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王丹
还丹
还丹七返
黄叶丹灶
蕉荔染黄丹
壮月牡丹
井春五经
九苞丹凤
九转丹
一枝丹桂(又作:丹桂 ...)
林下休官
马角望燕丹
毛延寿丹青
摩诘丹青
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令斸去,曰:「吾岂效儿女子耶?」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罗隐 牡丹花
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名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馀万言。……上使宗正以符节治王。未至,安自刑杀。
笃好儒学,兼占候方术。养士数千人,皆天下俊士。作《内书》二十二篇,又《中篇》八章,言神仙黄白之事,名为《鸿宝》。《万毕》三章,论变化之道,凡十万言。武帝以安辩博有才,属为诸父,甚重尊之。特诏及报书,常使司马相如等共定草,乃遣使,召安人朝。尝诏使为离骚经,旦受诏,食时便成,奏之,安每宴见,谈说得失。及献诸赋颂,晨入夜出,乃天下道书及方术之士,不远千里,卑辞重币请致之。于是乃有八公诣门,……遂授经三十六卷。药成,未及服。……八公使安登山大祭,埋金地中,即白日升天。……汉史秘之,不言安得神仙之道。恐后世人主,当废万机,而竞求于安道,乃言安得罪后自杀。
漫作琉璃碗,淮王误合丹。 岑参 成王挽砍
汉主存仙要,淮南爱道机。 崔融 和梁王众传张光禄是王子晋后身
梁国深文雅,淮王爱道仙。 张说 惠文太子挽歌二首之二
济北神如在,淮南药未成。 张说 河上公
心穷伏火阳精丹,口诵淮王万毕术。 李颀 送王道士还山
欲得淮王术,风吹晕已生。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
人说淮南有小山,淮王昔日此登仙。城中鸡犬皆飞去,山上坛场今宛然。 万楚 小山歌
羽化淮王去,仙迎太子归。 袁瓘 惠文太子挽歌
「九还七返,八归六居。」明·陆西星注:「九八七六者,金木水火之数,得药归鼎,则九者还,七者返,八者归,而六者居矣。」
乌府先生铁作肝,霜风捲地不知寒。犹嫌白发年前少,故点红灯雪里看。他日卜邻先有约,待君投劾我休官。如今且作华阳服,醉唱侬家七返丹。清·查慎行注引《参同契》:「九还七返。注云:『地二生火,天七成砂,魂魄相恋,砂火之精,反照鼎中,故曰七返。』」陈子微《七返灵砂论》:「七返七还,异名同体。返者是丹砂化为金,还者是金归于丹。第一返丹砂……第七返玄真绛霞砂。」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山。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鍊金鼎而方坚。
司马温公《诗话》曰:「魏野诗:『烧叶炉中无宿火,读书窗下有残灯。』而俗人易『叶』为『药』,不止不佳,亦和下句无气味。」鲁直曰:「老杜诗云:『黄独无苗山雪盛。』『黄独』者,芋魁小者耳,江南名曰土卵,两川多食之。而俗人易曰『黄精』,子美流离,亦未有道人剑客食黄精也。如渊明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浑成风味,句法如生成。而俗人易曰『望南山』,一字之差,遂失古人情状,学者不可不知也。」
作〈迎享送神诗〉遗柳民,伸歌以祀焉,而并刻之。柳侯,河东人,讳宗元,字子厚。贤而有文章。尝位于朝,光显矣,已而摈不用。其辞曰: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
山东人刻《金石录》于李易安后序,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不知壮月之出于《尔雅》〈八月为壮〉,而改为牡丹。凡万历以来所刻之书,多牡丹之类也。
相关人物
井丹字大春,扶风郿人也。少受业太学,通《五经》善谈论,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纷纷井大春。」性清高,未尝修刺候人。……隐闭不关人事,以寿终。
李充四部,井春五经。 李瀚 蒙求
《论语摘襄圣》:「凤有六像,九苞。一曰头像天,二曰目像日,三曰背像月,四曰翼像风,五曰足像地,六曰尾像纬。九苞,一曰头符命,二曰眼合度,三曰耳听达,四曰舌诎伸,五曰色彩光,六曰冠短周,七曰距锐钩,八曰音激扬,九曰腹文户。」
有鸟居丹穴,其名曰凤皇。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 李峤 凤
一转之丹,服之三年得仙。二转之丹,服之二年得仙。……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其转数多,药力盛,故服之用日少,而得仙速也。
