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1,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亲供
缃缣
汉简
引黄
篆笔
策牍
横写
密书
黄籍
察书
赤字
密写
赤牍
复写
布指
《國語辭典》:亲供(親供)  拼音:qīn gōng
1.旧称官吏亲自书写的履历表。《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过几日,病好了,到京去填写亲供回来,亲友东家,都送些贺礼。」
2.法律上指被告亲口承认的供辞。
《漢語大詞典》:缃缣(緗縑)
即缣缃。浅黄色细绢。古时用以书写。亦借指书册。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当时备巡游,今不存緗縑。” 清 孙枝蔚 《九江舍舟登岸行庐山道中作》诗:“或言最高处,尘不到緗縑。”
《國語辭典》:汉简(漢簡)  拼音:hàn jiǎn
清末以来,于敦煌等处陆续发现的汉代史料,其中以西北科学考察团于民国十九年在甘肃省居延附近所发现者为最多,称为「居延汉简」。
《漢語大詞典》:引黄
指奏章前面所附的摘要。因多用黄纸书写,故称。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 唐 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纸贴之,谓之贴黄。盖敕书用黄纸,则贴者亦黄纸也……其表章略举事目与日月道理,见於前及封皮者,又谓之引黄。”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为着文书太多,怕的省览不及,漏掉了重要的,他采取了 宋 朝用过的办法,叫通政司收到文书时用黄纸把事由写出,贴在前边,叫做引黄。”
《漢語大詞典》:篆笔(篆筆)
谓以篆体书写;篆书笔画。 唐 崔翘 《郑郎中山亭》诗:“篆笔飞章暇,园亭染翰游。” 宋 米芾 画史:“﹝ 章友直 ﹞能以篆笔画棋盘,笔笔相似。”
《漢語大詞典》:策牍(策牘)
简策版牍。后指书写用的纸张。 宋 苏辙 《画学董生画山水屏风》诗:“策牘试篆隶,丹青写飞走。”
《国语辞典》:横写(横写)  拼音:héng xiě
按照由右往左或由左往右的次序书写。如:「医院门口的匾额上横写著『悬壶济世』四个大字。」《歧路灯》第三八回:「上面悬著一面纸糊匾,横写了五个字。」
《國語辭典》:密书(密書)  拼音:mì shū
秘密的书信。《红楼梦》第二回:「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托他向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
《漢語大詞典》:黄籍
晋 代和 南朝 的户籍册,用黄纸书写。后亦泛称户籍。太平御览卷六○六引《晋令》:“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南齐书·虞玩之传》:“黄籍,民之大纪,国之治端。”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 杜佑 曰:‘黄籍者,户口版籍也。’” 明 归有光 《策问》之十二:“今天下编户不具,黄籍无稽,流冗与土著杂处。”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齐高帝 新建 齐 朝,想整顿黄籍。黄籍是普通民众的户口簿,是朝廷征取租税徭役的根据。”
《漢語大詞典》:察书(察書)
谓校正勘定他人书写的文字。隶释·汉西岳华山庙碑:“ 京兆 尹勑监都水掾 霸陵 杜迁 市石,遣书佐 新丰 郭香 察书。” 洪适 释:“察书者,察涖它人之书尔。”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长寿察书,龙楼迴轡。” 清 顾炎武 金石文字记卷一:“察书乃对上市石之文,则 香 者其名,而特勘定此书者尔。”
《國語辭典》:赤字  拼音:chì zì
支出超过收入的数额,因西式簿记上以红字记载,故称为「赤字」。
《國語辭典》:密写(密寫)  拼音:mì xiě
一种保密的书写方法。以特制的药剂在纸上书写文字,乾后纸上看不出痕迹,需以烘烤或特制化学药剂涂抹,产生化学变化,使字迹重新显现。主要目的是防止文件内容外泄。
《漢語大詞典》:赤牍(赤牘)
(1).尺牍。赤,通“ 尺 ”。古代书写用的木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 三代 之人必习为词命,童子入小学则教以应对,盖赫蹏未兴,赤牘未削,一切利害事宜皆面陈而口宣之。”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赤牘三朝事,青编四海传。”
(2).尺牍。赤,通“ 尺 ”。指书信。 明 臧懋循 《与茅康伯书》:“足下不远千里,而赐不佞翰貺,溢美之言盈于赤牘。”
《國語辭典》:复写(複寫)  拼音:fù xiě
把复写纸夹在两张以上纸张之间书写,一次可书写出若干份。
《漢語大詞典》:布指
(1).伸开手指。大戴礼记·王言:“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
(2).指伸曲手指。 清 袁枚 《高进之逸事》:“ 牢之 问部下甲兵芻粮, 进之 布指算不爽。”
(3).谓挥动手指。 唐 刘禹锡 《山南西道节度使厅壁记》:“道同气协,无所改更;如鼓和琴,布指成韵。”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授以琵琶,布指濩索,然意弗屑,不肯竟学。”
(4).指挥笔书写。 宋 薛季宣 《新作殊亭》诗:“书文两奇絶,踪蹟存布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