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延陵人,一说湖州人,字幼正。包融子。玄宗天宝六年进士。累官至秘书监。与韩洄、元琇、李衡等皆出于刘晏门下。德宗贞元以后,相继掌天下财利。历汴东两税使,诸道盐铁等使,迁刑部侍郎、太常少卿,拜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工诗。与兄包何齐名,时称二包,又与父、兄号三包。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7?—792 字幼正,排行七,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父融,有文名。佶于玄宗天宝六载(747)登进士第,天宝末避地江南。代宗广德中至大历初入刘晏转运幕。大历中历官度支郎中、谏议大夫知制诰,十二年(777)坐与元载善贬岭南。十四年起为江州刺史,德宗建中元年(780)权领转运盐铁使,历江淮水陆运使、汴东水陆运盐铁使。贞元元年(785)入为刑部侍郎,改国子祭酒,二年知贡举。转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八年五月卒。生平见权德舆《祭故秘书包监文》、《新唐书·刘晏传》附、《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诗纪事》卷四〇。佶有诗名,与兄何并称二包,与李纾并称包李。权德舆称其诗:“雅韵超俗,清机入冥。立言大旨,为纲为纪。行中文质,不俚不俗。”(《祭故秘书包监文》)《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唐诗汇评
包佶(约727—792),字幼正,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开元诗人包融之子,天宝六载(747),登进士第。曾为转运使刘晏判官。大历中,累迁至谏议大夫。十二年,坐与元载厚善贬岭南。建中初,复授江州刺史,权领江淮盐铁转运。入为户部郎中,仍权领盐铁。三年,为右庶子、汴东水陆运两税盐铁使。贞元初,官刑部侍郎,迁国子祭酒,兼知贞元二年贡举。官终秘书监。佶与兄包何均能诗,时称“二包”。有集,梁肃为之序,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包佶字幼正,包融之子。登天宝六载杨护榜进士第,累官至秘书监。与刘长卿、窦叔向善。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
佶字幼正。润州延陵人。擢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老斫轮也。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
《唐诗品》
秘书心惊深郁,姿态深宏,五言排律可谓中唐作者,其他小诗,未见融悟。至如风雨乐章,开合感变,亦谐阴吕。少与兄何齐名,自予观之,卫有武公,鲁人不复称哲昆矣。
唐音癸签
大历诗家,包佶最有功名。德宗西狩日,佶领租庸盐铁,间道遣贡行在,王室赖以纾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苏州嘉兴人。任诸暨令,历尚书郎。隐临平山,与韦应物、鲍防、吕渭诸人往还。工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排行二十二,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肃宗至德、乾元间任诸暨令。代宗广德元年(763)至大历五年(770)间入浙东节度幕,与鲍防、严维等数十人联唱,结集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历仕祠部、仓部员外郎,使幕从事、检校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德宗贞元初归隐苏州临平山,与刺史韦应物唱酬甚密。十一年(795)尚在。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五、《宋高僧传》卷一七《神邕传》、《唐诗纪事》卷四七。《全唐诗》存诗11首、联句2首。
唐诗汇评