太原闵仲叔者,世称节士,虽周党之洁清,自以弗及也。党见其含菽饮水,遗以生蒜,受而不食。建武中,应司徒侯霸之辟,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劳苦而已。仲叔恨曰:「始蒙嘉命,且喜且惧;今见明公,喜惧皆去。以仲叔为不足问邪,不当辟也。辟而不问,是失人也。」遂辞出,投劾而去。
九转欲成就,百神应主持。 刘禹锡 和乐天烧药不成命酒独醉
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 吕温 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
分明仙籍列清虚,自是还丹九转疏。 皮日休 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莫合九转大还丹,莫读三十六部大洞经。 卢仝 忆金鹅山沈山人二首
炉中九转炼虽成,教主看时亦自惊。 秦韬玉 投知己
九转丹成最上仙,青天暖日踏云轩。 赵嘏 喜张濆及第
空留华表千年约,才毕丹炉九转功。 郑璧 和袭美伤顾道士
三徵不起时贤议,九转终成道者言。 黄滔 寄罗郎中隐
相关人物
以对策上第,拜议郎。母忧去职。诜母病,苦无车,及亡,不欲车载柩,家贫无以韨马,乃于所住堂北壁外假葬,开户,朝夕拜哭。养鸡种蒜,竭其方术。丧过三年,得马八匹,舆柩至冢,负土成坟。未毕,召为征东参军。徙尚书郎,转车骑从事中郎。吏部尚书崔洪荐诜为左丞。及在职,尝以事劾洪,洪怨诜,诜以公正距之,语在洪传。洪闻而惭服。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帝笑。侍中奏免诜官,帝曰:「吾与之戏耳,不足怪也。」诜在任威严明断,甚得四方声誉。卒于官。子延登为州别驾。
东堂桂树:喻指科举及第。唐崔子向《上鲍大夫》:“东堂桂树何年折,直至如今少一枝。”
片玉:喻贤才。唐李咸用《悼范摅处士》:“安车未至柴关外,片玉已藏坟土新。”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罗隐 东归别常修
因悲远归客,长望一枝荣。 罗隐 省试秋风生桂枝
一枝丹桂未入手,万里苍波长负心。 罗隐 西京道德里
一枝何足解人愁,抛却还随定远侯。 罗隐 送泰州从事
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 罗隐 长安秋夜
因思一枝桂,已作断根蓬。 罗隐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
共许郤诜工射策,恩荣请向一枝看。 皇甫冉 送钱唐路少府赴制举
七叶汉貂真密近,一枝诜桂亦徒然。 杜牧 洛下送张曼容赴上党召
十年辛苦一枝桂,二月艳阳千树花。 伊璠 及第后寄梁烛处士
上国才将五字去,全家便待一枝归。 方干 送吴彦融赴举
东堂一枝在,为子惜年华。 司空曙 送乔广下第归淮南
碧霄知己在,香桂月中攀。 冷朝阳 送唐六赴举
月里岂无攀桂分,湖中刚爱钓鱼休。 可朋 赠方干
桂枝攀得献庭闱,何似空怀楚橘归。 姚鹄 和工部杨尚书重送绝句
有道期攀桂,无门息转蓬。 姚鹄 书情献知己
莲幕未来须更聘,桂枝才去即先攀。 方干 赠郑仁规
又期攀桂后,来赏百花繁。 畅当 春日过奉诚园
梯稳从攀桂,弓调任射莎。 李商隐 镜槛
南省兰先握,东堂桂早攀。 杜牧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相国崔公兼呈工部刘公
甲乙科攀桂,图书阁践蓬。 武元衡 长安秋夜怀陈京昆季
仙府色饶攀桂侣,莲花光让握兰身。 王传 和襄阳徐相公商贺徐副使君章绶
若无攀桂分,秖是卧云休。 贾岛 青门里作
同郡故人攀桂尽,把诗吟向泬寥天。 赵嘏 东望
桂攀明月曾观国,蓬转西风却问津。 高骈 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
王屋山人有古文,欲攀青桂弄氛氲。 杜牧 卢秀才将出王屋高步名场江南相逢赠别
不耕南亩田,为爱东堂桂。 于濆 思归引
东堂桂欲空,犹有收萤光。 于濆 感怀
见诵甘泉赋,心期折桂归。 刘商 送李元规昆季赴举
千钧何处穿杨叶,二月长安折桂枝。 刘商 送杨行元赴举
稍类冲天鹤,多随折桂人。 刘得仁 莺出谷
桂枝攀最久,兰省出仍初。 刘禹锡 伤韦宾客
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刘禹锡 送李中丞赴楚州
昆山如可得,一片伫为荣。 刘轲 玉声如乐
如何万里来,青桂看人折。 刘驾 送李殷游边
春风漫折一枝桂,烟阁英雄笑杀人。 司空图 榜下
圣代留昆玉,那令愧郤诜。 司马扎 送友人下第东游
试向昆山投瓦砾,便容灵沼濯埃尘。 周匡物 及第后谢座主
虽欣月桂居先折,更羡春兰最后荣。 周墀 贺王仆射放榜
登龙旧美无邪径,折桂新荣尽直枝。 姚鹄 及第后上主司王起
多此欢情泛鹢舟,桂枝同折塞同游。 姚鹄 和徐先辈秋日游泾州南亭呈三二同年
君子识不浅,桂枝忧更多。 孟郊 送别崔寅亮下第
桂枝妄举手,萍路空劳生。 孟郊 题从叔述灵岩山壁
一枝犹挂东堂梦,千里空驰北巷心。 孙定 寄孙储一作下笔醉中寄储
橘怀三个去,桂折一枝将。 岑参 送縢亢擢第归苏州拜亲
