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三朝执戟
 
三朝臣不遇
 
不与少年争遇合
 
久留郎署
 
好文日
 
尚少
 
悲颜驷
 
文时不遇,武时不遇
 
晚得诸郎
 
汉家尚壮
 
汉庭用少
 
汉廷用壮臣年老
  
潜郎白首
  
白发郎
 
白发郎潜
 
老颜驷
  
颜郎老

相关人物
刘恒(汉文帝)
 
刘启(汉景帝)
 
颜驷


《昭明文选》卷十五〈赋辛·志中·思玄赋〉~662~
「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唐·李善注引《汉武故事》曰:「颜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至武帝,尝辇过郎署,见驷尨眉皓发,上问曰: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
《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列传〉
「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唐·李贤注:「尉谓都尉颜驷也。尨,苍杂色也。遘,遇也。」《汉武故事》曰:「上至郎署,见一老郎,鬓眉皓白,问:『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姓颜,名驷,以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叶不遇也。』上感其言,擢为会稽都尉。」

简释

白发郎潜:指年老而怀才不遇。宋苏轼《次天字韵答岑岩起》:“莫叹郎潜生白发,圣朝求旧鄙鸢肩。”


例句

遭逢好交日,黜落至公时。 李昌符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

汉家尚壮今则老,发短心长知奈何。 李端 赠康洽

花烧中潬城,颜郎身已老。 李贺 河阳歌

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 王维 冬夜书怀

老少悲颜驷,盈虚悟翟公。 王适 蜀中言怀

久留郎署终难遇,空扫相门谁见知。 骆宾王 帝京篇

《國語辭典》:久留  拼音:jiǔ liú
长期停留。唐。杜甫〈发秦州〉诗:「岂复慰老夫?惘然难久留。」《三国演义》第五回:「吾将急行,不可久留。」
《國語辭典》:延伫(延佇)  拼音:yán zhù
1.久立、久留。《楚辞。屈原。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文选。曹植。洛神赋》:「扬轻褂之猗靡兮,翳脩袖以延伫。」
2.盼望、期待。《楚辞。屈原。九歌。大司命》:「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文选。祢衡。鹦鹉赋》:「眷西路而长怀,望故乡而延伫。」
《國語辭典》:淹滞(淹滯)  拼音:yān zhì
1.人才埋没未显,陆沉下僚。《左传。昭公十四年》:「赦罪戾,诘奸慝,举淹滞。」《晋书。卷三。武帝纪》:「乙未,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
2.长年流离漂泊。《红楼梦》第六六回:「你乃是萍踪浪迹,倘然淹滞不归,岂不误了人家。」
《漢語大詞典》:久驻(久駐)
久留。《淮南子·道应训》:“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汉书·韩延寿传:“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汉 班昭 《东征赋》:“悵容与而久驻兮,忘日夕而将昬。”
分類:久留
《漢語大詞典》:淹久
(1).长久。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若值明智之师,且欲详观来者变态,试以淹久。”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后日月淹久,选人滋多,案牘浅近,不足为準,乃採经籍古义以为问目。”旧唐书·窦建德传:“今顿兵 武牢 之下,日月淹久,徒为自苦,事恐无功。” 章炳麟 《訄书·订文》《正名杂义》:“虽上自 周 孔 ,下逮 嬴 刘 ,其病已淹久矣。”
(2).久留。左传·宣公十二年:“二三子无淹久。”吴子·料敌:“师既淹久,粮食无有。”《东周列国志》第四六回:“我放一条生路,汝速速回军,无得淹久于此。”
(3).谓久未升迁。 宋 范仲淹 《举彭乘自代状》:“ 彭乘 博学不倦,孤立无徒,馆殿之中,独为淹久,今举自代。”
《漢語大詞典》:淹次
停留;久留。 汉 陈琳《神武赋》:“佇盘桓以淹次,乃申命而后征。”北史·崔光传:“ 荆蛮 狡猾,征人淹次。”
分類:停留久留
《漢語大詞典》:淹积(淹積)
(1).滞留,久留。宋书·王僧达传:“曾未淹积,復除 义兴 。”
(2).积压。新唐书·窦易直传:“时 江 淮 旱,漕物淹积不能前。”
《漢語大詞典》:奄留
淹留。停留,久留。《汉书·礼乐志》:“神奄留,临须摇。” 颜师古 注:“奄读曰淹。”
《漢語大詞典》:延贮(延貯)
久立,久留。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饰新宫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 颜师古 注:“贮,与佇同。佇,待也。”
分類:久立久留
《国语辞典》:浩气长存(浩气长存)  拼音:hào qì cháng cún
为正义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久留人间。如:「民族英雄文天祥忠勇爱国,宁死不屈,浩气长存。」
《国语辞典》:泳气钟(泳气钟)  拼音:yǒng qì zhōng
一种使人能在水中久留的器具。形状像钟,壁坚而重,沉在水中,由别管注入空气。常用于建筑桥基及掘凿水底等工作。
《國語辭典》:女大不中留  拼音:nǚ dà bù zhòng liú
旧时以为女子长成之后,到了适婚年龄理当出嫁,不应该留在家中。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他每不识忧,不识愁,一双心意两相投。夫人得好休,便好休,这其间何必苦追求。常言道:『女大不中留。』」元。无名氏《碧桃花。楔子》:「(正旦唱)则著我独立花前黯自愁,泪不住点儿流。(做背科,唱)他须是我天缘配偶,常言道『女大不中留』。」也作「女大难留」。
《漢語大詞典》:潜郎(潛郎)
传说 颜驷 于 汉文帝 时为郎,历 文 、 景 、 武 三世,未获升迁,老于郎署。参阅汉武故事。后以“潜郎”指怀才不遇的人。 唐 钱起 《重赠赵给事》诗:“应念潜郎守贫病,常悲休沐对蓬蒿。” 清 丘逢甲 《岁暮杂感》诗之六:“一曲昇平泪万行,风尘戎马厄潜郎。”
分類:汉文帝
《漢語大詞典》:白首为郎(白首爲郎)
汉武故事载: 武帝 尝至郎署,见郎官 颜驷 “鬚鬢皓白,衣服不整”。 武帝 问他:“何时为郎?”答道:“以 文帝 时为郎。” 武帝 又问为什么“老而不遇”?他回答说:“ 文帝 好文而臣尚武, 景帝 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后因以“白首为郎”慨叹虽有才能而至老不遇。 宋 陆游 《史院书事》诗:“孤臣曾趣龙墀对,白首为郎只自伤。”
分類:郎署郎官
《漢語大詞典》:郎潜(郎潛)
汉 颜驷 自 文帝 时为郎,历 景帝 至 武帝 , 驷 已庞眉皓发,三世不遇,老于郎署。见《汉武故事》。后以“郎潜”谓老于郎署。喻为官久不升迁。 汉 张衡 《思玄赋》:“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 武 。” 宋 司马光 《和吴仲庶寄吴瑛比部安道之子》:“庞眉尚有郎潜者,狥禄忧生直可嗟。” 清 钱谦益 《祭王二溟方伯文》:“兄为松柏,我若萝蔦。兄在先朝,郎潜已老,我官词垣,载笔搜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