丘丹,生卒年不详,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丘为弟。大历中,任诸暨县令,与僧神邕、诗人皇甫曾、严维、吕渭等赋诗往复,为邑中故事。后官检校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入朝,为祠部、仓部员外郎。贞元中,返苏州,与刺史韦应物、韦夏卿唱和。《全唐诗》存诗十一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9—824 【介绍】: 唐僧。姓氏里居不详。少入法门,先参马祖道一,祖为立名天然。又师石头希迁禅师受戒法。居天台华顶三年,礼国一大师。宪宗元和中上龙门山,与庞居士、伏牛禅师为物外之交。曾于洛阳慧林寺燃木佛御寒,名震都下。十五年卜南阳丹霞山结庵。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9—824 姓氏居里不详,禅宗僧人。少习儒典,后转奉佛法。先参马祖道一,又师石头希迁,再诣马祖,寻入南阳丹霞山,转次居天台山莲华顶三载,又礼国一禅师。宪宗元和初,上龙门香山,与伏牛自在为莫逆交。曾于惠林寺焚木佛以御冬。元和十五年(820),再入丹霞山,世称丹霞和尚。穆宗长庆四年(824)卒。谥智通禅师。《祖堂集》卷四、《宋高僧传》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一四有传。《祖堂集》存其歌偈5首。《全唐诗续拾》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不知何许人。先以冠带见石头迁禅师于南岳。执㸑三年。始遂落发。复得戒于岳寺之希律师。即造江西大寂法会。大寂甚奇之。俄居天台华顶三年。寻诣径山。礼国一。元和中。登龙门香山。善伏牛禅师。尝客惠林寺。时天大寒。因取木佛像烧之。以自燠。或讥其拨无因果。曰吾欲以茶毗舍利尔。曰木头安从得舍利。然笑曰。若是则可更取几尊来焚。 元和三年。游洛阳晨。出横卧天津桥上。会留守郑公驺从过之。呵不为动。公使问何人。然徐仰视而应曰。无事僧。公异之。乃奉束帛袭衣。月给米面。自是归信者益众。十五年春。乃结庵南阳之丹霞山。以便林泉之乐。一日谒忠国师。先问侍者。国师在否。者云。在即在。只是不见客。然云。太深远生。者云。佛眼亦觑不见。然云。龙生龙子。凤生凤儿。国师睡起。者以告国师乃打十棒趁出。然闻之云。不谬为一国之师。明日却往礼拜。见国师。便展坐具。国师云。不用不用。然退步。国师云。如是如是。然却进前。国师云。不是不是。然绕国师一匝便出。国师云。去圣时遥。人多懈怠。三十年后。觅此汉也难得。 然访庞居士见女子灵照。取菜次。然云居士在否。女子放下菜篮。敛手立。然又云居士在否。女子提菜篮去。然上堂阿你浑家。切须保护一灵之物。不是你造作名貌得。更说什么荐与不荐。阿你自看。善巧方便。不从外得。善巧是文殊。方便是普贤。你更拟趁逐甚么物。如今学者。纷纷扰扰。皆是参禅问道。我此间。无道可脩。无法可證。若识得释迦只者凡夫。是阿你须自看取。莫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夜里暗双陆。赛采若为生。无事珍重。长庆四年六月。趣门人备汤沐曰。吾有远役。竟戴笠策杖蹑履。垂一足。未及地而逝。寿八十六。膳部员外郎镏轲撰碑文。谥智通塔号妙觉。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天然。不知何许人也。少入法门而性梗槩。谒见石头禅师默而识之。思召其自体得实者。为立名天然也。乃躬执爨凡三年始遂落饰。后于岳寺希律师受其戒法。造江西大寂会。寂以言诱之。应答雅正。大寂甚奇之。次居天台华顶三年。又礼国一大师。元和中上龙门香山。与伏牛禅师为物外之交。后于慧林寺遇大寒。然乃焚木佛像以禦之。人或讥之。曰吾茶毗舍利。曰木头何有。然曰。若尔者何责我乎。元和三年晨过天津桥横卧。会留守郑公出。呵之不去。乃徐仰曰。无事僧。留守异之。乃奉束素衣两袭月给米面。洛下翕然归信。至十五年春言。吾思林泉。乃入南阳丹霞山结庵。以长庆四年六月。告门人曰。备沐浴吾将欲行矣。乃戴笠策杖入屦垂一足。未及地而卒。春秋八十六。膳部员外郎刘轲撰碑纪德焉。敕谥智通禅师。塔号妙觉。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少入法门。谒见石头禅师。躬执爨三年。始遂落饰。后于岳寺希律师受戒法。造江西大寂。应答雅正。大寂甚奇之。次居天台华顶三年。又礼国一大师。元和中。上龙门香山。与伏牛禅师。为物外交。后于慧林寺遇大寒。然乃焚木佛像以禦之。人或讥之曰。我茶毗舍利。曰木头何有。然曰。若尔者何责我乎。元和三年晨过天津桥横卧。会留守郑公出。呵之不去。乃徐仰曰。无寺僧。留守异之。乃奉束素衣两袭。月给米面。洛下翕然归信。至十五年春。言吾思林泉。乃入南阳丹霞山结庵。以长庆四年六月。告门人曰。备沐浴。吾将欲行矣。乃戴笠策杖入。履垂一足。未及地而卒。春秋八十六。刘轲撰碑。敕谥智通。塔号妙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4—825 【介绍】: 唐常州晋陵人,字真存。排行第七。德宗贞元十六年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累历协律郎、殿中侍御史等职。宪宗元和五年,迁太子舍人。穆宗长庆二年,以驾部郎中充宣慰副使,随韩愈赴镇州宣慰王庭凑。使还,拜谏议大夫。官至谏议大夫。能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4—825 字真存,排行七。卒葬晋陵(今江苏常州),疑为晋陵人。德宗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后历协律郎、殿中侍御史等职。宪宗元和五年(810)迁太子舍人。穆宗长庆二年(822)以驾部郎中充宣慰副使,随韩愈赴镇州宣慰王庭凑,使还,拜谏议大夫。官终饶州刺史。