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乐祸(乐祸)  拼音:lè huò
语出《左传。庄公二十年》:「寡人闻之,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以别人的不幸遭遇为乐。《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僄狡锋协,好乱乐祸。」
《漢語大詞典》:上留田
古地名。后亦为乐府曲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 上留田 ,地名也。其地人有父母死,兄不字其孤弟者,邻人为其弟作悲歌,以讽其兄,故曰《上留田》。” 唐 李白 《上留田行》:“行至 上留田 孤坟何峥嶸!” 前蜀 贯休 《相和歌辞·上留田》:“父不父,兄不兄, 上留田 ,蝥贼生,徒陟冈,泪峥嶸。”
《漢語大詞典》:毂击(轂擊)
(1). 战国 齐 人令车交驰,以毂相击为乐的一种活动。晏子春秋·杂下二:“ 齐 人甚好轂击,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 晏子 患之,迺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轂击者不祥,臣其祭祀不顺,居处不敬乎!’下车弃而去之。然后国人乃不为。” 明 陈继儒 《枕谭·毂击》:“ 苏秦 称 临淄 ﹝涂﹞中,车轂击以为盛。其义何居?按《乐府》云, 齐 人本好轂击相犯以为乐也。”
(2).车子来往,其毂相击。形容交往频繁。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贵人之家,云行於涂,轂击於道。”《汉书·匈奴传下》:“虽智者劳心於内,辩者轂击於外,犹不若未然之时也。” 颜师古 注:“言使车交驰,其轂相击也。” 南朝 梁 何逊 《拟轻薄篇》:“轂击晨已喧,肩排暝不息。” 宋 苏轼 《和陶诗·和咏二疏》:“世途方轂击,谁肯行此路。”
《國語辭典》:独奏(獨奏)  拼音:dú zòu
1.由一位演奏者单独奏曲。
2.由单一乐器演奏,如钢琴、小提琴等,另亦可配合其他乐器伴奏演出。
3.在管弦乐中的某乐章段落里,特意以一种乐器演奏,称为「独奏」。
《漢語大詞典》:小垂手
(1).舞名。又为乐府杂曲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大垂手 宋 郭茂倩 题解:“《乐府题解》曰: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 南朝 梁 吴均 《小垂手》诗:“舞女出西 秦 ,躡影舞阳春,且復小垂手,广袖拂红尘。”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舞歌》:“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 宋 唐庚 唐子西文录卷二:“古乐府大垂手、小垂手、独摇手,皆舞名也。”亦省称“ 小垂 ”。 元 马祖常 《次前韵》之四:“乐部韦娘舞小垂,病来能召翰林医。”参见“ 大垂手 ”。
(2).谓双手略向下垂。 宋 林光朝 《与叶丞相子昂》:“ 唐 以来宰相谓之礼絶百僚,无长幼皆拜伏於其前,相君平立小垂手而已。”
《漢語大詞典》:大垂手
古舞名。又为乐府杂曲歌辞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六·大垂手 宋 郭茂倩 题解:“《乐府解题》曰:‘《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 隋 江总 《妇病行》曰‘夫壻府中趋,谁能大垂手’是也。又《独摇手》亦与此同。” 宋 强幼安 《唐子西文录记》:“ 张文昌 诗:‘上宫才人大垂手,愿君千年万年寿,朝出射麋暮饮酒。’古乐府《大垂手》《小垂手》《独摇手》,皆舞名也。”
《國語辭典》:自虞  拼音:zì yú
自己忖度,仔细思量。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漢語大詞典》:瑞木
(1).指连理木。古人认为王者德泽纯洽、八方合为一始生。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瑞木朋生,祥禽辈作。” 钱仲联 集注引宋书·符瑞志:“木连理,王者德泽纯洽,八方合为一,则为生。 元嘉 中二十七见。” 唐 柳宗元 《为京兆府请复尊号表》之三:“神禾嘉瓜,祥莲瑞木,万物畅遂,百穀茂滋,此天之至灵也。”宋史·乐志一:“国朝, 合州 进瑞木成文,驯象由远方自至。”镜花缘第一回:“他如仙果、瑞木、嘉穀、祥禾之类,更难枚举。”
(2).后世本此制作祭祀、朝会之乐歌。亦以之为乐曲名。宋史·乐志五:“昔 乾德 六年,尝詔 和峴 作《瑞木》《驯象》《玉乌》《皓雀》四瑞乐章,以备登歌。”
(3).佳木。指好的花木。 峻青 《秋色赋·焦裕禄的光辉》:“他透过那大雪纷飞朔风凛冽的寒冬季节,看到了佳木葱笼瑞木竞秀的春天风光。”
《國語辭典》:七始  拼音:qī shǐ
古人把十二律中的七律说成七始,以黄钟、林钟、太簇为天地人之始,姑洗、蕤宾、南吕、应钟为春夏秋冬之始。《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七始华始,肃倡和声。」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
《国语辞典》:乱声(乱声)  拼音:luàn shēng
一种琴曲结构名称。位于正声之后,为乐曲的结束部分,可形成全曲的高潮。源于古代的歌曲、乐舞。也称为「契声」。
《國語辭典》:业因(業因)  拼音:yè yīn
佛教谓造成苦、乐等生活经验的原因。也就是过去世的意志行为。《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九:「谓非一切所引诸蕴增长、相续、脩、促、量齐,引寿业因有差别故。」
《國語辭典》:代面  拼音:dài miàn
1.假面具。
2.寄书于人,以代替面谈。唐。白居易 醉封诗筒寄微之诗:「展眉只仰三杯后,代面唯凭五字中。」
3.南北朝、隋、唐时的乐舞。表演北齐兰陵王戴假面具入阵作战英勇的情形。也作「大面」。
《國語辭典》:大面  拼音:dà miàn
传统戏剧角色中的净角。多饰地位较高、举止庄重的人。注重唱工。也称为「大花脸」。
《漢語大詞典》:大垂手
古舞名。又为乐府杂曲歌辞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六·大垂手 宋 郭茂倩 题解:“《乐府解题》曰:‘《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 隋 江总 《妇病行》曰‘夫壻府中趋,谁能大垂手’是也。又《独摇手》亦与此同。” 宋 强幼安 《唐子西文录记》:“ 张文昌 诗:‘上宫才人大垂手,愿君千年万年寿,朝出射麋暮饮酒。’古乐府《大垂手》《小垂手》《独摇手》,皆舞名也。”
《漢語大詞典》:凫钟(鳧鐘)
《周礼·考工记·凫氏》:“鳧氏为钟。”因以“鳧鐘”称作为乐器的铜钟。《旧唐书·音乐志三》:“笙歌籥舞属年韶,鷺鼓鳧鐘展时豫。” 明 胡其毅 《孔庙柏歌》:“鳧鐘鷺鼓出东房,割牲释菜罗酒浆。”
《漢語大詞典》:大司乐(大司樂)
周礼官名。又称大乐正。为乐官之长,以乐舞教国子。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國語辭典》:击瓯(擊甌)  拼音:jí ōu
瓯,瓦盆。击瓯是一种唐代盛行的娱乐,即在瓦盆中分别加入不等的水量,利用箸来敲击,以和节拍。唐。皇甫枚《飞烟传》:「善奏声,好文墨,尤工击瓯,其韵与丝竹和。」
《國語辭典》:击缶(擊缶)  拼音:jí fǒu
缶,瓦制的盆器,可作为乐器。击缶指敲击瓦盆,以打节拍。《诗经。陈风。宛丘》:「坎其击缶,宛丘之道。」《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某年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