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主人  拼音:zhǔ rén
1.拥有主权的人。《三国演义》第五六回:「今日皇叔做了东吴女婿,便是鲁肃主人,如何敢坐?」《儒林外史》第五回:「便是管事的管家、家人、媳妇、丫鬟、使女黑压压的几十个人,都来磕了主人、主母的头。」
2.东家,相对于宾客而言。《文选。潘岳。笙赋》:「酒酣徒扰,乐阙日移,疏客始阑,主人微疲。」《儒林外史》第二回:「金有馀只得用了几个小钱,一夥客人都也同了去看,又央及行主人领著。」
《國語辭典》:北门(北門)  拼音:běi mén
1.北城门。《史记。卷五。秦本纪》:「更晋地,过周北门。」
2.承恩门的别名。参见「承恩门」条。
3.《诗经。邶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北门,刺仕不得志也。」首章二句为:「出自北门,忧心殷殷。」
4.地名。隶属台南市北门区,面积约四十四平方公里。因临近海岸,全乡四周都是盐田。区内有南鲲鯓庙,香火鼎盛。也称为「永隆村」。
《國語辭典》:北门学士(北門學士)  拼音:běi mén xué shì
唐自高宗乾封以后,召文士起草文词,参与朝政,以分宰相之权。由于常在北门等候召见,当时人便称为「北门学士」。《旧唐书。卷八七。列传。刘祎之》:「密令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宋。陆游寄题徐载叔秀才东庄〉诗:「南台中丞扫榻见,北门学士倒屣迎。」
《國語辭典》:内相(內相)  拼音:nèi xiàng
1.唐翰林学士的美称。专掌内命,参与朝廷议案。后以「内相」为翰林学士的别称。《旧唐书。卷一三九。列传。陆贽》:「贽初入翰林……虽有宰臣,而谋猷参决,多出于贽,故当时目为『内相』。」
2.太监、宦官。《金瓶梅》第六四回:「你我一个光身汉、老内相,要他做甚么。」《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当今内相当权,广有私路,可以得官。」
3.称人妻善治家者。
《国语辞典》:范文(范文)  拼音:fàn wén
语文教学中作为学习榜样的文章。
《國語辭典》:家训(家訓)  拼音:jiā xùn
治家立身,用以垂训子孙之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拙夫家训颇严,本不敢私做的。」也作「家诫」。
《漢語大詞典》:北扉
(1).谓监狱。北寺的代称。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北扉闲木索,南面富循良。”
(2).北向的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 唐 制……又学士院北扉者,为其在浴堂之南,便於应召。”因以“北扉”为学士院的代称。 宋 苏辙 《谢翰林学士宣召状》之二:“今臣与兄 軾 皆尘西掖,继入北扉,曾未三年,遍经两制。”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续编〉小引》:“昔吾家 存中 ,身处北扉,淹该絶世,故《笔谈》一书,传诵至今。”
(3).借指学士。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外国·朝鲜国诗文:“我之衔命者,才或反逊之,前辈一二北扉,遭其姗侮非一,大为皇 华 之辱。”
《國語辭典》:学长(學長)  拼音:xué zhǎng
对年级或年龄较高同学的尊称。《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大家立起道:『宋学长请坐。』」
《漢語大詞典》:内明
(1).内心光明正大。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 王公 束脩励节而受谗佞之患…… 王公 沉静内明,若有他变,朝廷获害忠良之名。”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 苏 松 兵备签事 熊桴 ,自 倭 事始起以至今日,无一岁不在兵间,忠实练事,沉毅内明,出入海潮,艰危不避。”
(2).佛教语。 印度 佛教称佛学为“内明”。明,意为学问。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七岁之后,渐授五明大论:一曰声明,释詁训字,詮目疏别……五曰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参见“ 五明 ”。
《國語辭典》:五明  拼音:wǔ míng
古印度五种学科知识、技能的总称。一声明,指研究语音、语法、修辞的学问;二工巧明,指工艺、数学、天文、音乐、美术等技艺的学识;三医方明,指医药类的学识;四因明,谓逻辑学;五内明,即关于宗教哲学与修持的知识。《大唐西域记》卷二:「七岁之后,渐授五明大论。」
《國語辭典》:学习(學習)  拼音:xué xí
研习、钻研。《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士则学习法令辟禁。」《红楼梦》第四八回:「如今要成人立事,学习著买卖,又不准我了。」
《國語辭典》:学习(學習)  拼音:xué xi
1.效法。如:「我们应学习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
2.受教研习。如:「我在王老师门下学习。」
《國語辭典》:学田(學田)  拼音:xué tián
古时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以田地的收益充作学校基金。《清史稿。卷一二○。食货志一》:「学田,专资建学及赡恤贫士。」
《國語辭典》:南学(南學)  拼音:nán xué
1.太子的学舍。周代有东、南、西、北四学,加太学为五学,南学即五学之一。《大戴礼记。保傅》:「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始民不诬矣。」
2.南朝宋何尚之,在南郭外立学聚生徒,士人多慕道来游,称为「南学」。《宋书。卷六六。何尚之传》:「乃以尚之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颍川荀子华、太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
3.南北朝时南朝的经学。其所治的经学大多承袭魏晋学风,又受佛教影响,所作的义疏比经注更加详细,故称为「南学」。
《國語辭典》:南北学(南北學)  拼音:nán běi xué
晋代至隋唐时期经学的分派。有南北二派:南学以王肃、王弼、杜预等人之学说为宗,主张推引古学;北学以郑玄、服虔等人为主,主张兼采古今。唐代学者孔颖达编撰五经正义,兼采南北二学,南北学遂合而为一。
《國語辭典》:胶序(膠序)  拼音:jiāo xù
胶,周代学校;序,商代学校。「胶序」泛指学校。南朝齐。王融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胶序肇修,经法敷广。」《隋书。卷三。炀帝纪上》:「优德尚齿,载之典训,尊事乞言,义彰胶序。」
分類:为学学校
《漢語大詞典》:讲章(講章)
为学习科举文或经筵进讲而编写的五经、四书的讲义。 明 徐咸 《西园杂记》卷上:“祭酒 陆深 奏讲官讲章不宜辅臣改窜,使得自尽其愚,因以观其学术邪正。”红楼梦第八二回:“﹝ 宝玉 ﹞看着小注,又看讲章。” 严复 《救亡决论》:“鄙摺卷者,则争碑版篆隶之上游;薄讲章者,则标汉学考据之赤帜。”
《漢語大詞典》:津涉
渡口。比喻为学的门径。 晋 郭璞 《〈尔雅〉序》:“夫尔雅者……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鈐键。”
《國語辭典》:急就篇  拼音:jí jiù piān
书名。汉代史游撰,四卷。唐颜师古注,宋王应麟补注。全书依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编成三句、四句、七句韵语,以为儿童识字之用。也称为「急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