生平事迹散见于白居易《故饶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并序》、《唐诗纪事》卷四五、《咸淳毗陵志》卷二六。《全唐诗》存诗1首。另韩愈《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诗,系吴丹作,“呈”字为衍文(详参《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一二引王元启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1 【介绍】: 唐汴州浚仪人,字仁辅。初事薛嵩为裨将。大历中,朱泚乱,率麾下四十骑至奉天,以定难功臣封东阳郡王。宪宗立,加御史大夫,授泾原四镇节度使,改封丹阳。卒谥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文明。韦孝宽六世孙。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擢明经,调安远令。复举《五经》高第。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迁容州刺史,教民耕织,兴学校,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丹上疏请诛辟,宪宗褒美,乃授丹剑南东川节度使。徙江南西道观察使,教民为瓦屋,筑堤捍江,治状第一。卒年五十八。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3—810 字文明,排行二十四,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少孤,从外祖颜真卿学。约代宗大历末登明经第,历官校书郎、咸阳尉。德宗贞元四年(788)为邠宁节度从事,征为太子舍人,历官起居郎、驾部员外郎、容州刺史。顺宗永贞元年(805)拜谏议大夫,宪宗元和元年(806)任晋绛观察使,封武阳郡公。二年徙江西观察使,五年八月卒。其生平事迹散见韩愈《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杜牧《江西观察使武阳韦公遗爱碑》与《新唐书》本传。丹与诗僧灵澈唱酬甚密。《全唐诗》录存韦丹诗2首。
刘丹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六百十九
丹。贞元十年官郢州长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0—814 【介绍】: 唐扶风平陵人,字丹列。窦牟弟。擢进士第,以处士客隐毗陵。德宗擢为左拾遗。与王叔文不合。宪宗即位,出为唐州刺史。李吉甫与群善,召为吏部郎中。及用人论不合,乃怨吉甫。坐事将诛,赖吉甫救得免。出为黔中观察使。迁容管经略使。召还道卒。与兄窦常、窦牟、弟窦庠、窦巩合著《窦氏联珠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5—814 字丹列,排行三,京兆金城(今陕西兴平)人,郡望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父叔向,有诗名。群隐居常州,从啖助门人卢庇习《春秋》。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征为左拾遗,迁侍御史、膳部员外郎。宪宗元和元年(806)出为唐州刺史,改山南东道节度副使。二年召为吏部郎中,迁御史中丞。三年出为黔中观察使,六年贬开州刺史,八年移容管经略使。九年召还朝,卒于路。生平事迹见褚藏言《窦群传》,新、旧《唐书》本传。今存《窦氏联珠集》5卷,收群及兄常、牟,弟庠、巩诗各1卷。《全唐诗》收入。
唐诗汇评
窦群(760-814),字丹列,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郡望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初,隐居毗陵。贞元十年,诏征天下隐居丘园不求闻达之士,郡守韦夏卿表荐之,不报。十八年,夏卿为京兆尹,复荐之,授左拾遗,迁侍御史知杂。永贞中,自驾部员外郎出为唐州刺史。元和初,入为吏部郎中,迁御史中丞。三年,与吕温、羊士谔摭拾宰相李吉甫阴事告之,辞多不实,贬黔中观察使。坐十洞蛮反,贬开州刺史,移容管经略使。诏还朝,道卒。大中中,褚藏言编群兄弟五人诗为《窦氏联珠集》,今存。《全唐诗》存诗二十三首。
全唐文·卷六百十二
偫字丹列。京兆金城人。贞元中以荐为左拾遗。宪宗朝累迁御史中丞。出为湖南观察使。元和九年卒于容管经略使。年五十五。赠左散骑常侍。

作品评论

唐诗纪事
群与兄常、牟、弟庠、巩,皆为郎,工词章,为《联珠集》行于时,义取昆弟若五星然。
韵语阳秋
唐窦常、牟、群、庠、巩兄弟五人,四人擢进士,独群客隐毗陵,因韦夏卿屡荐始入仕,皆诗人也。……兄弟中独群诗稍低,又不得举进士,而位反居上。巩诗有《放鱼诗》云“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岂非为群而言乎?
