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3,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书癖
发箧
书策
进书
秘笈
题跋
负书
铅黄
训典
写书
篇目
丛书
书房
考异
群籍
《漢語大詞典》:书癖(書癖)
对书籍的特别爱好。 唐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公才 山吏部 ,书癖 杜荆州 。” 宋 陆游 《示儿》诗:“人生有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 筠 自此益加精进,遂成书癖。”
《国语辞典》:发箧(发箧)  拼音:fā qiè
打开箱箧取出书籍。借喻发挥才学。明。凌濛初《红拂记》第四出:「俺这里吹箫刚入市,他那边发箧早登楼。」
《國語辭典》:书策(書策)  拼音:shū cè
1.古代无纸笔,记载文字于竹简上,故称书籍为「书策」。《韩非子。显学》:「藏书策,习谈论。」
2.政令。《战国策。秦策一》:「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漢語大詞典》:进书(進書)
(1).进呈书策。北齐书·崔季舒传:“ 文襄 每进书 魏帝 ,有所諫请,或文辞繁杂, 季舒 輒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自今以后,进书皆须别録一本,云臣某撰,朕便留篋中也。”《三国志平话》卷下:“军师令人进书与丞相。”
(2).进献书籍。 清 吴振棫 养吉斋丛录卷五:“﹝ 乾隆 ﹞十四年,御史 金相 以分班进书。”
《国语辞典》:秘笈(秘笈)  拼音:mì jí
珍奇罕见的书籍。如:「武功秘笈」。
《國語辭典》:题跋(題跋)  拼音:tí bá
凡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称为「题」,在后面的称为「跋」,总称为「题跋」。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今多指跋而言。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乐律》:「唐昭宗幸华州,登齐云楼,西北顾望京师,作菩萨蛮辞三章,……今此辞墨本犹在陕州一佛寺中,纸札甚草草,予顷年过陕,曾一见之。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红楼梦》第四二回:「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携蝗大嚼图』。」
《漢語大詞典》:负书(負書)
(1).背负书籍。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去 秦 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南史·文学传·刘勰:“初, 勰 撰文心雕龙五十篇……未为时流所称。 勰 欲取定於 沈约 ,无由自达,乃负书候 约 於车前,状若货鬻者。 约 取读,大重之。” 宋 苏轼 《游罗浮山示儿子过》诗:“负书从我盍归去,羣仙正草新宫铭。”
(2).背负。艺文类聚卷九九引《尚书中候》:“ 尧 沉璧於 雒 ,玄龟负书出,背甲赤文成字。” 唐 萧昕 《洛出书》诗:“龟灵启圣图,龙马负书出。”
《國語辭典》:铅黄(鉛黃)  拼音:qiān huáng
1.铅在空气中氧化而成的黄色粉末,可用来作为油漆的颜料或铅玻璃的原料。也称为「一氧化铅」。
2.铅,铅粉。黄,雌黄。铅黄皆为古人点勘书籍、涂改字迹时所用的颜料,故以铅黄比喻校勘文字的事。唐。陶翰〈赠郑员外〉诗:「何必守章句,终年事铅黄。」
3.古代妇女所用的化妆品。《聊斋志异。卷一○。恒娘》:「揽镜铅黄,一一如恒娘教。」
《國語辭典》:训典(訓典)  拼音:xùn diǎn
1.古圣先王所留下来的典籍。《左传。文公六年》:「予之法制,告之训典。」唐。孔颖达。正义:「训典,先王之书。」
2.教导的常法。《书经。毕命》:「弗率训典,殊厥井疆。」《文选。张衡。南都赋》:「缙绅之伦,经纶训典。」
《國語辭典》:写书(寫書)  拼音:xiě shū
1.抄写书籍。《汉书。卷三○。艺文志》:「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八。孝子传》:「写书不饮酒,恒日笔头乾。」
2.写信。《三国演义》第六回:「绍大怒,遂写书一封,差心腹人连夜往荆州,送与刺史刘表。」
《國語辭典》:篇目  拼音:piān mù
篇章的标题。《汉书。卷三○。艺文志》:「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國語辭典》:丛书(叢書)  拼音:cóng shū
1.汇刊群书而成的套书。如百部丛书、百逸丛书。也称为「丛刻」、「丛刊」。
2.书籍丛集。唐。韩愈〈剥喙行〉:「门以两板,丛书其间。」
《國語辭典》:书房(書房)  拼音:shū fáng
1.古代官府中收藏书画的场所。唐。元稹 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诗:「闻君西省重徘徊,秘阁书房次第开。」
2.书斋。指家中读书写字的房间。《儒林外史》第四回:「一日,张静斋来候问,还有话说。范举人叫请在灵前一个小书房里坐下。」《红楼梦》第七八回:「王夫人命人送宝玉到书房中。」
3.家塾。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二月。薰虫》:「二日为龙抬头日……小儿辈懒学,是日始进书房,曰占鳌头。」
4.书店。如:「这间书房专卖一些珍贵的绝版书籍。」
《國語辭典》:考异(考異)  拼音:kǎo yì
版本学上指考订文字的疑异。如《韩文考异》。
《漢語大詞典》:群籍
亦作“群籍”。 原指五经以外诸书,后泛指各种书籍。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夫道之本,仁义而已矣。五典以经之,羣籍以纬之。”晋书·阮籍传:“博览羣籍,尤好《庄》《老》。” 鲁迅 《花边文学·考场三丑》:“那都是坐在自己的书斋里,查群籍,翻类书,穷年累月,这才脱稿的。”
分類:五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