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3,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简素
载记
书蠹
蟫鱼
流略
芸签
亡书
道藏
书鱼
中篇
亡逸
秘籍
阁本
三食
误书
《國語辭典》:简素(簡素)  拼音:jiǎn sù
1.竹简与绢帛,古时用来写字。《南史。卷七二。文学传。论曰》:「畅自心灵,而宣之简素,轮扁之言,未或能尽。」
2.简单朴素。《宋书。卷六四。裴松之传》:「博览坟籍,立身简素。」
《國語辭典》:载记(載記)  拼音:zài jì
记述偏方割据的事,称为「载记」。如《晋书》的十六国载记。
《國語辭典》:书蠹(書蠹)  拼音:shū dù
1.蛀蚀书籍的虫子。清。陈曾寿〈南歌子。鸡唱催将息〉词:「半床书蠹共销沉,字里凄迷时遇少年心。」也称为「蠹书虫」。
2.比喻读死书而不知融会贯通的人。也称为「蠹书虫」、「书虫」。
分類:书籍
《漢語大詞典》:蟫鱼(蟫魚)
衣服、书籍中的蛀虫。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衣鱼:“白鱼、蟫鱼、蛃鱼、壁鱼、蠹鱼。白,其色也;壁,其居也;蟫,其状态也;丙,其尾形也。” 清 孙枝蔚 咏物诗·蠹鱼:“青氊谁虑逢盗贼,黄卷惟愁遇蟫鱼。”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埋之箱底,以施蟫鱼,是所愿也。”
《漢語大詞典》:流略
九流、七略之书。泛指前代书籍。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册文》:“括囊流略,包举艺文。” 北齐 卢思道 《劳生论》:“学综流略,慕 孔 门之 游 夏 。” 唐 李商隐 《为安平公兖州奏杜胜等四人充判官状·卢泾》:“右件官博涉典经,该覈流略。”
《漢語大詞典》:芸签(芸籤)
书签。亦借指书籍。 唐 李商隐 《为贺拔员外上李相公启》:“登诸兰署,辖彼芸籤。”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因忆侯在 东莱 静治堂 ,装卷初就,芸籤縹带,束十卷作一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检书獭祭,偶动芸籤。”参见“ 芸编 ”。
分類:书籍
《國語辭典》:芸编(芸編)  拼音:yún biān
芸香放在书里可免蠹鱼的侵食,古人因此把书籍称为「芸编」。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出:「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
《漢語大詞典》:亡书(亡書)
散失的书籍。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其后始除挟书之律,稍求亡书,招学士。” 宋 曾巩 《文馆》:“﹝ 太宗 ﹞又重亡书之购,而閭巷山林之藏,稍稍益出。”
分類:散失书籍
《國語辭典》:道藏  拼音:dào zàng
道家书籍的汇合总编。入藏者五千五百册,明有正统、万历二刻,颇多精本。其中包括有周秦以下道家子书及六朝以来道教经典等。
《漢語大詞典》:书鱼(書魚)
即衣鱼。蛀蚀衣服书籍的一种小虫。 宋 苏轼 《次韵曹子方运判雪中同游西湖》:“樽前侑酒只新诗,何异书鱼餐蠹简。”
《漢語大詞典》:中篇
(1).未读完全篇。后汉书·刘陶传:“臣尝诵,至於鸿鴈于野之劳,哀勤百堵之事,每喟尔长怀,中篇而嘆。”
(2).分篇的书籍或文章中居中的一篇,对上篇下篇而言。
(3).指中篇小说。 孙犁 《秀露集·读〈蒲柳人家〉》:“此中篇,几个主要人物,都写得有声有色。”
《漢語大詞典》:亡逸
(1).逃亡。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 景崇 恐 匡赞 牙兵亡逸,欲文其面。”
(2).指逃亡的人。 宋 秦观 《盗贼中》:“若此之类,与夫捕获亡逸赏罚之格,凡数十条,然皆画一之制也。”
(3).散失。隋书·音乐志上:“《晋中经部》,无復乐书;《别録》所载,已復亡逸。” 宋 刘麟 《〈元氏长庆集〉序》:“今之所见者,仅数十家而已,以是知 唐 人之文亡逸者多矣。”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书叙指南》:“书叙指南专为尺牘设,所引诸书,今多亡逸。”
(4).指散失的文字、书籍。隋书·儒林传序:“考正亡逸,研覈异同。”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二游诗·徐诗》:“ 贞观 购亡逸, 蓬瀛 渐周旋。”
《國語辭典》:秘籍(祕籍)  拼音:mì jí
珍贵且不常见的书籍。晋。潘岳〈故太常任府君画赞〉:「遂管秘籍,辨章旧史。」
《漢語大詞典》:阁本(閣本)
帝王秘阁所藏的书籍、法帖等。 宋 苏轼 《跋希白书》:“ 希白 作字,自有 江 左风味,故 长沙 法帖,比 淳化 待詔所摹为胜,世俗不察,争访阁本,误矣。” 明 张居正 《答中翰张后湖书》:“先年 张文简 公曾得内阁所藏册府元龟一部,其后 文简公 卒於京邸,其僕即将此书於部前货卖。令先翁识其为阁本也,赎而藏之於家。”
《漢語大詞典》:三食
(1).犹三餐。战国策·齐策四:“士三食不得饜,而君鹅鶩有餘食。”
(2).三度日蚀。汉书·五行志下之下:“诸侯更制兹谓叛,厥食三復三食,食已而风,地动。”
(3).指不肖子弟变卖庄园、书籍、奴婢度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不肖子弟有三变:第一变为蝗虫,谓鬻庄而食也;第二变为蠹鱼,谓鬻书而食也;第三变为大虫,谓卖奴婢而食也。三食之辈,何代无有。”
《漢語大詞典》:误书(誤書)
文字上有错误的书籍;误字。北齐书·邢卲传:“有书甚多,而不甚讐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復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东坡 《春帖》用‘翠管银罌’,出 老杜 《腊日》诗,而注者改为‘银鉤’,此 邢子才 所以有日思误书之语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四皓名:“按《三辅旧事》云:‘ 汉惠帝 为四皓作碑,当时所鐫,必无误书。’”清史稿·文苑传一·陆圻:“性颖异,善思误书。尝读韩非子‘一从而咸危’,曰:‘是“一徙而成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