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9,分40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投书
记问
帛书
鳞鸿
信人
不悉
发书
书尺
如面
彩笺
拜启
私书
尊安
毂下
不戢
《國語辭典》:投书(投書)  拼音:tóu shū
寄信至报社或有关单位表达对某件事的看法。如:「读者投书」。
《國語辭典》:记问(記問)  拼音:jì wèn
记诵所读的书,以备应答问难。《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宋。欧阳修〈蔡君山墓志铭〉:「学者以记问应对为事,非古取士之意也。」
《國語辭典》:帛书(帛書)  拼音:bó shū
1.写在布帛上的书信。《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苏建》:「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2.写在缣帛上的书籍。如:「马王堆帛书内容丰富,包括《周易》、《老子》、《黄帝四经》、《战国纵横家书》等。」
《國語辭典》:鳞鸿(鱗鴻)  拼音:lín hóng
鱼雁的代称。比喻书信。宋。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词:「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鳞鸿何处?回不得一纸断肠书。」
《國語辭典》:信人  拼音:xìn rén
1.诚实不欺、重信用的人。《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狱卒惊醒,看了一看道:『有这等信人!』那人道:『小人怎敢不来,有累哥哥。』」
2.传送书信的人。《东观汉记。卷一四。鲍永传》:「乃收系大伯,封所持节于晋阳传舍壁中,遣信人驰至长安。」
《漢語大詞典》:不悉
旧时书信结尾处的套语,犹言不尽。文选·孔融〈论盛孝章书〉:“欲公崇駡斯义,因表,不悉。” 刘良 注:“言因 孝章 以表见志,不尽所怀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适对佳宾,口授不悉。”
《漢語大詞典》:发书(發書)
(1).翻开书。特指打开卦书。《文选·贾谊〈鵩鸟赋〉》:“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发书占之兮,讖言其度。” 李善 注:“《説文》曰:‘讖,验也。’有徵验之书。 河 洛 所出书曰讖。” 唐 包佶 《岭下卧疾寄刘长卿员外》诗:“丧马思开卦,占鴞懒发书。” 宋 苏轼 《服胡麻赋》:“伏苓为君,此其相兮。我兴发书,若合符兮。”
(2).拆开诏书或书信。史记·李斯列传:“使者至,发书, 扶苏 泣,入内舍,欲自杀。”
(3).发送书信。
《漢語大詞典》:书尺(書尺)
(1).尺牍,书信。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日用斗面为糊以供缄封:“ 顺宗 时, 刘禹锡 干预大权,门吏接书尺日数千。”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寄竹溪》词:“书尺里,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长。”
(2).文具名。即书镇。 明 朱之蕃 有《书尺》诗。参见“ 书镇 ”。
《國語辭典》:书镇(書鎮)  拼音:shū zhèn
镇压纸张或书籍的文具。多用铜、铁、玉、石等制成。也称为「镇纸」、「镇尺」。
分類:文具
《漢語大詞典》:如面
如见面。旧时书信用语。
《漢語大詞典》:彩笺(綵牋)
见“ 彩笺 ”。
彩色的笺纸。常供题诗或书信用。 唐 贾岛 《原居即事言怀赠孙员外》诗:“避路来华省,抄诗上綵牋。”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沈亚之》:“ 凤 即起,从东廡下机上取綵牋,传《阳春之曲》。” 宋 米芾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诗:“便捉蟾蜍共研墨,綵牋书尽翦江波。”
《漢語大詞典》:拜启(拜啓)
犹敬启。书信开头或结尾时的敬语。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拜启者:前尝由 江户 奉一书,想经察入。”如:某某拜启。
《漢語大詞典》:私书(私書)
隐秘不公开的书信。墨子·号令:“挟私书行请謁及为行书者……皆断无赦。”史记·酷吏列传:“﹝ 郅都 ﹞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 宋 张先 《卜算子慢》词:“一餉凝思,两袖泪痕还满。恨私书又逐东风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鱼腹书:“又私书一纸,半已浥烂,词甚悽惋。似是妇人欲寄所私,不遂,投河死。”
《漢語大詞典》:尊安
(1).尊贵安泰。管子·版法解:“凡人君所以尊安者,贤佐也。”史记·苏秦列传:“夫去尊安而取危卑,智者不为也。” 宋 陆游 《上郑宣抚启》:“士心闓懌,国势尊安。”
(2).犹大安。书信中的问候语。
《國語辭典》:毂下(轂下)  拼音:gǔ xià
1.辇毂之下。比喻帝都。《汉书。卷七六。赵尹韩张两王传。王尊》:「贼数百人在毂下,发军击之不能得,难以视四夷。」
2.对人的敬称。原为对尊长的尊称,后常用于书信中。
《漢語大詞典》:不戢
(1).不检束;放纵。《诗·小雅·桑扈》:“不戢不难,受福不那。” 郑玄 笺:“王者位至尊,天所子也。然而不自敛以先王之法,不自难以亡国之戒,则其受福禄亦不多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諫官 包拯 、 吴奎 、 陈旭 ,言工部尚书、平章事 宋庠 ,不戢子弟,在政府无所建明; 庠 亦请去。”
(2).书信用语。不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