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坤舆(坤輿)  拼音:kūn yú
语本《易经。说卦》:「坤为地、为母……为大舆。」因地能载万物如舆,故称大地为「坤舆」。《宋史。卷一三三。乐志八》:「昭灵积厚,混混坤舆。配天作极,阴惨阳舒。」
分類:为地
《國語辭典》:太原  拼音:tài yuán
1.城市名。参见「太原市」条。
2.地名。山西省旧府,阳曲县为其旧治。
《漢語大詞典》:双凫(雙鳧)
(1).两只水鸟;两只野鸭。 汉 扬雄 《解嘲》:“譬若江湖之崖,渤澥之岛,乘雁集不为之多,双鳧飞不为之少。” 宋 黄庭坚 《次韵清水岩》:“双鳧能来游,俗子跡可扫。” 元 虞集 《苏武慢》词:“乘雁双鳧,断芦漂苇,身在画图秋晚。”
(2).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王乔 者, 河 东人也。 显宗 世,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用为地方官的故实。 唐 徐凝 《送李补阙归朝》诗:“駟马归 咸秦 。双鳧出 海门 。” 宋 苏轼 《次韵陈海州书怀》:“酒醒却忆儿童事,长恨双鳧去莫攀。”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现如今拥双鳧做宰臣,许下我五花誥为县君。”
《國語辭典》:玄黄(玄黃)  拼音:xuán huáng
1.黑与黄。指天地的颜色。《易经。坤卦。文言》:「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
2.天地。《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玄黄剖判,上下相呕。」
3.丝帛。《孟子。滕文公下》:「东征绥厥士女,篚厥玄黄。」《文选。陆机。文赋》:「恒操末以续颠,谬玄黄之袟叙。」
4.生病。《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漢語大詞典》:报政(報政)
(1).陈报政绩。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 卒,子 伯禽 固已前受封,是为 鲁公 。 鲁公伯禽 之初受封之 鲁 ,三年而报政 周公 。 周公 曰:‘何迟也?’ 伯禽 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后遂为地方官政绩卓著之典。 唐 刘禹锡 《上门下武相公启》:“念外臺报政之功,追 宣室 前席之事。”
(2).指任地方官。 清 钱谦益 《福建布政使左参议徐良彦母丁氏加赠恭人制》:“迨报政于南国,已弃养于北堂。” 清 方文 《送姜如农明府擢仪部》:“昔为 真州 宰,墨綬垂芬芳。报政逾十年,令闻昭四方。”
《國語辭典》:腾骧(騰驤)  拼音:téng xiāng
飞越奔驰,奋起前进。《文选。张衡。西京赋》:「负笋业而馀怒,乃奋翅而腾骧。」唐。李善。注:「腾,超也;骧,驰也。」唐。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诗:「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也作「骧腾」。
《國語辭典》:地狱(地獄)  拼音:dì yù
多数宗教所描述的死后极苦的世界。在佛教中地狱属于六(五)道之一,有八大地狱。它是造恶者投生的场所,投生此处的众生,将受到种种极端的折磨。在基督教、犹太教、祆教、回教等宗教里,都认为地狱是亡灵经过最后审判而受处罚的最终场所。在中国民间观念将地狱分作十八层,每层地狱各有阎王,执行审判和处罚的责任。《西游记》第三回:「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也称为「泥犁」。
《國語辭典》:青衣  拼音:qīng yī
1.青色的衣服。古代低阶文官或卑贱者所穿的衣服。也称为「青衫」。
2.便服。如:「青衣小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换了一身青衣,教一个丫鬟随了。」也称为「青衫」。
3.春服。《礼记。月令》:「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玉。」
4.婢女。《三国演义》第八回:「少顷,二青衣引貂蝉艳妆而出。」《红楼梦》第六八回:「只得遣人去贾府传旺儿来对词。青衣不敢擅入,只命人带信。」
5.国剧中的角色。大都穿著黑色衣服,故称为「青衣」。多是扮演贞静端庄的贤淑女子,表情稳重,偏重唱工。也称为「青衫」、「衫子」。
《漢語大詞典》:青衣神
即 蚕丛氏 。教民蚕桑,民尊之为神。路史·前纪四·蜀山氏“其妻曰妃,俱葬之” 宋 罗苹 注:“﹝ 南朝 齐武帝 ﹞ 永明 二年, 萧鑑 刺 益 ,治园 江 南,凿石冢,有椁无棺……有篆云: 蚕丛氏 之墓。 鑑 责功曹 何佇 坟之,一无所犯,於上立神,衣青衣,即今 成都 青衣神 也。” 清 蔡方炳 《广舆记·四川·眉州》:“﹝ 四川 眉州 青神 ﹞ 青衣神 庙。 青神 ,昔 蚕丛氏 服青衣,教民蚕事,立庙祀之。”
分類:教民蚕桑
《國語辭典》:承务(承務)  拼音:chéng wù
本为隋唐及宋时承务郎之官名,后借为富豪子弟或技艺人的称呼。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五:「段承务者,医术甚精。」《喻世明言。卷一七。单符郎全州佳偶》:「乃遣人密访之,果邢知县之弟,号为四承务者。」
《漢語大詞典》:地官
(1).古代六官之一。周礼·地官·序官:“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 郑观应 《盛世危言·农功》:“稽古帝王之设地官司徒之职,实兼教养。” 唐 武则天 曾改户部为地官(旋复旧),因亦以地官称户部长官。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帝念其功,还公于朝。陟于地官,且长百僚。” 马其昶 校注:“守户部尚书。”参阅通典·职官五
(2).神名。道家以天官、地官、水官为三官。 宋 梅尧臣 《观杨之美画》诗:“地官既失不可知,此画传是 阎令 为。”《宋史·方伎传上·苗守信》:“三元日,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各主録人之善恶。”详“ 三官 ”。
《國語辭典》:三官  拼音:sān guān
1.三种官的合称:(1)司徒、司马、司空的总称。《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为司空,以书勋。」《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2)汉代均输、钟官、辨铜令的合称。《史记。卷三○。平准书》裴骃集解引〈汉书百官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属官有上林均输、钟官、辨铜令。』然则上林三官,其是此三令乎?」
2.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官」。也称为「三元」。
3.人身上的三要处:(1)耳、目、心之三器官。《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凡耳之闻也,藉于静;目之见也,藉于昭;心之知也,藉于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者废矣。」(2)身体食、视、听三要处。《淮南子。诠言》:「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國語辭典》:制造(製造)  拼音:zhì zào
将原料或粗制品做成器物或精制品。也作「制作」。
《漢語大詞典》:分水
以江河作为地区的分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沅水:“ 临沅县 与 沅南县 分水。”
《國語辭典》:梵刹(梵剎)  拼音:fàn chà
清净的佛土。泛指佛寺。《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曰梵刹,总是佛场。」也称为「梵宇」。
《國語辭典》:泥犁  拼音:ní lí
佛教用语。地狱。胡语的音译。参见「地狱」条。
《國語辭典》:地邻(地鄰)  拼音:dì lín
1.地方及邻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知县便叫地邻来问他道:『那王甲与李乙果有雠否?』地邻尽说:『果然有雠!』」
2.耕地邻接的各方,彼此互为地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