新登郤诜第,更著老莱衣。 岑参 送蒲秀才擢第归蜀
名登郤诜第,身着老莱衣。 岑参 送薛彦伟擢第东归
洛阳才子能几人,明年桂枝是君得。 岑参 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东堂桂树何年折,直至如今少一枝。 崔子向 上鲍大夫
桂枝家共折,鸡树代相传。 崔峒 奉和给事寓直
闻君折得东堂桂,折罢那能不暂归。 张氏 寄夫
几出东堂谢不才,便甘閒望故山回。 张蠙 抒怀
不须化作山头石,待我堂前折桂枝。 彭伉 寄妻
折桂早闻推独步,分忧暂辍过重江。 方干 上越州杨严中丞
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 方干 中秋月
高情不与俗人知,耻学诸生取桂枝。 方干 献王大夫
郤诜可要真消息,只向春前便得知。 方干 送王霖赴举
珍重郤家好兄弟,明年禄位在何方。 方干 送缙陵王少府赴举
安车未至柴关外,片玉已藏坟土新。 李咸用 悼范摅处士
鹄箭亲疏虽异的,桂花高下一般香。 李咸用 赠陈望尧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李商隐 及第东归次灞上欲寄同年
桂树一枝当白日,芸香三代继清风。 李商隐 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守戎
长乐遥听上苑钟,䌽衣称庆桂香浓。 李商隐 赠孙绮新及第
青桂本来无欠负,碧霄何处有因依。 李山甫 下第献所知二首
桂树既能欺贱子,杏花争肯采闲人。 李山甫 下第卧疾卢员外召游曲江
麻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生三两枝。 李山甫 赴举别所知
登龙兼折桂,归去当高车。 李端 元丞宅送胡浚及第东归觐省
片玉若磨唯转莹,莫辞云水入庐峰。 李群玉 劝人庐山读书
所嗟芳桂晚,寂寞对汀洲。 李群玉 岳阳春晚
霄汉春风棣萼开,桂枝攀尽贾家才。 李群玉 送唐侍御福建省兄
未折月中枝,宁随宋都鹢。 李群玉 送魏圭觐省
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 杜甫 同豆卢峰知字韵
礼闱曾擢桂,宪府既乘骢。 杜甫 哭长孙侍御
不得同晁错,吁嗟后郤诜。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弟兄各折一枝桂,还向岭头联影飞。 林藻 梨岭
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权德舆 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
桂枝尝遍折,棣萼更相鲜。 权德舆 奉和史馆张阁老以许陈二阁长爱弟俱为尚书郎伯仲同时列在南北省会于左掖因而有咏
名高折桂方年少,心苦为文命未通。 武元衡 戏赠韩二秀才
已献甘泉赋,仍登片玉科。 武元衡 送李正字之蜀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 武元衡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温庭筠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
君是烟霄折桂身,圣朝方切用儒珍。 王霞卿 答郑殷彝
桂折因同树,莺迁各异年。 白居易 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郑家林亭
共许郤诜工射策,恩荣请向一枝看。 皇甫冉 送钱唐路少府赴制举
桂树放教遮月长,杏园终待隔年开。 卢尚卿 东归诗
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 卢纶 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兼呈崔峒补阙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遗
郤诜为胄子,季札是乡人。 窦常 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词
之荆且愿依刘表,折桂终惭见郤诜。 窦牟 酬舍弟庠罢举从州辟书
之荆且愿依刘表,折桂终惭见郤诜。 窦牟 酬舍弟庠罢举从州辟书
丹桂竟多故,白云空有情。 罗隐 南康道中
应观法界莲千叶,肯折人间桂一枝。 罗隐 和禅月大师见赠
还被青青桂,催君不自由。 罗隐 商于驿与于蕴玉话别
红尘偶别迷前事,丹桂相倾愧后徒。 罗隐 寄徐济进士
不耕南亩田,为爱东堂桂。 罗隐 思归行
仙桂高高似有神,貂裘敝尽取无因。 罗隐 东归
难将白发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 罗隐 东归
邹律有风吹不变,郤枝无分住应难。 罗隐 东归别所知
丹桂无心彼此谙,二年疏懒共江潭。 罗隐 湘中赠范郧
抛掷红尘应有恨,思量仙桂也无端。 罗隐 西京崇德里居
六枝仙桂最先春,萧洒高辞九陌尘。 罗隐 送蕲州裴员外
