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曲师(曲師)
《漢語大詞典》:登歌
亦作“ 登哥 ”。亦作“ 登謌 ”。
(1).升堂奏歌。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而歌。《周礼·春官·大师》:“大祭祀,帅瞽登歌,令奏击拊。”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登歌,歌者在堂也。”《宋书·乐志一》:“ 晋氏 以来,登哥诵美,诸室继作。” 宋 梅尧臣 《凌霄花赋》:“或製裳於骚客,或登歌於乐章。”《宋史·乐志一》:“欲依月律,撰《神龟》《甘露》《紫芝》《嘉禾》《玉兔》五瑞各一曲,每朝会登歌首奏之。”
(2).指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所奏的歌。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乾豆上,奏登歌。”《后汉书·章帝纪》:“作登歌,正予乐,博贯六艺,不捨昼夜。”《宋书·乐志一》:“皇帝初登坛,奏登哥。”
(3).泛指歌词。 宋 王禹偁 《皇帝亲试贡士歌》:“应制非才但泪垂,强作登謌謌 舜 禹 。”
(4).犹歌颂。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亘古通今,明鲜晦多。千龄一见,书史登歌。”
(5).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所用的乐器。《旧唐书·音乐志二》:“登歌二架,登於堂上两楹之前。”《宋史·乐志一》:“大乐署旧制,宫县三十六虡设於庭,登歌两架设於殿上。”《续资治通鉴·元英宗至治二年》:“至是庙工未毕,妨陈宫县,止用登歌。”
(1).升堂奏歌。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而歌。《周礼·春官·大师》:“大祭祀,帅瞽登歌,令奏击拊。”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登歌,歌者在堂也。”《宋书·乐志一》:“ 晋氏 以来,登哥诵美,诸室继作。” 宋 梅尧臣 《凌霄花赋》:“或製裳於骚客,或登歌於乐章。”《宋史·乐志一》:“欲依月律,撰《神龟》《甘露》《紫芝》《嘉禾》《玉兔》五瑞各一曲,每朝会登歌首奏之。”
(2).指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所奏的歌。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乾豆上,奏登歌。”《后汉书·章帝纪》:“作登歌,正予乐,博贯六艺,不捨昼夜。”《宋书·乐志一》:“皇帝初登坛,奏登哥。”
(3).泛指歌词。 宋 王禹偁 《皇帝亲试贡士歌》:“应制非才但泪垂,强作登謌謌 舜 禹 。”
(4).犹歌颂。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亘古通今,明鲜晦多。千龄一见,书史登歌。”
(5).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所用的乐器。《旧唐书·音乐志二》:“登歌二架,登於堂上两楹之前。”《宋史·乐志一》:“大乐署旧制,宫县三十六虡设於庭,登歌两架设於殿上。”《续资治通鉴·元英宗至治二年》:“至是庙工未毕,妨陈宫县,止用登歌。”
《漢語大詞典》:朱儒
(1).身材特别矮小的人。《左传·襄公四年》:“我君小子,朱儒是使。朱儒!朱儒!使我败於 邾 。” 杜预 注:“ 臧紇 短小,故曰朱儒。”《淮南子·说山训》:“朱儒问天高於脩人,脩人曰:‘不知。’曰:‘子虽不知,犹近之於我。’故凡问事必於近者。” 宋 王安石 《上执政书》:“盖闻古者至治之世,自瞽蒙、昏瞶、朱儒、蘧蒢、戚施之人,上所以使之,皆各尽其材。” 清 黄遵宪 《新加坡杂诗》之五:“人奴甘十等,只愿朱儒饱。”
(2).古代权贵好以朱儒为倡优取乐,故亦指朱儒中之充任优伶、乐师者。《汉书·徐乐传》:“﹝陛下﹞淫从恣之观,极驰骋之乐自若。金石丝竹之声不絶於耳,帷幄之私俳优朱儒之笑不乏於前,而天下无宿忧。”
(3).借指未成年的人。 汉 扬雄 《太玄·童》:“次七脩侏侏,比于朱儒。” 范望 注:“朱儒,未成人也。七虽长大而不学道,侏侏然若未成人也,故以朱儒为諭焉。”
(4).蹲跪在梁上短柱上的小木人。《淮南子·主术训》:“巧工之制木也……脩者以为櫩榱,短者以为朱儒枅櫨。无大小脩短,各得其所宜。” 高诱 注:“朱儒,梁上戴蹲跪人也。”
(2).古代权贵好以朱儒为倡优取乐,故亦指朱儒中之充任优伶、乐师者。《汉书·徐乐传》:“﹝陛下﹞淫从恣之观,极驰骋之乐自若。金石丝竹之声不絶於耳,帷幄之私俳优朱儒之笑不乏於前,而天下无宿忧。”
(3).借指未成年的人。 汉 扬雄 《太玄·童》:“次七脩侏侏,比于朱儒。” 范望 注:“朱儒,未成人也。七虽长大而不学道,侏侏然若未成人也,故以朱儒为諭焉。”
(4).蹲跪在梁上短柱上的小木人。《淮南子·主术训》:“巧工之制木也……脩者以为櫩榱,短者以为朱儒枅櫨。无大小脩短,各得其所宜。” 高诱 注:“朱儒,梁上戴蹲跪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