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悠悠 拼音:yōu yōu
1.安閒暇适的样子。唐。高适 〈封丘作〉诗:「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宋。欧阳修 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词:「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2.忧思的样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
3.眇远无尽的样子。《诗经。鄘风。载驰》:「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唐。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长久、久远。晋。左思 〈咏史诗〉:「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唐。白居易 〈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5.世俗、一般。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一二:「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晋书。卷六五。列传。王导》:「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6.众多。《后汉书。卷四三。朱乐何列传。朱晖》:「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
7.行走的样子。《诗经。小雅。黍苗》:「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8.荒谬不合事理。《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
9.飘动的样子。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10.懒散、不用心。《朱子语类辑略。卷二。总论为学之方》:「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11.气息缓慢细长的样子。《红楼梦》第一六回:「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的馀气在胸。」
2.忧思的样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
3.眇远无尽的样子。《诗经。鄘风。载驰》:「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唐。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长久、久远。晋。左思 〈咏史诗〉:「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唐。白居易 〈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5.世俗、一般。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一二:「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晋书。卷六五。列传。王导》:「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6.众多。《后汉书。卷四三。朱乐何列传。朱晖》:「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
7.行走的样子。《诗经。小雅。黍苗》:「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8.荒谬不合事理。《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
9.飘动的样子。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10.懒散、不用心。《朱子语类辑略。卷二。总论为学之方》:「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11.气息缓慢细长的样子。《红楼梦》第一六回:「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的馀气在胸。」
《國語辭典》:悠扬(悠揚) 拼音:yōu yáng
1.飘忽不定的样子。唐。钱起 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世事悠扬春梦里,年光寂寞旅愁中。」唐。刘禹锡〈秋萤引〉:「夜空寥寂金气净,千门九陌飞悠扬。」
2.形容声音回荡,传扬很远。《西游记》第二一回:「山凹里果有一座禅院,只听得钟磬悠扬,又见那香烟缥缈。」《儒林外史》第三○回:「音韵悠扬,足唱了三顿饭时候才完。」
3.长远貌。宋。洪适《隶释。卷八。冀州从事张表碑》:「世虽短兮名悠长,位虽少兮功悠扬。」
4.太阳西下的样子。南朝梁。萧子晖 〈冬草赋〉:「日悠扬而少色,天阴霖而四下。」唐。李频〈送边将〉诗:「悠扬落日黄云动,莽苍阴风白草翻。」也作「悠阳」。
2.形容声音回荡,传扬很远。《西游记》第二一回:「山凹里果有一座禅院,只听得钟磬悠扬,又见那香烟缥缈。」《儒林外史》第三○回:「音韵悠扬,足唱了三顿饭时候才完。」
3.长远貌。宋。洪适《隶释。卷八。冀州从事张表碑》:「世虽短兮名悠长,位虽少兮功悠扬。」
4.太阳西下的样子。南朝梁。萧子晖 〈冬草赋〉:「日悠扬而少色,天阴霖而四下。」唐。李频〈送边将〉诗:「悠扬落日黄云动,莽苍阴风白草翻。」也作「悠阳」。
《漢語大詞典》:弥远(彌遠)
久远。《文选·班固〈幽通赋〉》:“靖潜处以永思兮,经日月而弥远。”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言己安静长思,不欲毁絶先人之功跡,日月不居,忽復大远。”《后汉书·章帝纪》:“《五经》剖判,去圣弥远,章句遗辞,乖疑难正。”
《漢語大詞典》:阔远(闊遠)
(1).广阔深远。《韩非子·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杜子美四》:“虽句读文律,各异雅 郑 之音,而词意阔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
