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九有  拼音:jiǔ yǒu
1.九州。借指全中国。《诗经。商颂。玄鸟》:「方命厥后,奄有九有。」《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济元功于九有,固举世之所推。」
2.佛教指轮回众生所处的九种境界。唐。王勃释迦佛赋〉:「恩沾九有,行洽三无。」
《國語辭典》:九州  拼音:jiǔ zhōu
1.中国古代分天下为九个行政区,称为「九州」。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分别。一般乃指《周礼》九州,为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后用作中国的代称。宋。陆游 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岛名。日本四岛中最南的一岛。因封建时代全境分为九个州而得名。以热带植物和煤矿藏闻名。岛上有世界最大的活火山口阿苏山。行政上分为福冈、鹿儿岛、熊本、宫崎、长崎、大分、佐贺七个县;著名城市有北九州、福冈及长崎。
《國語辭典》:九牧  拼音:jiǔ mù
1.主掌九州之人。《周礼。秋官。掌交》:「九牧之维。」郑玄。注:「九牧,九州之牧。」后泛称地方首长。宋。叶适 故礼部尚书龙图阁学士黄公墓志铭:「小犹管、晏,大可召、毕,中列三品,外倡九牧。」
2.九州。《荀子。解蔽》:「文王监于殷纣,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吕望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
《國語辭典》:九州  拼音:jiǔ zhōu
1.中国古代分天下为九个行政区,称为「九州」。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分别。一般乃指《周礼》九州,为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后用作中国的代称。宋。陆游 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岛名。日本四岛中最南的一岛。因封建时代全境分为九个州而得名。以热带植物和煤矿藏闻名。岛上有世界最大的活火山口阿苏山。行政上分为福冈、鹿儿岛、熊本、宫崎、长崎、大分、佐贺七个县;著名城市有北九州、福冈及长崎。
《國語辭典》:九土  拼音:jiǔ tǔ
1.九州的土地。《国语。鲁语上》:「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唐。齐己 丙寅岁寄潘归仁诗:「九土尽荒墟,干戈杀害馀。」
2.泛指各种土质或地形。《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量入脩赋」句下晋。杜预。注:「量九土之所入,而治理其赋税。」
《漢語大詞典》:九域
九州。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绥爰九域,罔不率俾。” 李善 注:“ 薛君 曰:九域,九州也。” 晋 陶潜 《赠羊长史》诗:“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晋书·孙惠传:“今明公名著天下,声振九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九:“万年延亿兆,九域并尊亲。” 章炳麟 《董逃歌》:“九域尊委裘,安问 秦 与 羌 。”
分類:九州
《漢語大詞典》:九围(九圍)
(1).九州。《诗·商颂·长发》:“帝命式于九围。” 孔颖达 疏:“谓九州为九围者,盖以九分天下,各为九处,规围然,故谓之九围也。”《隋书·西域传·高昌》:“自我皇 隋 ,平一宇宙,化偃九围,德加四表。” 唐 柳宗元 《祭独孤氏丈母文》:“名播九围,望高群士。”云笈七籤卷九六:“咄嗟天地外,九围皆吾家。”
(2).重围。 南朝 梁元帝 《祀五相庙》诗:“ 楚 关开六塞, 吴 兵入九围。”
分類:九州
《漢語大詞典》:九区(九區)
(1).九州。 汉 刘騊駼 《郡太守箴》:“大 汉 遵 周 ,化洽九区。”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九区克咸,讌歌以咏。” 刘良 注:“言九州能和,謳歌以咏我王之德。” 宋 陆游 《夜从父老饮酒村店》诗:“牀头金尽何足道,肝胆轮囷横九区。” 元 王冕 《悲苦行》:“安得壮志挽天河,一洗烦鬱清九区,坐令尔辈皆安居。”
(2).湖泽名。《淮南子·地形训》:“九州之大,纯方千里……西方曰 九区 ,曰 泉泽 。”
分類:九州湖泽
《漢語大詞典》:九宇
(1).犹言九州。隋书·音乐志下:“四海之宇,一和之壤……九宇载寧,神功克广。” 清 刘震 《祖龙》诗:“六国邱墟九宇恢,更张 周 典见雄才。”
(2).指高空。 明 李东阳 《祀毕喜晴次屠吏部韵》:“九宇空寒消雾露,一坛芒色动星辰。”
