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8,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书评
杂体
书品
挑剔
体骨
鹏游
枯涩
罗赵
面首
簪花格
北碑
鸾鹊
笔到
写家
劲利
《國語辭典》:书评(書評)  拼音:shū píng
评论或介绍书籍的文章。如:「一篇好的书评要有公正客观的立场,以供读者购阅时参考。」
《漢語大詞典》:杂体(雜體)
指诗、文字、书法等的各种变体。法书要录卷三引 唐 李嗣真 《书品后》:“ 右军 ( 王羲之 )若草行杂体,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 西汉 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 沈 宋 律诗。” 黄侃 《论文字制造之先后》:“此二文,或象形,或指事,又非前之半字比;今为定其名,曰杂体。”
《國語辭典》:书品(書品)  拼音:shū pǐn
1.品评书法的著作。历代以书品为名的著作极多,如南朝梁庾肩吾、明代杨慎均曾以书品为书名。
2.书法的造诣风格。唐。张又新 东林寺碑阴记:「北海守李公,文人之雄,书品之能者也。」
《國語辭典》:挑剔  拼音:tiāo tī
1.苛求责备,吹毛求疵。《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现在开了这个大门,以后尽多尽用,部里头还能再多来挑剔我们吗?」《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幸而这先生是济川拜服的,有些错处,可以将就过去,也不来挑剔先生了。」
2.拨弄。如:「挑剔灯火」。唐。姚合 天竺寺殿前立石诗:「苔黏月眼风挑剔,尘结云头雨磕敲。」
3.雕琢、塑造。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体态是二十年挑剔就的温柔,姻缘是五百载该拨下的配偶。」
《漢語大詞典》:体骨(體骨)
(1).犹主体,主干。朱子语类卷七五:“是包著此理,乾坤即是之体骨耳。”
(2).指诗文或书法的骨力。《平山冷燕》第十四回:“便见园门外粉壁上写得龙蛇飞舞,体骨非常。”
《漢語大詞典》:鹏游(鵬游)
亦作“ 鹏游 ”。
(1).像大鹏飞腾。形容书法运笔的雄健。 唐 蔡希综 《法书论》:“夫书匪独不调端周正,先藉其笔力,始其作也,须急回疾下,鹰视鹏游,信之自然。”
(2).高远的飞行。 宋 滕宗谅 欧阳修 等《鹤联句》:“天池忆鹏游,云罗伤凤沉。风流超縞素,雅淡絶规箴。”
《國語辭典》:枯涩(枯澀)  拼音:kū sè
枯燥生涩。《福惠全书。卷二四。典礼部。宾兴考试》:「勿出枯涩,以阻遏少年文机。」
《漢語大詞典》:罗赵(羅趙)
晋 罗暉 和 赵袭 的并称。二人均为当时书法名家。《法书要录》卷一引 南朝 宋 羊欣 《采古来能书人名》:“ 罗暉 、 赵袭 不详何许人,与 伯英 ( 张伯英 )同时见称 西州 ,而矜许自与,众颇惑之; 伯英 与 朱宽 书自叙云:上比 崔 杜 不足,下方 罗 赵 有餘。” 宋 苏轼 《石苍舒醉墨堂》诗:“不减 钟 张 君自足,下方 罗 赵 我亦优。”
《國語辭典》:面首  拼音:miàn shǒu
古代专供贵妇人玩弄的美男子。《资治通鉴。卷一三○。宋纪十二。明帝泰始元年》:「帝乃为公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
《漢語大詞典》:簪花格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二载 南朝 梁 袁昂 《古今书评》:“ 卫恒 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臺。”后称书法娟秀工整者为簪花格。 明 王彦泓 《即事》诗之五:“含毫爱学簪花格,展画慙看出浴图。”
《国语辞典》:北碑  拼音:běi bēi
书法上指南北朝时北朝所刻立的碑版。书法方整凝重,有别于南帖。
《漢語大詞典》:鸾鹊(鸞鵲)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波迴堕镜之鸞,楷顾 雕陵 之鹊。”后以“鸞鹊”指书法优美。 唐 李商隐 《九成宫》诗:“荔支卢橘沾恩幸,鸞鹊天书湿紫泥。”
分類:书法优美
《漢語大詞典》:笔到(筆到)
书法精到。 宋 米芾 《寄陆老中》诗:“谁云存心乃笔到,天工自是祕精微。”
分類:书法精到
《漢語大詞典》:写家(寫家)
(1).擅长写文章的人。 张楔 《热流》第三章:“我第一次见到 徐庆耀 同志后,有次和 许昌 地委的经委副主任 刘天然 同志闲谈,他说:‘你真该去同 老徐 谈谈,他是个写家!’”
(2).指擅长书法的人。如:写家不用夸,先写飞、风、家。
《漢語大詞典》:劲利(勁利)
(1).坚固锐利。尹文子·大道下:“农桑以时,仓廪充实,兵甲劲利,封疆修理,强国也。” 晋 陆机 《辩亡论下》:“山川之险,易守也;劲利之器,易用也。”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一》:“其(指豪猪)毛半白半黑,劲利如矢,能激以射人。”
(2).形容书法雄健流利。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二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与梁武帝论书又启》:“按此卷是 右军 书者,惟有八条。前《乐毅论》书,乃极劲利。”
(3).谓药性猛烈而利下。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大黄﹝集解﹞引 陶弘景 曰:“此药至劲利,粗者便不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