(2).辽远;久远。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又相去阔远,难相应接。”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地理》:“《汉志》虽曰 高帝 置,但年代阔远,文字残闕,无从考见所徙之年月耳。”
(3).辽阔;气象宏大。《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二年》:“时遣使按察十道,议者以 山南 所部阔远,乃分为东西道。” 宋 司马光 《论移张叔詹知蔡州不当状》:“况 蔡州 封部阔远,户口繁庶,土饶山林,素多盗贼,地望之重,过於 寿州 ,牧守之任,尤须择人。” 清 吴敏树 《宽乐庐记》:“至於左盼连峰,右瞩大湖,气象阔远,吾坐而皆得之。”
(4).离得远;差别大。 宋 苏洵 《上富丞相书》:“不图其大而治其细,则阔远於事情而无益於当世。” 宋 苏辙 《书论》:“惟其天下既安,君民之势阔远而不同。”
(2).辽远;久远。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又相去阔远,难相应接。”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地理》:“《汉志》虽曰 高帝 置,但年代阔远,文字残闕,无从考见所徙之年月耳。”
(3).辽阔;气象宏大。《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二年》:“时遣使按察十道,议者以 山南 所部阔远,乃分为东西道。” 宋 司马光 《论移张叔詹知蔡州不当状》:“况 蔡州 封部阔远,户口繁庶,土饶山林,素多盗贼,地望之重,过於 寿州 ,牧守之任,尤须择人。” 清 吴敏树 《宽乐庐记》:“至於左盼连峰,右瞩大湖,气象阔远,吾坐而皆得之。”
(4).离得远;差别大。 宋 苏洵 《上富丞相书》:“不图其大而治其细,则阔远於事情而无益於当世。” 宋 苏辙 《书论》:“惟其天下既安,君民之势阔远而不同。”
《漢語大詞典》:遐远(遐遠)
(1).辽远;遥远。亦指遥远的地方。《汉书·循吏传·龚遂》:“海濒遐远,不霑圣化。” 晋 张华 《情诗》:“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 唐 韦应物 《对韩少尹所赠砚有怀》诗:“故人謫遐远,留砚宠斯文。” 宋 范仲淹 《睦州谢上表》:“惟赖高明之鑑,不投遐远之方。”
(2).久长;久远。《汉书·刘歆传》:“ 汉 兴,去圣帝明王遐远, 仲尼 之道又絶,法度无所因袭。”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总 ( 马总 )既寤,大喜其寿之遐远。” 吴越 钱镠 《投龙文》:“寿龄遐远,眼目光明。”
(3).高深莫测;渺茫。 三国 魏 嵇康 《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神祇遐远,吉凶难明。”
(4).深远;幽深。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序:“昔 阮籍 《咏怀》, 渊明 《饮酒》,寄情遐远,词旨超迈。”
(2).久长;久远。《汉书·刘歆传》:“ 汉 兴,去圣帝明王遐远, 仲尼 之道又絶,法度无所因袭。”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总 ( 马总 )既寤,大喜其寿之遐远。” 吴越 钱镠 《投龙文》:“寿龄遐远,眼目光明。”
(3).高深莫测;渺茫。 三国 魏 嵇康 《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神祇遐远,吉凶难明。”
(4).深远;幽深。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序:“昔 阮籍 《咏怀》, 渊明 《饮酒》,寄情遐远,词旨超迈。”
《漢語大詞典》:辽绝(遼絶)
(1).遥远。 南朝 梁 柳恽 《赠吴均》诗之二:“关候曰辽絶,如何附行旅。” 宋 蔡襄 《荔枝谱》:“﹝荔枝﹞其于果品卓然第一,然性畏高寒,不堪移植,而又道里辽絶,曾不得班于卢橘江橙之右。” 元 刘敏中 《丞相顺德忠献王碑》:“王谓 山嶠 小夷,去中国辽絶。”
(2).相去甚远,悬殊。《南史·谢晦传》:“ 安仁 、 士衡 才为一时之冠,方之 公閭 ,本自辽絶。”《新唐书·刘洎传》:“帝王之与臣庶,圣哲之与庸愚,等级辽絶,势不伦拟。”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岂酒有美恶,价不同歟?抑何其辽絶邪!”
(3).远隔。《朱子语类》卷一三四:“古时君臣都易得相亲,天下有天下之君臣,一国有一国之君臣,自 秦 汉 以来,便都辽絶。”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梦绕亲闈,愁深旅邸,那堪音信辽絶。” 明 冯梦龙 《新灌园·计匿王嗣》:“ 法章 自到 莒州 ,朝中音问辽絶。”
(4).久远。 晋 王嘉 《拾遗记·殷汤》:“至 师延 精述阴阳,晓明象纬,莫测其为人。世载辽絶,而或出或隐。”
(5).高远貌。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 比干 之以仁义兮,缅辽絶以不羣。”
(2).相去甚远,悬殊。《南史·谢晦传》:“ 安仁 、 士衡 才为一时之冠,方之 公閭 ,本自辽絶。”《新唐书·刘洎传》:“帝王之与臣庶,圣哲之与庸愚,等级辽絶,势不伦拟。”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岂酒有美恶,价不同歟?抑何其辽絶邪!”
(3).远隔。《朱子语类》卷一三四:“古时君臣都易得相亲,天下有天下之君臣,一国有一国之君臣,自 秦 汉 以来,便都辽絶。”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梦绕亲闈,愁深旅邸,那堪音信辽絶。” 明 冯梦龙 《新灌园·计匿王嗣》:“ 法章 自到 莒州 ,朝中音问辽絶。”
(4).久远。 晋 王嘉 《拾遗记·殷汤》:“至 师延 精述阴阳,晓明象纬,莫测其为人。世载辽絶,而或出或隐。”
(5).高远貌。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 比干 之以仁义兮,缅辽絶以不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