分類:高空九州
《國語辭典》:九丘  拼音:jiǔ qiū
1.古代的九座山丘,包括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见《山海经。海内经》。
2.书名。古代记载九州风物的志书。汉。孔安国〈书经序〉:「九州之志,谓之九丘。」
分類:九州最古
《漢語大詞典》:九县(九縣)
九州。后汉书·光武帝纪赞:“九县飊回,三精雾塞。” 李贤 注:“九县,九州也。”南史·梁元帝纪:“九县云开,六合清朗。” 宋 文天祥 《己卯岁除》诗:“日月行万古,神光索九县。” 清 顾炎武 《申包胥乞师》诗:“九县长蛇据,三开凿齿横。”
分類:九州
《漢語大詞典》:九部
(1).指各个区域。山海经·西山经:“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 郭璞 注:“主九域之部界、天帝苑囿之时节也。”
(2).即九州。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和墓志铭》:“畅轂鏤膺, 燕 南 赵 北,若水将通,九部可勒。” 倪璠 注:“九部,九州。” 谭作民 噩梦诗:“ 黄帝 穆王 相郊迎,随詔 肩吾 檄九部。”参见“ 九州 ”。
《國語辭典》:九州  拼音:jiǔ zhōu
1.中国古代分天下为九个行政区,称为「九州」。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分别。一般乃指《周礼》九州,为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后用作中国的代称。宋。陆游 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岛名。日本四岛中最南的一岛。因封建时代全境分为九个州而得名。以热带植物和煤矿藏闻名。岛上有世界最大的活火山口阿苏山。行政上分为福冈、鹿儿岛、熊本、宫崎、长崎、大分、佐贺七个县;著名城市有北九州、福冈及长崎。
《漢語大詞典》:九垠
(1).犹九重。文选·扬雄〈甘泉赋〉:“漂龙渊而还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九垠,九重也。” 唐 刘禹锡 《罗浮》诗:“君言 罗浮 上,容易见九垠。”
(2).犹九州。 唐 柳宗元 《贞符》诗序:“环四海以为鼎,跨九垠以为炉。” 唐 顾况 《哭从兄苌》诗:“皇恩溢九垠,不记屠沽儿。”参见“ 九州 ”。
分類:九州九重
《國語辭典》:九州  拼音:jiǔ zhōu
1.中国古代分天下为九个行政区,称为「九州」。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分别。一般乃指《周礼》九州,为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后用作中国的代称。宋。陆游 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岛名。日本四岛中最南的一岛。因封建时代全境分为九个州而得名。以热带植物和煤矿藏闻名。岛上有世界最大的活火山口阿苏山。行政上分为福冈、鹿儿岛、熊本、宫崎、长崎、大分、佐贺七个县;著名城市有北九州、福冈及长崎。
《漢語大詞典》:九壤
(1).犹九州。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朱旗所勦,九壤被震。”《晋书·乐志下》:“洋洋玄化,润被九壤,民无不悦,道无不往。”文选·束晳〈补亡诗〉:“恢恢大圜,茫茫九壤。” 李善 注:“九壤,九州也。”
(2).犹九泉。 晋 潘尼 《桑树赋》:“洞芳泉於九壤,含溢露於清霄。” 王闿运 《吊旧赋》:“辞慈母之昦思,甘归身於九壤。”
分類:九州九泉
《漢語大詞典》:九隅
(1).谓九州。逸周书·尝麦:“ 蚩尤 乃逐帝,争于 涿鹿 之河,九隅无遗。”《楚辞·王褒〈九怀·匡机〉》:“弥览兮九隅,彷徨兮兰宫。” 王逸 注:“歷观九州求英俊也。” 唐 李邕 《秦望山法华寺碑》:“百宝盈於九隅,羣经备於三藏。”
(2).九方。黄庭内景经·上睹:“上覩三元如连珠,落落明景照九隅。” 梁丘子 注:“九隅,九方也。”
《漢語大詞典》:九共
(1).尚书逸篇名。书·舜典附亡书序:“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汨作》《九共》九篇、《槀飫》。” 孔颖达 疏:“凡十一篇,皆亡。”尚书大传卷一下:“《九共》以诸侯来朝,各述其土地所生美恶,人民好恶为之贡赋政教。”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经说》:“《九共》者,即九州之志……九州异土殊俗,故有九篇,一篇言一州之事也。”
(2).指九州。 章炳麟 《原人》:“其化皆晚,其性皆獷,虽合九共之辩有口者,而不能予之 华夏 之名也。”
《漢語大詞典》:九维(九維)
犹九州。 唐 寒山 《诗》之二九:“六极常婴困,九维徒自论;有才遗草泽,无艺闭蓬门。”
分類: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