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知识(知識) 拼音:zhī shì
1.见识、学问。指所知道的事理。如:「知识丰富」、「化学是一种专门的知识。」《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耳目心智,其所以知识甚阙,其所以闻见甚浅。以浅阙博居天下、安殊俗、治万民,其说固不行。」
2.朋友、友人。汉。孔融 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
3.交往、结识。《南齐书。卷三七。列传。虞悰》:「悰性敦实,与人知识,必相存访,亲疏皆有终始,世以此称之。」《水浒传》第七九回:「原来这闻焕章是有名文士,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俱备酒食迎接。」
4.瞭解。汉。刘向《列女传。卷六。齐管妾婧》:「人已语君矣,君不知识邪?」《魏书。卷九四。阉官列传。贾粲》:「(贾粲)…世宗末,渐被知识,得充内侍。」
5.善友。指佛教教友。南朝梁。王筠〈与云僧正书〉:「外书所谓冥契神交,内典则为善友知识。」《石点头。卷七。感恩鬼三古传题旨》:「因此也绝戒荤膻,随僧茶饭。只多了几茎头发,却便是一个不剃头的大知识。」
2.朋友、友人。汉。孔融 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
3.交往、结识。《南齐书。卷三七。列传。虞悰》:「悰性敦实,与人知识,必相存访,亲疏皆有终始,世以此称之。」《水浒传》第七九回:「原来这闻焕章是有名文士,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俱备酒食迎接。」
4.瞭解。汉。刘向《列女传。卷六。齐管妾婧》:「人已语君矣,君不知识邪?」《魏书。卷九四。阉官列传。贾粲》:「(贾粲)…世宗末,渐被知识,得充内侍。」
5.善友。指佛教教友。南朝梁。王筠〈与云僧正书〉:「外书所谓冥契神交,内典则为善友知识。」《石点头。卷七。感恩鬼三古传题旨》:「因此也绝戒荤膻,随僧茶饭。只多了几茎头发,却便是一个不剃头的大知识。」
《國語辭典》:清楚 拼音:qīng chǔ
1.清晰明白。《红楼梦》第五五回:「连吴姐姐这么个办老了事的,也不查清楚了,就来混我们。」《老残游记》第二回:「因为人太多了,所以说的甚么话都听不清楚。」
2.整齐洁净。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二九出:「善才姐,你做了仙娥,消瘦甚的?俺说道院清楚,胜却人间多少。」
3.整理洁净。《英烈传》第六回:「你把这柴乱堆乱塞,倒要我们替你清楚,你独自在此耍子!」
4.清秀齐整。《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且是生得清楚,在房内茶饭针线。」《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看那女子,人物清楚,比门前站的,更胜几分。」
5.了解。如:「我很清楚他的为人。」
2.整齐洁净。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二九出:「善才姐,你做了仙娥,消瘦甚的?俺说道院清楚,胜却人间多少。」
3.整理洁净。《英烈传》第六回:「你把这柴乱堆乱塞,倒要我们替你清楚,你独自在此耍子!」
4.清秀齐整。《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且是生得清楚,在房内茶饭针线。」《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看那女子,人物清楚,比门前站的,更胜几分。」
5.了解。如:「我很清楚他的为人。」
《國語辭典》:耳目 拼音:ěr mù
1.耳朵和眼睛。南朝宋。何承天〈答宗居士书〉:「耳目殊司,工艺异业。」亦泛指见闻。《老残游记》第六回:「弟等耳目有所隔阂,先生布衣游历,必可得其实在情形。」
2.审察。《晋书。卷八七。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耳目人间,知外患苦。」
3.听的人与看的人。泛指閒杂人。《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蒙先生赐顾,本该备个小酌,奉屈一谈;一来恐怕亵尊,二来小地方耳目众多,明日备个菲酌送到尊寓,万勿见却。」《文明小史》第五九回:「老兄不过三十上下,令正的年纪也不会大到那里去,耳目众多,声名攸碍,这是如何使得呢?」
4.代人刺探消息的人。《红楼梦》第七四回:「凤姐见王夫人盛怒之际,又因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耳目,常时调唆著邢夫人生事,纵有千百样言辞,此刻也不敢说。」
2.审察。《晋书。卷八七。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耳目人间,知外患苦。」
3.听的人与看的人。泛指閒杂人。《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蒙先生赐顾,本该备个小酌,奉屈一谈;一来恐怕亵尊,二来小地方耳目众多,明日备个菲酌送到尊寓,万勿见却。」《文明小史》第五九回:「老兄不过三十上下,令正的年纪也不会大到那里去,耳目众多,声名攸碍,这是如何使得呢?」
4.代人刺探消息的人。《红楼梦》第七四回:「凤姐见王夫人盛怒之际,又因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耳目,常时调唆著邢夫人生事,纵有千百样言辞,此刻也不敢说。」
《漢語大詞典》:知者
能了解的人;有见识的人。 唐 元稹 《琵琶歌》:“曲名《无限》知者鲜,《霓裳羽衣》偏宛转。” 宋 苏轼 《以双刀遣子由次其韵》:“作诗铭其背,以待知者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故余尝谓 太白 诗,谨守古人绳墨,亦步亦趋,不敢相背。至 杜陵 乃真与古人为敌,而变化不可测矣……但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有智慧的人。《周礼·考工记序》:“知者创物,巧者述之。”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史记·商君列传》:“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鬱陶抱长策,义仗知者论。” 章炳麟 《文学说例》:“党同妬真,以破碎讥知者,人心浑浑,日益顽嚚,良有以也。”
有智慧的人。《周礼·考工记序》:“知者创物,巧者述之。”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史记·商君列传》:“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鬱陶抱长策,义仗知者论。” 章炳麟 《文学说例》:“党同妬真,以破碎讥知者,人心浑浑,日益顽嚚,良有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