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9,分40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荃察
台鉴
侍面
钧鉴
匿名书
谢见
信底
燕将书
讯记
提头
谢函
补笔
道席
赐惠
矾书
《國語辭典》:荃察  拼音:quán chá
荃,君王。荃察指君王明鉴详察。语本《楚辞。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今书信中常用作希望人鉴谅的客套语。也作「荃鉴」、「荃照」。
《國語辭典》:台鉴(臺鑒)  拼音:tái jiàn
1.对对方裁决、审察的敬辞。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鲁肃不敢自专,君侯台鉴不错。」《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况且爷爷不责小的不孝,反责母亲,小的至死心里不安。望爷爷台鉴!」
2.书信中请对方阅看的敬词。
《漢語大詞典》:侍面
犹言侍教于尊前。旧时书信中的敬语。 晋 陆云 《与陆典书书》:“不知从事今在州,得假归耳。想今来得行,有缘侍面耳。”
分類:书信敬语
《國語辭典》:钧鉴(鈞鑒)  拼音:jūn jiàn
书信、公文中对尊长的提称语。有恭敬的请对方阅读的意思。如:「王部长钧鉴。」
《漢語大詞典》:匿名书(匿名書)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的书信。多为达到攻讦、恐吓等目的而写。周书·柳庆传:“ 庆 以贼徒既众,似是乌合,既非旧交,必相疑阻,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唐律疏议·斗讼·投匿名书告人罪》:“诸投匿名书告人罪者,流二千里。”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二:“ 冯令 士仁 ,政不善,有投匿名书者,歷詆其疵。”
《漢語大詞典》:谢见(謝見)
唐 宋 举子应试前拜见达官显要之后再投书信感谢,叫做“谢见”。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杂录:“国初,袭 唐 末士风,举子见先达,先通牋刺,谓之请见。既与之见,他日再投启事,谓之谢见。又数日,再投启事,谓之温卷。”
《國語辭典》:信底  拼音:xìn dǐ
信函的草稿。如:「他没有保存信底的习惯。」
分類:书信草稿
《漢語大詞典》:燕将书(燕將書)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燕 将攻下 聊城 , 聊城 人或谗之 燕 , 燕 将惧诛,因保守 聊城 ,不敢归。 齐 田单 攻 聊城 岁餘,士卒多死而 聊城 不下。 鲁连 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 燕 将…… 燕 将见 鲁连 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 燕 ,已有隙,恐诛;欲降 齐 ,所杀虏於 齐 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杀。”后以“燕将书”指劝归或劝降的书信。 北周 庾信 《燕歌行》:“属国征戍久离居, 阳关 音信絶能疏。愿得 鲁连 飞一箭,持寄思归 燕 将书。”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一:“暂屈 汾阳 驾,聊飞 燕 将书。”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自 香积寺 北之捷,王师振威,贼徒胆落, 严庄 来降, 思明 纳款, 河 北事势,折简可定,故用 仲连 射书事。”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讯记(訊記)
问候的书信。 宋 宋祁 《回知郡启》:“闕奉讯记,参承寝兴,怊然西溯,恋慙并结。”
分類:问候书信
《國語辭典》:提头(提頭)  拼音:tí tóu
1.起头,引起话头。《红楼梦》第六七回:「宝玉明知黛玉是这个缘故,却也不敢提头儿。」
2.拎著头。一般暗指将头砍下。如:「提头来见!」
《国语辞典》:谢函(谢函)  拼音:xiè hán
感谢他人的书信。如:「他们分别寄谢函给送礼但未参加喜宴的宾客。」
《国语辞典》:补笔(补笔)  拼音:bǔ bǐ
1.书法上的修饰笔画。如:「这『大』字一捺太弱,稍作补笔较佳。」
2.文章或书信末尾的补述。
《漢語大詞典》:道席
书信用语。对对方表示尊敬的意思。如: 亚子先生 吾兄道席。
《漢語大詞典》:赐惠(賜惠)
(1).赐给恩惠。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六章:“ 潮儿 抆泪言曰:‘亡母感古装夫人极矣;舍古装夫人而外,欲得一赐惠之人,无有也。’”
(2).称人对自己启发教育的敬辞。为旧时书信中套语。
《漢語大詞典》:矾书(礬書)
用明矾水写的保密书信。其字水干无迹,湿时方显。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正月:“ 曹辅 至 兴仁 ,守臣徽猷阁待制 赣县 曾楙 詰之, 辅 乃裂衣襟出御笔蜡封,乃枢密院矾书,以遗 楙 。”金史·宣宗纪上:“ 太原府 宣抚使 乌古论礼 ,遣人间道齎矾书,至京师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