包陈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8前 【介绍】: 唐润州延陵人,一说湖州人。包佶子。以荫入仕,授华阴尉。累任使府,袭封丹阳郡公。历任雅州刺史、福王府长史、福王傅,以国子祭酒致仕。卒年五十七。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里不详。文宗开成三年(838)任宣州泾县令。重修东峰亭后,作诗纪其事。事迹及诗皆见嘉庆《泾县志》卷三〇,《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素习持犯之业。于亘文律师。文即省躬弟子也。甫于躬为孙。会稽诚律范之渊薮。盖昙一玄俨之唱。既高而和者寡矣。及甫而声尘愈起。迈于前烈。有允文者。又以匠手相之。故行事之际。宜甫之风能尚草也。咸通末年。门生智章传嗣至今。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丹甫者。不知何许人也。性多警达。言必刚直。讲授唯勤执持雅正。会稽风土律范渊府也。甫之唱导从之者。若玄金之就磁石焉。本习业于亘文律师法集。文即省躬之游夏也。甫即躬之嗣孙。顺正命章斡通秘赜。越自昙一玄俨之后。罕能追蹑。甫之声尘迈于前烈。然尔时允文匠手相部风行。甫介于大律之间行事之时。草从风偃焉。咸通末出门生智章等传讲。今亦法嗣存焉。或闻著手记。寻且未获。吁惜哉。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9—936 契丹主阿保机长子,本姓耶律氏,名倍,小字突欲,契丹迭刺部霞濑县人。初立为皇太子,复为东丹王。父死,其弟为帝,赞华遂于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奔后唐。赐姓东丹,更名慕华,授怀化军节度、瑞、慎等州观察处置等使。二年复赐姓李,名赞华。转义成、昭信节度使。清泰三年(936),末帝遣人杀之于洛阳。后晋高祖追赠为燕王。辽兴宗谥文献钦义皇帝,庙号义宗。生平见《新五代史》卷七二、卷七三,《辽史》本传,《资治通鉴》卷二七七至卷二八〇。赞华好学,通阴阳,知音律,兼精技术。工辽、汉文章,尝译《阴符经》。善画本国人物,如《射骑》、《猎雪图》、《千鹿图》,皆入宋秘府。《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1—938 【介绍】: 五代时吴国国君。杨行密子。初封丹阳郡公。兄杨隆演卒,即吴王位。乾贞元年称帝。天祚三年禅位于李昪。吴亡。次年被杀于丹阳,或云幽禁死。在位十七年。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1—938 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五代吴太祖杨行密第四子。武义元年(919)封丹阳县公。二年即吴王位。在位17年,国政皆为徐温、徐知诰父子控制。天祚三年(937)禅位于徐知诰(即南唐烈祖李昪),被尊为让皇帝。南唐烈祖升元二年(938)徙居润州丹阳宫。旋遇害。谥睿帝。《十国春秋》卷三有本纪。《五国故事》、《江表志》存诗1首,为移居润州途中作。《全唐诗》归南唐后主李煜名下。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八
溥。行密幼子。初封丹阳郡公。后继兄渭僭伪号。晋天福二年逊位于李昪。昪迁溥于润州。年馀以幽死。
萧乐音奴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奚人。字婆丹。通契丹文、汉文,善骑射击鞠。年四十始为护卫。参与平重元之乱,以功迁护卫太保。官至五蕃部节度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7—992 【介绍】: 宋扬州广陵人,字鼎臣。徐延休子。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徐锴并称二徐。五代时,仕吴为校书郎,仕南唐历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等。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历官给事中。左、右散骑常侍。淳化二年,贬静难军行军司马,卒于邠州。工诗文,精文字学。尝受诏与句中正等校订《说文解字》。有《骑省集》等。
全宋诗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著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于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于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四库本)、《四部备要》排印宋明州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备要本)、徐乃昌影宋重刊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简称徐本),参校《全唐诗》(中华书局排印本)、《玉壶清话》(中华书局排印本)所收诗。并从《东轩笔录》(中华书局排印本)等录得集外诗,编附卷末。