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九曲
(1).迂回曲折。 汉 王褒 《九怀·危俊》:“径 岱 土兮魏闕,歷九曲兮牵牛。” 唐 卢纶 《送郭判官赴振武》诗:“ 黄河 九曲流,繚绕古边州。”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三重银户,入九曲之摩尼。”摩尼,梵语“宝珠”的译名。
(2).指 黄河 。因其河道曲折,故称。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 三门 九曲,竞呈昇没之源; 太华 维 嵩 ,交闢奔衝之路。” 唐 齐己 《潇湘二十韵》:“对兹伤九曲,含浊出 崑崙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宝》:“九曲天险,只用莲舟荡漾。”
(3).指 福建 武夷山 的 九曲溪 。 宋 朱熹 《武夷櫂歌》之十:“ 九曲 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元 萨都剌 《武夷馆方池》诗:“溪船明日泛 九曲 ,出入紫翠听潺湲。” 郁达夫 《咏武夷》:“ 武夷 三十六雄峯, 九曲 清溪境不同。”
(2).指 黄河 。因其河道曲折,故称。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 三门 九曲,竞呈昇没之源; 太华 维 嵩 ,交闢奔衝之路。” 唐 齐己 《潇湘二十韵》:“对兹伤九曲,含浊出 崑崙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宝》:“九曲天险,只用莲舟荡漾。”
(3).指 福建 武夷山 的 九曲溪 。 宋 朱熹 《武夷櫂歌》之十:“ 九曲 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元 萨都剌 《武夷馆方池》诗:“溪船明日泛 九曲 ,出入紫翠听潺湲。” 郁达夫 《咏武夷》:“ 武夷 三十六雄峯, 九曲 清溪境不同。”
《漢語大詞典》:灵峰(靈峯)
(1).神仙或修道者居处的山峰。 唐 孟郊 《寻裴处士》诗:“寒草不藏径,灵峯知有人。”《云笈七籤》卷一○四:“﹝真人﹞遂隐遁 华山 ,盘桓灵峯,逍遥幽岫,静念神仙。” 明 屠隆 《昙花记·仙伯降凡》:“灵峯高嵯峨,贝闕中天起。”
(2).指神话中的仙山。 明 高启 《海石为张记室赋》诗:“ 媧皇 去后几桑田,鰲背灵峯一拳小。”
(3).山名。在 广东省 治西北。 宋 苏轼 《题灵峰寺壁》诗:“ 灵峯山 上 宝陀寺 ,白髮 东坡 又到来。” 王文诰 辑注引 查慎行 曰:“《广州志》:‘ 灵峰山 ,一名 灵洲山 ,在城西六十五里, 鬱水 出其下。《唐志》谓 南海 名山 灵洲 ,名川 鬱水 ,以此。其上有 宝陀院 、 妙高臺 ,以院中有 宝陀佛 ,故名焉。’”
(4).山名。在 浙江省 乐清县 雁荡山 。山下有 灵峰寺 。 宋 王十朋 《度雁山》诗:“ 灵峯 观石室,杖屨穿巑岏。”
(5).山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边。 郭沫若 《瓶》诗之十六:“请把我运到你 西湖 边上,或者是葬在 灵峰 ,或者是 放鹤亭 旁。”
(6).山名。在 福建省 崇安县 武夷 九曲尽处。 宋 朱熹 《过武夷作》诗:“弄舟缘碧涧,栖集 灵峯 阿。”
(2).指神话中的仙山。 明 高启 《海石为张记室赋》诗:“ 媧皇 去后几桑田,鰲背灵峯一拳小。”
(3).山名。在 广东省 治西北。 宋 苏轼 《题灵峰寺壁》诗:“ 灵峯山 上 宝陀寺 ,白髮 东坡 又到来。” 王文诰 辑注引 查慎行 曰:“《广州志》:‘ 灵峰山 ,一名 灵洲山 ,在城西六十五里, 鬱水 出其下。《唐志》谓 南海 名山 灵洲 ,名川 鬱水 ,以此。其上有 宝陀院 、 妙高臺 ,以院中有 宝陀佛 ,故名焉。’”
(4).山名。在 浙江省 乐清县 雁荡山 。山下有 灵峰寺 。 宋 王十朋 《度雁山》诗:“ 灵峯 观石室,杖屨穿巑岏。”
(5).山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边。 郭沫若 《瓶》诗之十六:“请把我运到你 西湖 边上,或者是葬在 灵峰 ,或者是 放鹤亭 旁。”
(6).山名。在 福建省 崇安县 武夷 九曲尽处。 宋 朱熹 《过武夷作》诗:“弄舟缘碧涧,栖集 灵峯 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