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默照禅(默照禅)  拼音:mò zhào chán
宋代正觉禅师所提倡的禅法。主张静坐默究,净治揩摩,把心中所有的妄缘幻习去掉,使其恢复清白圆明,便能事事无碍。
《國語辭典》:右派  拼音:yòu pài
在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等方面,主张维持现状,反对作激烈变革的一派。也称为「保守派」、「右翼」。
《漢語大詞典》:定执(定執)
(1).一定的主张。 明 叶盛 水东日记·会议迎复仪注:“老臣处事自有定执,而其量亦非后生可及也。”
(2).断定。《元典章·刑部五·检验》:“今后凡检验尸伤,若当塲定执致命痕伤无差,行兇人等审问明白,别无可疑者,正犯人於下画字。”
分類:断定主张
《漢語大詞典》:霸说(霸説)
称霸的主张。左传·哀公七年:“ 彊 ( 公孙彊 )言霸説於 曹伯 , 曹伯 从之,乃背 晋 而奸 宋 。”
分類:称霸主张
《漢語大詞典》:谭延
(1880-1930)湖南茶陵人。清末主张君主立宪,被推为湖南咨议局议长。辛亥革命时,杀害革命党人,篡夺湖南都督职位。后加入国民党,历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1927年后依附蒋介石,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
《国语辞典》:唯识论(唯识论)  拼音:wéi shì lùn
佛教典籍,一卷。世亲著。主张没有客观的外境和对象,一切的现象只是心识的变现之唯识思想。在汉译本有三种,唯识论是后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本之名。此外尚有南朝陈真谛所译大乘唯识论以及唐玄奘所译唯识二十论。
《国语辞典》:攻防  拼音:gōng fáng
指作战或维护主张策略的攻击和防守。如:「这座山头,地势险要,正是战争中双方攻防要地。」「两个政党在立法院审议本案的攻防上至为激烈,互不相让。」
《漢語大詞典》:衡道
(1).指 战国 时 张仪 等人倡导的连横事 秦 的政治主张。史记·张仪列传论:“夫 张仪 之行事,甚於 苏秦 ,然世恶 苏秦 者,以其先死,而 仪 振暴其短以扶其説,成其衡道。” 司马贞 索隐:“ 张仪 説六国,使连衡而事 秦 ,故云‘成其衡道’。”
(2).谓违背道义。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今之所谓行者,犯其上,危其下,衡道而彊立之。”
《漢語大詞典》:党义(黨義)
指一个政党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这一回,新月社的‘自由言论’遭了压迫,照老办法,是必须对于压迫者,也加以压迫的,但《新月》上所显现的反应,却是一篇《告压迫言论自由者》,先引对方的党义,次引外国的法律,终引东西史例,以见凡压迫自由者,往往臻于灭亡:是一番替对方设想的警告。” 钱锺书 《围城》六:“在他们心目中, 鸿渐 的地位比教党义的和教军事训练的高不了多少。”
《國語辭典》:论点(論點)  拼音:lùn diǎn
议论的观点。如:「这篇文章的论点与众不同,引人争议处更是前所未闻。」
《國語辭典》:二元论(二元論)  拼音:èr yuán lùn
以两对立的概念诠释宇宙现象的说明方法。如柏拉图实有与非有说,亚里士多德形与质说,皆属二元论。
《漢語大詞典》:悗夺(悗奪)
谓设法使之放弃其主张。 宋 叶适 《徐德操墓志铭》:“有所执论,发於坚毅,不可悗夺也。”
《漢語大詞典》:抗夺(抗奪)
谓予以反对而使改变主张。后汉书·黄琼传:“初, 琼 随父在臺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
《漢語大詞典》:轶义(軼義)
散失了的理论和主张。 清 冯桂芬 《〈约堂算学杂记〉序》:“厥后古书稍稍出,后生雋才,探讨紬绎,往往得一二遗文軼义於残编断简之中。”
《国语辞典》:鹰派(鹰派)  拼音:yīng pài
鹰为强猛的象徵。在国际政治上主张以强硬手段解决纷争的一派,称为「鹰派」。相对于主张和平的鸽派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