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47,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刘郎乡国
它乡胜故乡
亡何乡(又作:何有乡 ...)
王吉归乡
望并州是故乡
温柔乡
尸乡翁(又作:尸乡养鸡)
杖乡
昼锦还乡
词典
故乡
乡里
他乡
乡人
还乡
醉乡
典故
刘郎乡国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本纪上〉~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
典故
它乡胜故乡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五〈得舍弟消息〉
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直为心厄苦【若为心厄苦】,久念与存亡【久念汝存亡】【久得与存亡】【久得汝存亡】。汝书犹在壁,汝妾已辞房【汝室已辞房】。旧犬知愁恨,垂头傍我床。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40~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唐·成玄英疏:「无何有,犹无有也。莫,无也。谓宽旷无人之处,不问何物,悉皆无有,故曰无何有之乡也。」
《庄子集释》卷三下〈内篇·应帝王〉
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
《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列禦寇〉
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敝精神乎蹇浅,而欲兼济道物,太一形虚。若是者,迷惑于宇宙,形累不知太初。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水流乎无形,发泄乎太清。悲哉乎!汝为知在毫毛,而不知大宁!

例句

唯爱隐几时,独游无何乡。 岑参 林卧

昨宵梦到亡何乡,忽见一人山之阳。 李端 杂歌呈郑锡司空文明

未知几曲醉,醉入无何乡。 白居易 池上有小舟

谁知对鱼坐,心在无何乡。 白居易 渭上偶钓

忆求无何乡,了在赤谷村。 鲍溶 忆旧游

典故
王吉归乡

相关人物
王吉


《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列传·王吉〉~3062~
起家复为益州刺史,病去官,复徵为博士谏大夫。是时宣帝颇修武帝故事,宫室车服盛于昭帝。时外戚许、史、王氏贵宠,而上躬亲政事,任用能吏。吉上疏言得失,……其指如此,上以其言迂阔,不甚宠异也。吉遂谢病归琅邪。

例句

王吉归乡里,甘心长闭关。 李华 杂诗六首

典故
望并州是故乡


《全唐诗》卷四百七十二〈旅次朔方〉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似故乡。
典故

《飞燕外传》
后得嫕计,是夜进合德,帝大悦,以辅属体,无所不靡,谓为温柔乡。谓嫕曰:「吾老是乡矣,不能效武皇帝求白云乡也。」嫕呼万岁,贺曰:「陛下真得仙者。」上立赐嫕鲛文万金,锦二十四疋。合德尤幸,号为「赵婕妤」。
《庄子集释》卷五下〈外篇·天运〉~42~
封人曰:「始也我以女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夫圣人,鹑居而鷇食,鸟行而无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脩德就閒;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唐·成玄英疏:「精灵上升,与太一而冥合,乘云御气,届于天地之乡。」
典故 
尸乡养鸡
  
养鸡

相关人物
祝鸡翁


《列仙传》卷上〈祝鸡翁〉
《列仙传》曰:「祝鸡翁者,洛人也。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馀年。鸡有千馀头,皆立名字。暮栖树上,昼放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卖鸡及子得千馀万,辄置钱去。之吴作养鱼池。后升吴山,白鹤孔雀数百,常止其傍。」

简释

祝鸡翁:称誉老人。唐刘禹锡《重寄表臣二首》之二:“早晚同归洛阳陌,卜邻须近祝鸡翁。”


例句

早晚同归洛阳陌,卜邻须近祝鸡翁。 刘禹锡 重寄表臣二首

未似尸乡翁,拘留盖阡陌。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

尸乡馀土室,难说祝鸡翁。 杜甫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吾孙骑曹不骑马,业学尸乡多养鸡。 杜甫 寄从孙崇简

