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管 → 筦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37,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报名
掌印
请愿
选职
当曹
主理
司原
社司
团长
拨给
刑史
焰摩
职统
监斋
司天监
《國語辭典》:报名(報名)  拼音:bào míng
1.一种投考、应徵或参加各种活动时填写姓名及相关资料的手续。
2.报告自己的姓名。《福惠全书。卷一。筮仕部。辞朝》:「投鸿胪寺报名,辞朝谢恩。」
《國語辭典》:掌印  拼音:zhǎng yìn
掌管印信。比喻主持事务或掌有权柄。
《國語辭典》:请愿(請願)  拼音:qǐng yuàn
人民对国家政策、公共利害或其权益的维护,向民意机关或行政机关提出主张。
《漢語大詞典》:选职(選職)
谓主管铨选官吏的职务。三国志·吴志·薛综传:“ 赤乌 三年,徙选曹尚书。五年,为太子少傅,领选职如故。”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二年:“冬十月, 王俭 固请解选职,许之。”参见“ 选官 ”。
《國語辭典》:选官(選官)  拼音:xuǎn guān
1.铨选官吏。
2.主管铨选的官吏,如旧日的吏部。《梁书。卷一三。范云传》:「及居选官,任守隆重。」
《漢語大詞典》:当曹(當曹)
主管的官署。北史·魏纪三·高祖:“三载考绩,自古通经,三考黜陟,以彰能否。朕今三载一考,考即黜陟……各令当曹,考其优劣为三等。”
分類:主管官署
《漢語大詞典》:主理
主管处理。例如:主理外贸出口。
分類:主管
《漢語大詞典》:司原
(1).主管打猎。左传·襄公四年:“兽臣司原,敢告僕夫。” 杨伯峻 注:“原即上文原兽之原,谓田猎。”
(2).指主管打猎的人。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今观宰司之取士也,有似於司原之佃也。”
《漢語大詞典》:社司
主管社仓储粮之官吏。隋书·食货志:“收穫之日,随其所得,劝课出粟及麦,於当社造仓窖贮之,即委社司,执帐检校,每年收积,勿使损败。”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冬十月乙亥, 辽 詔诸道置义仓,每岁秋社,民随所穫出粟庤仓,社司籍其目,岁俭,发以賑民。”
《國語辭典》:团长(團長)  拼音:tuán zhǎng
1.管领一团军队的长官。
2.团体的领袖。如:「他是这次考察团的团长。」
《國語辭典》:拨给(撥給)  拼音:bō gěi
拨放发给。如:「中央将拨给县政府一亿元的建设经费。」
《漢語大詞典》:刑史
古代刑官下属主管文书的小吏。国语·晋语七:“无乃不堪君训,而陷於大戮,以烦刑史。” 韦昭 注:“刑,刑官,司寇。史,太史,掌书法。” 王引之 经义述闻·国语下:“刑史,谓刑官之史,掌刑书以赞治者。”
《漢語大詞典》:焰摩
亦作“燄摩”。 梵语译音。佛教谓主管地狱之王,通常称为 阎罗 。 康有为 《寄赠王幼霞侍御》诗:“ 燄摩 欢乐非非想, 博望 幽忧故故疑。”
《漢語大詞典》:职统(職統)
犹言主管官。 南朝 宋 颜延之 《请立浑天仪表》:“臣夙怀末意,惧干非任,今忝惟职统,敢昧死以闻。”
分類:主管
《漢語大詞典》:监斋(監齋)
(1).道观执事者之一。主管斋醮诸事。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上座,监斋某等,并流迴左映,策地景於丹田;浩气中升,养天倪於紫室。”《封神演义》第七五回:“位在监斋成神道, 一气 仙名旧有声。” 清 梁章钜 称谓录·监斋:“每观观主一人,上座一人,监斋一人,共摄众事。”
(2).见“ 监斋使者 ”。
《國語辭典》:监斋使者(監齋使者)  拼音:jiān zhāi shǐ zhě
庙里厨房中供奉的神。《水浒传》第六回:「智深把包裹解下,放在监斋使者面前,提了禅杖,到处寻去。」
《漢語大詞典》:司天监(司天監)
(1).职官名。司天台的主管官员。 唐 时始置。见新唐书·百官志二《水浒传》第九二回:“使臣进城,宣读令旨,説近来司天监夜观天象,有罡星入犯 晋 地分野,务宜坚守城池,不得有误。”
(2).官署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国朝置天文院於禁中,设漏刻、观天臺、铜浑仪,皆如司天监,与司天监互相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