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6—991 字鼎臣,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后迁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初仕吴为校书郎,后仕南唐。中主时,累迁祠部郎中、知制诰,历太子右谕德,迁中书舍人。后主时,除礼部侍郎,改尚书右丞、兵部侍郎、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部尚书。入宋为太子率更令、给事中。太平兴国八年(983),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991),贬静难军行军司马,卒。生平见李昉《东海徐公墓志铭》、马令《南唐书》卷二三、《宋史》卷四四一《十国春秋》卷二八。铉博学多才,工诗善文,文章淹雅,冠绝一时。与其弟锴齐名,号“二徐”。亦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文思敏速,凡有撰述,往往执笔立就。《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又精小学,好李斯小篆与八分。著作颇多,有《徐铉集》30卷、《稽神录》6卷,与汤悦合撰《江南录》10卷等。集多散佚,今存《骑省集》30卷。《全唐诗》存诗6卷,词2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句若干。
唐诗汇评
徐铉(916-991),字鼎臣,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十岁能文,与韩熙载齐名,人称“韩徐”。仕吴为校书郎。南唐中主时,试知制诰,为宋齐丘所诬,贬泰州司户。召为祠部郎中、知制诰,巡抚楚州屯田,因措置失宜流舒州,徙饶州。复召知制诘,迁中书舍人。后主时,历任礼兵二部侍郎、尚书右丞、吏部尚书等职。国亡,入宋,官太子率更令、左散骑常侍,贬靖难军行军司马,年。铉工诗能文,尤精小学,与弟锴齐名,时号“二徐”。宋雍熙中受诏校定《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有《骑省集》(一名《徐公文集》)三十卷,乃其婿吴淑所编,又《稽神录》六卷,均存。《全唐诗》编其在南唐时所作诗为六卷。
词学图录
徐铉(916-991) 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早年仕南唐,官至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二年(991)贬为静难行军司马,不久死在贬所。在南唐文章议论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又与弟徐锴俱精通文字学,号"大小徐"。曾与句中正等校订《说文解字》,增补19字入正文,又补402字附正文后,校订增补后《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长于书法,喜李斯小篆,隶书亦佳。有《篆书千文》、《成武王庙碑》,摹《峄山铭》、《大钲铭碑》等传世。诗平易浅切,近白居易诗风。文承晚唐骈俪之风,而体格孤秀。为李煜作墓志铭,立言得体,《宋文鉴》录。有《骑省集》(即《徐公文集》)30卷,由其婿吴淑编集。有《四部丛刊》影印黄丕烈校旧抄本30卷,附录1卷。另有近人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补遗》1卷、《校勘记》1卷。又有《稽神录》6卷,记神怪事,有《学津讨原》、《津逮秘书》。
全唐诗补逸
徐铉字鼎臣,广陵人。仕南唐,官至吏部尚书。随后主李煜归宋,累官散骑常侍。淳化三年坐贬卒,年七十六。(据李昉撰《故静难军节度行军司马检校工部尚书东海徐公墓志铭》)铉精小学,尤工篆隶,与弟锴俱有名于江左。补诗二首并句四。
全宋文·卷一五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仕吴,为校书郎。事南唐李璟,历官太子右谕德、知制诰、中书舍人。后主李煜嗣位,任礼部侍郎、尚书左丞、兵部侍郎、御史大夫、吏部尚书,充翰林学士。随后主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明年八月二十六日卒。铉长于为文,尤精小学,曾奉诏校定《说文》(存),著《质论》数十篇、《稽神录》二十卷(今存为六卷本)、文集三十卷(存)。《宋史》卷四四一《文苑传》三有传。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八
铉字丹臣。会稽人。初事吴。为校书郎。后事南唐。累授太子右谕德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后主时除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部尚书。随后主入宋。历左散骑常侍。贬静难行军司马。卒年七十六。

作品评论

五代诗话
江南冯延已曰:凡人为文,皆事奇语,不尔则不足观。惟徐公率意而成,自造精极,诗冶衍遒丽,具元和风律,而无淟涩纤阿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