入云中兮养鸡,上山头兮抱犊。 王维 送友人归山歌二首

典故

《礼记·王制》
「六十杖于乡。」

例句

处处祠田祖,年年宴杖乡。 李隆基 千秋节宴

典故
昼归
 
昼锦游
 
昼锦还乡

相关人物
张既


《三国志》卷十五〈魏书·张既传〉~47~
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人也。年十六,为郡小吏。后历右职,举孝廉,不行。太祖为司空,辟,未至,举茂才,除新丰令,治为三辅第一。袁尚拒太祖于黎阳,遣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并州刺史高干及匈奴单于取平阳,发使西与关中诸将合从。司隶校尉钟繇遣既说将军马腾等,既为言利害,腾等从之。腾遣子超将兵万馀人,与繇会击干、援,大破之,斩援首。干及单于皆降。其后干复举并州反。河内张晟众万馀人无所属,寇崤、渑间,河东卫固、弘农张琰各起兵以应之。太祖以既为议郎,参繇军事,使西徵诸将马腾等,皆引兵会击晟等,破之。斩琰、固首,干奔荆州。封既武始亭侯。太祖将征荆州,而腾等分据关中。太祖复遣既喻腾等,令释部曲求还。腾已许之而更犹豫,既恐为变,乃移诸县促储偫,二千石郊迎。腾不得已,发东。太祖表腾为卫尉,子超为将军,统其众。后超反,既从太祖破超于华阴,西定关右。以既为京兆尹,招怀流民,兴复县邑,百姓怀之。魏国既建,为尚书,出为雍州刺史。太祖谓既曰:「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5~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例句

