海经验。」
《漢語大詞典》:榷政
征税的事务。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京都特设总税务司,凡各口海关,则设正副税务司,帮同监督经理榷政。”
分類:征税事务
《國語辭典》:琐务(瑣務)  拼音:suǒ wù
繁琐的事务。如:「他最近琐务缠身,无暇读书。」
分類:琐碎事务
《漢語大詞典》:逻司(邏司)
指主管巡行侦查事务的官府。《宋书·明帝纪》:“自今凡窃执官仗,拒战逻司,或攻剽亭寺,及害吏民者,凡此诸条,悉依旧制。”新唐书·武元衡传:“逻司传譟,盗杀宰相,连十餘里,达朝堂,百官恟惧,未知主名。”
《漢語大詞典》:夷务(夷務)
清 代后期指与外国有关系的各种事务。 清 林则徐 《请将高廉道暂驻澳门查办中外贸易等事务片》:“拟即委令该道暂行驻紥 澳门 ,督同 澳门 同知等查办夷务。” 清 梅曾亮 《户部郎中汤君墓志铭》:“君已黜,不得言事,犹条上奏书,转奏夷务善后者三十事。” 清 冯桂芬 《善驭夷议》:“今国家以夷务为第一要政,而剿贼次之。”
《漢語大詞典》:外仆(外僕)
(1).古代官名。掌管国君和大臣临时止宿、停留处所等事务。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子产 相 郑伯 以如 楚 ,不为坛。外僕言曰:‘昔先大夫相先君适四国,未尝不为坛;自是至今,亦皆循之。今子草舍,无乃不可乎?’” 杜预 注:“外僕,掌次舍者。” 杨伯峻 注:“外僕,官名,职主为坛及舍者。”
(2).借指掌管留止住次的人员。 唐 王维 《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于韦氏逍遥谷宴集序》:“于是外僕告次,兽人献鲜。”
《漢語大詞典》:总署(總署)
清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别称。 郑观应 《盛世危言·游历》:“方今朝廷创办一事,聚讼盈庭,非无深达时务之臣,而每建一言,輒多格於羣议,诚如总署所谓同心少、异议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