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乡试(鄉試)  拼音:xiāng shì
1.科举时代,各省每三年举行一次的考试。中试者称为「举人」。
2.古时参加各省三年一次举办的考试。《儒林外史》第三回:「因向几个同案商议,瞒著丈人,到城里乡试。」
《漢語大詞典》:武乡试(武鄉試)
明 清 两代各省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武科考试。《清会典事例·兵部·武科》:“ 顺治 二年题准:武乡试定於子、午、卯、酉年十月举行,各省武生,该州县给文由布政司造册,汇送监临主考官考试,照额取中。”参阅《清文献通考·选举七》
《漢語大詞典》:乡试年(鄉試年)
元 、 明 、 清 三代在各省城举行乡试,每三年一次, 明 清 一般逢子、卯、午、酉年开考,称为“乡试年”。儒林外史第三回:“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
《國語辭典》:乡贡(鄉貢)  拼音:xiāng gòng
唐代由州县选举而贡于朝廷的士人。《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
《漢語大詞典》:省试(省試)
(1). 唐 宋 时由尚书省礼部主持举行的考试。又称礼部试,后称会试。 唐 姚合 《寄杨茂卿校书》诗:“到京就省试,落籍先有名。” 宋 赵升 朝野类要·举业:“除 四川 外,诸州及漕司解士,就礼部贡院锁试,名曰省试。”宋史·选举志二:“﹝ 绍兴 七年﹞时闻 徽宗 崩,未及大祥,礼部言:故事,因谅闇罢殿试,则省试第一人为榜首,补两使职官。”
(2). 元 代以后分省举行的考试。又称乡试。儒林外史第七回:“果然英雄出於少年,到省试,高高中了。” 郑振铎 《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 曾国藩 ﹞接连的,中省试,中会试,点了翰林,不多几年,便俨然的挤入了缙绅大夫之林。”
《漢語大詞典》:乡选(鄉選)
(1).乡里选举。士人由此可应征召任职。魏书·李孝伯传:“﹝ 孝伯 父 曾 ﹞郡三辟功曹不就,门人劝之, 曾 曰:‘功曹之职,虽曰乡选高第,犹是郡吏耳,北面事人,亦何容易。’”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谢公 作 宣武 司马,属门生数十人於田曹中郎 赵悦子 。 悦子 以告 宣武 。 宣武 云:‘且为用半。’ 赵 俄而悉用之。曰:‘昔 安石 在东山,搢绅敦逼,恐不豫人事,况今自乡选反违之邪!’”
(2).犹乡试。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一:“﹝ 孟宗献 ﹞自乡选至於殿陛,四为举首。”
《國語辭典》:大考  拼音:dà kǎo
1.清制中翰林官的考试。
2.古代考查官吏的制度,每三年一次,称为「大考」。
3.指学习阶段结束时的重要考试。如:「大考将届,大家要用功读书了。」
《漢語大詞典》:北闱(北闈)
(1).明堂的北门。 汉 蔡邕 《明堂月令论》:“古大明堂之礼曰……日入出北闈,视帝节猷。尔雅曰:‘宫中之门谓之闈。’王居明堂之礼,又别阴阳门,东南称门,西北称闈,故《周官》有门闈之学。”
(2). 明 清 科举制对 顺天 (今 北京市 )乡试的通称。明史·选举志二:“其他指摘科场事者,前后非一,往往北闈为甚,他省次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 诸升之 文思繁富,三赴北闈,不售。” 胡适 《〈海上花列传〉序》:“﹝ 韩邦庆 ﹞尝一试北闈,仍鎩羽而归。”
《漢語大詞典》:乡科(鄉科)
乡试。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幸遇新任 滕爷 ,他虽乡科出身,甚是明白。” 王闿运 《邹汉勋传》:“是岁恩詔举乡科, 汉勋 出狱往应科。”
分類:乡试
《漢語大詞典》:里试(里試)
乡试的别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阁试:“朔望有阁试,每旬有馆课,近来又多属之捉刀人,盖挟册传代诸弊,视里试有加焉。”
分類:乡试
《國語辭典》:举人(舉人)  拼音:jǔ rén
1.把人抱举起来。《山海经。西山经》:「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
2.举用人才。《左传。文公三年》:「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吕氏春秋。孝行览。遇合》:「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
3.汉代取士用人无考试之法,皆令郡国守相荐举,被荐举者称为「举人」。唐、宋时称可以应进士考试的人为「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也称为「大会状」、「大春元」。
《國語辭典》:三元  拼音:sān yuán
1.天、地、人。唐。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士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
2.农历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隋。杜公赡。注:「阴历正月初一日,为年、月、日三者之始,谓之三元。」
3.习俗上,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为「三元」。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
4.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廷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为「三元」。如:「连中三元」。
5.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六。元气论》:「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为「三官」。
6.术数用语。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宫,必一百八十年后度尽,故以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为「三元」。
《國語辭典》:大比  拼音:dà bǐ
周代乡大夫三年考试一次,称为「大比」。后泛称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周礼。地官。乡大夫》:「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醒世恒言。卷三二。黄秀才徼灵玉马坠》:「来年大比,黄秀才必来应举,那时待老身寻访他来,与娘子续秦晋之盟,岂不美乎?」
《漢語大詞典》:乡举(鄉舉)
(1).由乡里选拔人才。管子·八观:“论贤不乡举,则士不及行。”《汉书·杜周传》:“必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 颜师古 注:“乡举者,博问乡里而举之也。”
(2).乡贡、乡试中式。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苏大璋:“ 三山 苏大璋 顒之 ,治有声。戊午乡举,梦为第十一人。” 元施惠《幽闺记·书帏自叹》:“十年映雪囊萤,苦学干禄,幸首获州庠乡举。”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康祺 于 同治 六年乡举后,以貲为刑部员外郎,十年成进士。”
《國語辭典》:监临(監臨)  拼音:jiān lín
1.监察临视。《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汉书。卷八三。朱博传》:「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2.科举制度中乡试的监考官。《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后来点名,监临不肯收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主考和监临说话,开了门,一个坐在门里,一个坐在门外。」
3.职官名。负责监察临视的官吏。《宋史。卷二六六。王化基传》:「臣任扬州时,朝廷添置监临、使臣等职,实逾本州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