昔为昼锦游,今成逝川路。 储光羲 陆著作挽歌

饮冰朝受命,衣锦昼还乡。 宋之问 送姚侍御出使江东

夺得始知袍更贵,著归方觉昼偏荣。 郑谷 锦二首

莱子昼归今始好,潘园景色夏偏浓。 钱起 送冷朝阳擢第后归金陵觐省

就养仍荣禄,还乡即昼游。 钱起 送外甥范勉赴任常州长史兼觐省

名与玄珠出,乡宜昼锦还。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

《國語辭典》:故乡(故鄉)  拼音:gù xiāng
家乡。《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三国演义》第四回:「是夜陈宫收拾盘费,与曹操更衣易服,各背剑一口,乘马投故乡来。」
《國語辭典》:乡里(鄉里)  拼音:xiāng lǐ
1.家乡。《晋书。卷五二。华谭传》:「同郡刘颂时为廷尉,见之,叹息曰:『不悟乡里乃有如此才也!』」《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先君有大功德在于乡里,人人知道。」
2.同乡的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西游记》第一三回:「你既是唐朝来的,与我都是乡里。」
3.妻子。《南史。卷六四。张彪传》:「彪知不免,谓妻杨呼为乡里曰:『我不忍令乡里落佗处,今当先杀乡里,然后就死。』」南朝梁。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诗:「还家问乡里,讵堪持作夫?」
《國語辭典》:他乡(他鄉)  拼音:tā xiāng
异乡。《三国演义》第九一回:「莫作他乡之鬼,徒为异域之魂。」《红楼梦》第四回:「他意欲捲了两家的银子,再逃往他乡去。」
《國語辭典》:乡人(鄉人)  拼音:xiāng rén
1.乡民。《三国演义》第一五回:「白虎奔馀杭,于路劫掠,被土人凌操领乡人杀败,望会稽而走。」
2.同乡的人。《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论语。乡党》:「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3.俗人。《孟子。离娄下》:「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
《國語辭典》:还乡(還鄉)  拼音:huán xiāng
返回家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后来遇赦还乡,遂成夫妇。」
《國語辭典》:醉乡(醉鄉)  拼音:zuì xiāng
酒醉后精神所进入的昏沉、迷糊境界。唐。王绩醉乡记:「阮嗣宗陶渊明等十数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南唐。李煜 锦堂春。昨夜风兼雨词:「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漢語大詞典》:何有乡(何有鄉)
即无何有之乡。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后谓静寂无为,逍遥自得之地。 宋 范仲淹 《上汉谣》:“天人两相忘,逍遥何有乡。” 宋 苏辙 《病退》诗:“病根欲去真元在,昨夜梦游何有乡。”
《國語辭典》:无何(無何)  拼音:wú hé
1.没有什么、没有其他事故。《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史记。卷一一八。淮南衡山列传。淮南厉王》:「汉中尉至,王视其颜色和,讯王以斥雷被事耳,王自度无何。」
2.没有多久。《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聊斋志异。卷一。娇娜》:「无何,太公引松娘至,以黄金百两赠生。」
《漢語大詞典》:无何境(無何境)
同“ 无何乡 ”。 元 吴澄 《次韵玉清避暑》:“相邀采真无何境,嗒然熟视谁长雄。” 元 王恽 《平湖乐·乙亥三月七日宴湖上赋》曲:“春服初成靚粧莹,玉双瓶,兴来径入无何境。” 元 卢挚 《蟾宫曲·丹桂》曲:“纵览巖阿,抚节高歌,时到无何境。”
《漢語大詞典》:无何有(無何有)
“无何有之乡”之省称。 唐 卢僎 《奉和李令扈从温泉宫赐游骊山韦侍郎别业》:“乡入无何有,时还上古初。” 宋 苏轼 《和拟古》之一:“问我何处来,我来无何有。”
谓无所有。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於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成玄英 疏:“无何有,犹无有也。”庄子·知北游:“尝相与游乎无何有之宫,同合而论,无所终穷乎!” 成玄英 疏:“无何有之宫,谓玄道处所也;无一物可有,故曰无何有也。”
分類:无何有
《國語辭典》:无何有之乡(無何有之鄉)  拼音:wú hé yǒu zhī xiāng
没有任何东西的地方。泛指无实有的境界。《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歧路灯》第八八回:「就是几棵老梅,数竿修竹,也都向无何有之乡搬家去了。」
《漢語大詞典》:无何乡(無何鄉)
“无何有之乡”之省称。 唐 岑参 《林卧》诗:“惟爱隐几时,独游无何乡。” 唐 窦参 《登潜山观》诗:“既入无何乡,转嫌人事难。” 宋 苏舜钦 《依韵和胜之暑饮》:“逕趋无何乡,回觉万事错。”
分類:无何有
《國語辭典》:温柔乡(溫柔鄉)  拼音:wēn róu xiāng
指沉湎女色时,温柔欢悦的境地。语出汉。伶玄《赵飞燕外传》:「是夜进合德,帝大悦,以辅属体,无所不靡,谓为温柔乡。」《红楼梦》第一回:「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聊斋志异。卷九。天宫》:「遂使糟丘台上,路入天宫;温柔乡中,人疑仙子。」
《漢語大詞典》:尸乡翁(尸鄉翁)
指 祝鸡翁 。 唐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诗:“未似 尸乡 翁,拘留盖阡陌。”参见“ 尸乡 ”。
《漢語大詞典》:尸乡(尸鄉)
古地名。又名 西亳 。在今 河南 偃师县 西南之 新蔡镇 。 田横 不愿称臣于 汉 ,自刎于此。事见史记·田儋列传。 汉 刘向 列仙传·祝鸡翁:“ 祝鸡翁 者, 洛 人也。居 尸乡 北山下,养鸡百餘年,鸡有千餘头,皆立名字……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后借指隐者之所居。 清 钱谦益 《蔚村温如陈翁八十寿序》:“ 蔚村 荒寒寂寞,蓬蒿不剪,翁诛茅卜居,以是为 尸乡 畏垒 。”
《漢語大詞典》:祝鸡翁(祝鷄翁)
传说中古代善养鸡者。 汉 刘向 列仙传·祝鸡翁:“ 祝鷄翁 者, 洛 人也。居 尸乡 北山下,养鷄百餘年。鷄有千餘头,皆立名字。暮栖树上,昼放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卖鷄及子得千餘万,輒置钱去。之 吴 ,作养鱼池。后升 吴山 ,白鹤孔雀数百常止其傍云。” 唐 杜甫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 尸乡 餘土室,难説 祝鷄翁 。”
分類:中古养鸡
《漢語大詞典》:杖乡(杖鄉)
(1).《礼记·王制》:“六十杖於乡。”谓六十岁可拄杖行于乡里。 南朝 梁 沈约 《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 南朝 梁 沈约 《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 南朝 梁 任昉 《答到建安饷杖》诗:“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 陈长生 ﹞《闻家大人旋里》云:‘去郡定多遮道吏,还山已是杖乡人。’”
(2).代指六旬老人。 唐玄宗 《千秋节宴》诗:“月衔花綬镜,露缀綵丝囊。处处祠四祖,年年宴杖乡。”参见“ 杖家 ”。
《漢語大詞典》:杖家
谓拄杖行于家。与杖乡、杖国、杖朝等均为古代的一种尊老礼制。礼记·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乡,七十杖於国,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后因以为五十岁的代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 刘钟宛 ﹞国初以秘书院学士抚 山东 ,旋晋秩工部侍郎,告归八年,方值杖家之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