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8,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墨诏
敕黄
祝版
运腕
洒笔
手墨
漆简
年籥
点翰
笔误
削青
画符
奇觚
书券
书格
《國語辭典》:墨诏(墨詔)  拼音:mò zhào
墨笔写的诏书。《宋书。卷八五。谢庄传》:「于时世祖出行,夜还,敕开门,庄居守,以棨信或虚,执不奉旨,须墨诏乃开。」
《漢語大詞典》:敕黄
敕书。用黄纸书写,故名。 宋 洪迈 容斋五笔·近世文物之殊:“ 绍兴 十二年壬戌,予寓 南山 浄慈 ,待词科试,见省试官联骑,公服戴帽,不加披衫。每一员以亲事官一人执敕黄行前。”
《國語辭典》:祝版  拼音:zhù bǎn
上面写有祭祀时祝祷文字的木版或纸版。《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堂上安了祝版,香案傍树了麾,堂下树了庭燎,二门旁摆了盥盆、盥帨。」
《國語辭典》:运腕(運腕)  拼音:yùn wàn
写毛笔字,利用手腕的上下提按和左右起倒以操纵笔锋,使笔毫平铺纸上。
《漢語大詞典》:洒笔(灑筆)
犹挥毫。用毛笔书写或绘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 唐 李白 《酬张司马赠墨》诗:“今日赠余《兰亭》去,兴来洒笔 会稽山 。”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书象本要乃杨文言作非榕邨:“壬午秋,访友人於 半圃 ,以律历象数之类垂委参考,别洒笔为图説若干首。”
《漢語大詞典》:手墨
亲手书写的墨迹。《宋书·范晔传》:“於是悉出檄书、选事及同恶人名、手墨翰跡,谨封上呈,凶悖之甚,古今罕比。”新唐书·李彦芳传:“家故藏 高祖 、 太宗 赐 靖 詔书数函……皆 太宗 手墨。”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 日华 手墨,余曾见之,体杂行草。”
《漢語大詞典》:漆简(漆簡)
用漆书写的竹木简。 唐 王维 《谢集贤学士表》:“如臣不才,岂宜滥吹,将何以编次漆简,刊定石经。”
《漢語大詞典》:年籥
(1).古代记时的竹牌。籥,书写用的竹牌。陈书·宣帝纪:“朕君临宇宙,十变年籥,旰日勿休,乙夜忘寝。” 唐 孟浩然 《荆门上张丞相》诗:“四时年籥尽,千里客程催。”
(2).指时光。 五代 王周 《齿落词》:“年籥惜不返,日驭走为蠹。”
《漢語大詞典》:点翰
染翰,挥笔书写。晋书·王羲之传:“末代去朴归华,舒牋点翰,争相夸尚,竞其工拙。”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谢惠连“赠别”》:“点翰咏新赏,开袠莹所疑。” 唐 钱起 《送严士良侍奉詹事南游》诗:“点翰遥相忆,含情向白苹。”
《國語辭典》:笔误(筆誤)  拼音:bǐ wù
因疏忽而写错字。如:「这是一时笔误。」宋。袁文《瓮牖閒评》卷五:「王荆公作诗,其间有『千竿玉』三字却写作『千岸玉』,恐皆是其笔误耳。」
分類:书写失误
《漢語大詞典》:削青
古人制简记事,为防蠹和便于书写,先以火炙竹令其出汗变青,谓之“削青”。后泛指书籍。 黄人 《〈清文汇〉序》:“一代无文,则一代学术思想,非附见於削青者,皆将晦翳澌熄而无可徵验,兹可恫焉。”参见“ 杀青 ”。
《國語辭典》:杀青(殺青)  拼音:shā qīng
1.古代制作竹简,必先用火烤炙,至其冒出水分,刮去青皮,始方便书写并防止虫蠹,此一制作程序,称为「杀青」。汉。刘向《别录》:「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乾之。陈、楚间谓之汗。汗者,亦去其汁也。」也称为「汗简」、「汗青」。
2.泛指书籍定稿或著作完成。汉。刘向 战国策书录:「其事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皆定以杀青,书可缮写。」
3.电影拍摄完竣或电视剧制作完成。
4.绿茶加工制作时,将摘下的嫩叶加温,防止茶叶中的酵素发酵的过程,称为「杀青」。
《國語辭典》:画符(畫符)  拼音:huà fú
1.指道士以咒语写成的符箓。如:「道士总是随身携带画符,以备不时之需。」
2.形容字迹潦草。如:「像这样如同鬼画符的字,没有人能看得懂。」
《國語辭典》:奇觚  拼音:qí gū
觚,古代用来书写文字的木简。奇觚指奇书。汉。史游《急就篇》卷一:「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
《漢語大詞典》:书券(書券)
(1).书写契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鄴下 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元 马祖常 《室妇叹》诗:“索钱买饼饲公卒,书券质田问邻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数日后,乃知其子鬻宅偿博负,鸟啼之时,即书券之时也。”
(2).指购书的证券。 鲁迅 《彷徨·伤逝》:“写给《自由之友》的总编辑已经有三封信,这才得到回信,信封里只有两张书券,两角的和三角的。”
《國語辭典》:书格(書格)  拼音:shū gé
1.一种文具。写字时用来支撑手臂,以防墨污。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八:「手战愈增书格弱,目昏翻厌纸窗明。」
2.书法的风格。明。徐树丕《识小录。李嗣真》:「李嗣真论右军书格不同:乐毅论、太史箴、皆正大有忠臣烈士之象;誓墓文、曹娥碑,其容憔悴,有孝子顺孙之象。」
3.供人描摩习字的范本。清。厉鹗〈悼亡姬诗序〉:「影拓书格,略有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