当年忆见桂枝春,自此清途未四旬。 罗隐 酬寄右司李员外
荆璞献多还得售,桂堂恩在敢轻回。 翁承赞 喜弟承检登科
不爱春宫分桂树,欲教天子枉蒲轮。 翁洮 赠方干先生
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 胡曾 下第
位以穿杨得,名因折桂还。 薛业 晚秋赠张折冲
得意东归过岳阳,桂枝香惹蕊珠香。 袁皓 寄岳阳严使君
丹桂阻丹恳,白衣成白头。 许棠 投徐端公
丹霄空把桂枝归,白首依前着布衣。 许棠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谢八首
东堂曾受荐,垂白志犹坚。 许棠 陈情献江西李常侍五首
折桂文如锦,分忧力若春。 贯休 上宋使君
今日桂枝平折得,几年春色并将来。 贯休 闻许棠及第因寄桂雍
手中已有新春桂,多谢烟香更入衣。 郑谷 擢第后入蜀经罗村路见海棠盛开偶有题咏
化伫还珠美,心将片玉贞。 钱起 送张中丞赴桂州
直矜鹦鹉赋,不贵芳桂枝。 钱起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
名逃郤诜策,兴发谢玄文。 钱起 送李秀才落第游荆楚
片玉登科后,孤舟任兴行。 钱起 送虞说擢第东游
多才白华子,初擅桂枝名。 钱起 送郑巨及第后归觐
郤诜丹桂无人指,阮籍青襟有泪沾。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
郤堂流桂景,陈巷集车音。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
年年为献东堂策,长是芦花别钓矶。 韦庄 鄠杜旧居二首
谷水直言身不顾,郤诜高第转名香。 韩翃 别泛水县尉
全高南越蠹,岂谢东堂策。 颜真卿 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
芳桂君应折,沉灰我不然。 顾况 送韦秀才赴举
君兼莲幕贵,我得桂枝荣。 顾非熊 行经褒城寄兴元姚从事
东堂第一领春风,时怪关西小骥慵。 黄滔 寄杨赞图学士(学士与元昆俱以龙脑登选)
东堂岁去衔杯懒,南浦期来落泪频。 黄滔 新野道中
虽向东堂先折桂,不如宾席此时同。 黄颇 闻宜春诸举子陪郡主登河梁玩月
待折东堂桂,归来更苦辛。 齐己 赠孙生
相关人物
江西韦大夫丹与东林灵辙上人笃忘形之契。篇诗唱和,月四五焉。序曰:「……偶为《思归》绝句诗一首,以寄上人。法友谈玄,幸先达其深趣。」诗曰:「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已为平子归休计,五老岩前必共君。」辙公奉酬诗曰:「年老身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予谓韦亚台归意未坚,果为高僧所诮,历览前代,散发海隅者,其几人哉!」
相关人物
传书言:「燕太子丹朝于秦,不得去,从秦王求归。秦王执留之,与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乃得归。』当此之时,天地祐之,日为再中,天雨粟,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秦王以为圣,乃归之。」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唐·司马贞《史记索隐》〈燕丹子〉曰:「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丹乃仰天叹,乌头即白,马亦生角。」《风俗通》及《论衡校释》皆有此说,仍云「厩门木乌生肉足」。
乌头白:喻处境困难,或喻不可能之事。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乌头因感白,鱼尾为劳赪。”
相关人物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巳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好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
相关人物
王维字摩诘,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资孝友。开元初,擢进士,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擢右拾遗。历监察御史。母丧,毁几不生。服除,累迁给事中……维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客有以按乐图示者,无题识,维徐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
以神、妙、能、逸四等划分唐代画家,将王维列入「妙品上」,注明王维所画为「写真、山水、松石、树木」。
