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鸡头肉(雞頭肉)
亦作“鷄头肉”。
(1).芡实的别名。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时元亨炼真:“明日便出如剥净鷄头肉者二三升许。”亦省作“ 鸡头 ”。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养鱼:“鷄头,一名雁喙,即今茨子是也。由子形上花似鷄冠,故名曰鷄头。” 唐 徐凝 《侍郎宅泛池》:“莲子花边回竹岸,鷄头叶上盪兰舟。”红楼梦第三七回:“先揭开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鸡头两样鲜果。”
(2).借指妇女的乳头。 宋 刘斧 《青琐高议·骊山记》:“一日, 贵妃 浴出,对镜匀面,裙腰褪,微露一乳……﹝帝﹞指妃乳曰:‘软温新剥鸡头肉。’”亦省作“ 鸡头 ”。《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褪出鸡头带笑捫,夺得鸞篦称娇与。”
《漢語大詞典》:乳穗
乳头。《歧路灯》第三五回:“﹝ 兴官 ﹞吃了一会饱了,丢了乳穗,扭身过来。”
分類:乳头
《漢語大詞典》:九乳
指钟上九点凸出如乳头形状的装饰。后也指钟。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诗之七:“夏簧三舌响,春钟九乳鸣。” 唐 窦庠 《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诗:“海中有国倾神功,烹金化成九乳鐘。” 明 汤显祖 《平昌报愿寺钟楼新成十韵》:“霽晚千推逈,霜霄九乳浓。” 清 钮琇 《景龙观钟铭》:“形包九乳,仪超万钧。”
《漢語大詞典》:界沟
把舌头的前三分之二与后三分之一分开的V形沟,它容纳轮廓乳头
心脏右心房外边的浅沟
《國語辭典》:乳头(乳頭)  拼音:rǔ tóu
1.是哺乳动物乳房中央突起的圆柱状部分,乳房内乳腺的乳管集中于乳头,在哺乳时婴儿自乳头可吮吸到乳腺内的乳汁。也称为「奶头」。
2.泛指一切身体组织中的突起物。如真皮、表皮接触面上的突起、舌黏膜上的突起、真皮深处的毛发生长点,都称为「乳头」。
《漢語大詞典》:黑痣
皮肤的黑色或棕色斑点或乳头状突起,由黑色素细胞聚集而成。 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瘿瘤等病·黑痣候》:“面及体生黑点为黑痣,亦云黑子。”《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説那神道有二尺长鬚,左额角有一块黑痣。” 李乔 《欢笑的金沙江》三:“耳朵根脚有一颗黑痣。”
《漢語大詞典》:碎乳
古代钟面上隆起如乳头的纹饰。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五:“辩古器则有所谓款识,腊茶色、朱砂斑、真青緑、井口之类,方为真古。其製作则有云纹、雷纹、山纹……辅乳、碎乳、立夔、双夔之类。”
《國語辭典》:霸王鞭  拼音:bà wáng biān
1.一种民间舞蹈用的彩色短棒。棒的两端各控四、五个透空小孔,嵌入铜钱。表演时,藉摇动或碰击身体,以发出清脆声响。也称为「花棒」、「金钱棒」、「连厢棒」。
2.一种民间舞蹈,源自金时的《连厢词》。表演时舞动霸王鞭和利用霸王鞭碰击身体,以发出清脆声响。表演人数不拘,可变化排列各种队形,热闹非凡。也称为「打连厢」、「连厢舞」、「花棒舞」、「花棍舞」、「金钱棒舞」。
3.植物名。大戟科大戟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茎多分歧,全枝含多量白色乳汁。叶具短柄,互生,倒披针状长椭圆形或篦形。大戟花序成聚伞花序状,著生于棱角的凹处。花柱连合,柱头头状。
《国语辞典》:舌面如镜(舌面如镜)  拼音:shé miàn rú jìng
舌面无苔,光滑如镜。是舌黏膜乳头萎缩所引起。多见于肝肾真阴亏损的病人。
《国语辞典》:黑色棘皮症  拼音:hēi sè jí pí zhèng
病名。在肥胖儿童腋下、颈部、鼠蹊、乳头等处,皮肤呈现棕黑色,有表皮增生现象,可能是肥胖儿童罹患糖尿病的前兆。非肥胖者,多伴有体内器官,如胃、子宫、胰脏、卵巢等癌症。
《国语辞典》:哺乳器  拼音:bǔ rǔ qì
喂婴儿喝牛奶的器具。用橡皮做成乳头形状,插接在玻璃瓶或塑胶瓶上,婴儿借以吸吮瓶中的牛奶。
《国语辞典》:榨乳器  拼音:zhà rǔ qì
利用负压榨取牛乳的机械式器具。把橡胶制圆筒吸杯装置在牛的乳头,再以马达带动真空唧筒,反覆收缩、松弛来刺激乳头,榨取乳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