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05,分514页显示  上一页  165  166  167  168  169  171  172  173  17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皮肤之见
皮肉之苦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匹夫之谅
匹夫之勇
脾之门户
蓬山之秀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十步之内,自有芳草
十朋之龟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十言之教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漢語大詞典》:皮肤之见(皮膚之見)
肤浅的见解。 宋 阮逸 《〈文中子〉序》:“或有执文昧理,以模范论语为病,此皮肤之见,非心解也。”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中:“或言 山谷 所拟胜 东坡 ,此皮肤之见也。”
分類:肤浅见解
《高级汉语词典》:皮肉之苦  拼音:pí ròu zhī kǔ
泛指身体所遭受的痛苦
《國語辭典》: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拼音: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ān fù
皮都不存在了,毛又要长在那里呢?语出《左传。僖公十四年》:「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后比喻事物互相依附存在。也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國語辭典》: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拼音: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
比喻互相依附才能存在。参见「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条。
分類:不存
《漢語大詞典》:匹夫之谅(匹夫之諒)
同“ 匹夫小谅 ”。 宋 朱熹 《答董叔重》:“ 箕子 岂固欲自经於沟瀆,而为匹夫之谅哉?”
《國語辭典》:匹夫之勇  拼音:pǐ fū zhī yǒng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指有勇无谋的血气之勇。《三国演义》第二二回:「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擒。」
《分类字锦》:脾之门户(脾之门户)
元命苞口者脾之门户脾者土之精上为北斗主变化者也
《分类字锦》:蓬山之秀
唐明皇帝孙季良赞蓬山之秀芸阁之英雄词卓杰雅思纵横
分类:馆阁
《國語辭典》: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步之內,必有芳草)  拼音:shí bù zhī nèi,bì yǒu fāng cǎo
语本汉。刘向《说苑。卷一六。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比喻到处都有人才。《隋书。卷三。炀帝纪上》:「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不料这荜门圭窦中,有这等明理女子!真是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分類:处处人才
《漢語大詞典》:十步之内,自有芳草
见“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京剧《将相和》第五场:“老将军,岂不知,十步之内,自有芳草。”
分類:京剧五场
《漢語大詞典》:十朋之龟(十朋之龜)
(1).谓用以占吉凶、决疑难的十类龟。古人视为大宝。易·损:“十朋之龟,弗克违。” 王弼 注:“朋,党也。龟者,决疑之物也。” 孔颖达 疏:“朋、党也者, 马 、 郑 皆案《尔雅》云:十朋之龟者,一曰神龟,二曰灵龟,三曰摄龟,四曰宝龟,五曰文龟,六曰筮龟,七曰山龟,八曰泽龟,九曰水龟,十曰火龟。”《艺文类聚》卷九六引 晋 郭璞 《尔雅图赞·龟》:“天生神物,十朋之龟,或游於火,或游於蓍。”亦省作“ 十朋 ”。 前蜀 杜光庭 《邛州刺史张太博敬周为鹤鸣化枯栢再生修金箓斋祠》:“三秀呈祥,十朋表异。”
(2).谓用以占吉凶、决疑难的十类龟。古人视为大宝。易·损:“十朋之龟,弗克违。” 王弼 注:“朋,党也。龟者,决疑之物也。” 孔颖达 疏:“朋、党也者, 马 、 郑 皆案《尔雅》云:十朋之龟者,一曰神龟,二曰灵龟,三曰摄龟,四曰宝龟,五曰文龟,六曰筮龟,七曰山龟,八曰泽龟,九曰水龟,十曰火龟。”《艺文类聚》卷九六引 晋 郭璞 《尔雅图赞·龟》:“天生神物,十朋之龟,或游於火,或游於蓍。”亦省作“ 十朋 ”。 前蜀 杜光庭 《邛州刺史张太博敬周为鹤鸣化枯栢再生修金箓斋祠》:“三秀呈祥,十朋表异。”
《漢語大詞典》: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见“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
《漢語大詞典》:十言之教
传说为 伏羲 所作的十个字的教言。 汉 郑玄 《六艺论》:“ 虙羲 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 罗惇曧 《文学源流》:“稽诸经传,十言之教,肇始 庖牺 ,屯蒙甫辟,曙光斯见。”
《國語辭典》: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拼音: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xìn
尽管只有十来家的小地方,里面也必有讲忠信的人。语出《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比喻到处有贤人。《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岂不闻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
《國語辭典》: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拼音: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东隅,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日落所照处,指晚上。全句比喻虽然先在某一方面有损失,但终在另一方面有成就。《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冷眼观》第二○回:「谁知那个旗婆,犹自贼心未死,竟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