(2).指九转丹或其炼制秘诀。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寻玉尘於万里,守金灶於千年。三尸可度,九转难传。” 宋 苏辙 《唐修撰义问挽词》之一:“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镜花缘》第六回:“此草生於开闢之初,歷年既深,故功有九转之妙,洵为希世希珍。”
(3).指官秩相当于从三品。《南史·刘亨之传》:“ 亨之 出为 南郡 太守,帝谓尚书令 何敬容 曰:‘ 荆州 长史、 南郡 太守,皆是僕射出入。今者 亨之 便是九转。’”《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勋:十有二转为上柱国,比正二品;十一转为柱国,比从二品;十转为上护军,比正三品;九转为护军,比从三品。”
(4).九次迁官。《宋史·王安石传》:“ 慈圣 、 宣仁 二太后流涕谓帝曰:‘ 安石 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 观文殿 大学士知 江寧府 ,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按 宋 制,礼部侍郎须九次转官始至吏部尚书。 王安石 由礼部侍郎迳转吏部尚书,故云“超九转”。参阅《宋史·职官志九》。
(5).反复诵读。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我和他十载习兵书,九转能成诵。”
(6).反复翻转。《平山冷燕》第八回:“一霎时,心中就有千思万虑,肠回九转。”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四回:“ 元洪 数月以来,踌躇再四,受功忧乱,五内交萦,回肠九转,忧心百结。”
(2).指九转丹或其炼制秘诀。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寻玉尘於万里,守金灶於千年。三尸可度,九转难传。” 宋 苏辙 《唐修撰义问挽词》之一:“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镜花缘》第六回:“此草生於开闢之初,歷年既深,故功有九转之妙,洵为希世希珍。”
(3).指官秩相当于从三品。《南史·刘亨之传》:“ 亨之 出为 南郡 太守,帝谓尚书令 何敬容 曰:‘ 荆州 长史、 南郡 太守,皆是僕射出入。今者 亨之 便是九转。’”《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勋:十有二转为上柱国,比正二品;十一转为柱国,比从二品;十转为上护军,比正三品;九转为护军,比从三品。”
(4).九次迁官。《宋史·王安石传》:“ 慈圣 、 宣仁 二太后流涕谓帝曰:‘ 安石 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 观文殿 大学士知 江寧府 ,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按 宋 制,礼部侍郎须九次转官始至吏部尚书。 王安石 由礼部侍郎迳转吏部尚书,故云“超九转”。参阅《宋史·职官志九》。
(5).反复诵读。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我和他十载习兵书,九转能成诵。”
(6).反复翻转。《平山冷燕》第八回:“一霎时,心中就有千思万虑,肠回九转。”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四回:“ 元洪 数月以来,踌躇再四,受功忧乱,五内交萦,回肠九转,忧心百结。”
(2).《仪礼·大射》:“公将射……一小射正授弓拂弓,皆以俟于东堂。”后因以称习射的场所。《南史·庾悦传》:“初, 刘毅 家在 京口 ,酷贫,尝与乡曲士大夫往东堂共射。”
(3).指 晋 宫的正殿。 晋武帝 时 郤詵 于 东堂 殿试得第,后因以为试院的代称。 唐 王建 《送薛曼应举》诗:“子去 东堂 上,我归南涧滨。” 唐 李频 《送友人游蜀》诗:“ 东堂 虽不捷,西去復何愁。” 宋 王圭 《呈永叔书事》诗:“十五年前出门下,最荣今日预 东堂 。”参见“ 东堂桂 ”、“ 东堂策 ”。
(4). 宋 毛滂 的号。 清 钮琇 《觚賸·纫兰词》:“若 黄子鸿 所著《纫兰》别集,风流俊迈,非不可追响 东堂 ,齐踪 西麓 也。”
(2).折桂。喻登科及第。 唐 白居易 《东都冬日会诸同声宴郑家林亭》诗:“桂折应同树,鶯迁各异年。”参见“ 桂林一枝 ”。
2.牡桂的枝,可入药。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四。木部。桂》。
3.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用桂枝指月。唐。太宗〈辽城望月〉诗:「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