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6,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由也瑟
词典
是也
可也
得也
也哉
也者
也已
治也
大也
安也
也是
宜也
古也
也欤
久也
典故
由之瑟
 
由瑟
 
由也瑟
 
相关人物
子路(仲由)
 
孔子


《论语注疏·先进》~98~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简释

升堂:喻学识造诣精深。唐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之三:“空余枚叟在,应念早升堂。”

由也瑟:指自谦学识不够精深。唐窦庠《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自悲由也瑟,敢坠孔悝铭。”


例句

空余枚叟在,应念早升堂。 杜甫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之三

敢衒由之瑟,甘循赐也墙。 杨巨源 上刘侍中

自悲由也瑟,敢坠孔悝铭。 窦庠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时子权知岳州事)

自悲由瑟无弹处,今作关西门下人。 窦牟 奉酬杨侍郎十兄见赠之作

《韵府拾遗 马韵》:是也
周邦彦词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
分类:是也
《国语辞典》:可也  拼音:kě yě
1.疑问性语助词,无义。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父亲别后难根究,这一片悠悠,可也还留得残生否?」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你娘可也过七旬,你爹整八十,又无个哥哥妹妹和兄弟。」
2.却是。元。乔吉《金钱记》第二折:「学士!或允或不允,只在飞卿根前说一声,可也好也。」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你将我省可里推,我可也其实怕。」
《漢語大詞典》:得也
1.犹言得了。
2.应答之词。犹言明白啦。
《漢語大詞典》:也哉
语气助词。表感叹。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 宋 苏轼 《范增论》:“ 增 不去, 项羽 不亡,亦人杰也哉!” 明 刘基 《春秋明经·筑郿大无麦禾臧孙辰告籴于齐新延厩》:“夫国以民为本,而民以食为本,可不相时而轻用其力也哉!”
《漢語大詞典》:也者
(1).语气助词。表提示。《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宋 苏舜钦 《上孙冲谏议书》:“夫道也者;性也,三皇之治也;德也者:復性者也,二帝之迹也。”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二》:“也者,卜筮之史也。” 鲁迅 《花边文学·未来的光荣》:“有些所谓文学家也者,也得找寻些奇特的、色情的东西,去给他们的主顾满足。”
(2).语气助词。表疑问。《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3).语气助词。表拟度。 清 戴名世 《郭生诗序》:“然生不汲汲求士之知,荒丘絶壑,若将终身也者。”
《漢語大詞典》:也已
(1).语气助词。表肯定。左传·僖公三十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宋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此又天地之大,不可考也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请更寄语:再復尔,是不欲生也已!”
(2).语气助词。表感叹。 宋 曾巩 《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其可哀也已!其可哀也已!”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 元 , 石明三 ,一日而杀五虎,可谓盖代神力也已!”
《骈字类编》:治也
尔雅乂乱靖神弗淈治也
《骈字类编》:大也
易丰大也石礼记嘏长也大也也汉书律历志 者大也权之大者
《骈字类编》:安也
尔雅豫宁绥康柔安也
《国语辞典》:也是  拼音:yě shì
1.亦是。《红楼梦》第二回:「只因现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日所生,故名元春,馀者方从了春字。上一辈的却也是从弟兄而来的。」《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又说他自己也是不得意的人,有什么事不肯做。」
2.还是、或是。元。白朴《梧桐雨》第三折:「把他剥了官职,贬做穷民?也是阵杀?」《水浒传》第四回:「和尚,你真个也是作耍?」
《骈字类编》:宜也
礼记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韵府拾遗 马韵》:古也
钱起诗古也忧婚嫁君能乐性肠
《漢語大詞典》:也欤(也歟)
见“ 也与 ”。
《漢語大詞典》:也与(也與)
亦作“ 也歟 ”。
(1).语气助词。表疑问。《论语·雍也》:“ 仲由 可使从政也与?” 清 戴名世 《郭生诗》序:“乃生吮笔和墨以从事於其间,其犹有 桐 之风也歟?”
(2).语气助词。表感叹。 宋 叶适 《张令人墓志铭》:“以子之疎且易,欲以其求知於天者,使人亦知之乎?宜谤之众也与!”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卫人立晋》:“此圣人之所深惜而特起 卫 人立 晋 之文也歟!”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大概皆不能归咎于五十人煽动之故也欤!”
《骈字类编》:久也
礼记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國語辭典》:升堂  拼音:shēng táng
1.登上厅堂。《仪礼。乡射礼》:「皆由其阶,阶下揖,升堂揖。」《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
2.旧称官吏登公堂审讯案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知县升堂,众人把上项事,说了一遍。」
3.比喻学问技艺已稍入门。《文选。孔融。荐祢衡表》:「初涉艺文,升堂睹奥。」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仲尼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颜氏居八人焉。」
《國語辭典》:升堂拜母  拼音:shēng táng bài mǔ
古时友谊深厚的人,相访时,进入后堂拜候对方母亲,表示结为通家之好。《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