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行卷  拼音:xíng juàn
古代应试者于考前将自己的诗文写于卷轴内,呈给达官贵人冀求延誉介绍。唐。李商隐〈与陶进士书〉:「文尚不复作,况复能学人行卷耶?」宋。尤袤《全唐诗话。卷三。李播》:「有李生携诗谒之,播曰:『此吾未及第时行卷也。』」
《國語辭典》:中才  拼音:zhōng cái
中等的才质。《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夫以中才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文选。陆机。辩亡论下》:「借使中才守之以道,善人御之有术。」
《國語辭典》:中式  拼音:zhòng shì
1.符合规格。汉。桓宽《盐铁论。错币》:「吏近侵利,或不中式,故有薄厚轻重。」《东观汉记。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纪》:「又旧制上书,以青布囊素裹封,书不中式不得上。」
2.科举时代考试及格。《明史。卷七○。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清史稿。卷八九。礼志八》:「顺治初,会试中式举人集天安门考试。」
《國語辭典》:中式  拼音:zhōng shì
中国传统的式样。如:「中式餐点」。
分類:中国式样
《漢語大詞典》:文解
(1).入京应试的证明文书之类。科举乡试中式称举人,考中举人即由地方官给予文解发解入京,参加中央考试。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九:“戊申,詔选人文解不合式样,罪在发解官吏,举人落第,次年免取文解。” 宋 洪迈 容斋三笔·郡县主婿官:“本朝宗室袒免亲女出嫁,如婿係白身人,得文解者为将仕郎,否则,承节、承信郎。”文献通考·选举三:“工部侍郎 任赞 奏请诸色举人,不是家在远方水陵隔越者,逐处选宾从官僚中艺学精博一人,各於本贯,一例分明,比试,如非通赡,不许妄给文解。”
(2).公文。《元典章·兵部四·申台文字重封入递》:“各道遇有申臺文解,须要如法重封,入递转送。”《元典章·礼部一·表章主官校勘》:“校勘无差,具解进呈,仍於文解上开写撰文校勘官吏及复匣锁钥备细申呈。”
《國語辭典》:黄榜(黃榜)  拼音:huáng bǎng
天子所颁的诏书。以黄纸书写而成,故称为「黄榜」。《西游记》第九回:「朝廷颁下黄榜,诏开南省,考取贤才,孩儿意欲前去应试。」
《國語辭典》:会元(會元)  拼音:huì yuán
1.科举时会试考取第一名的人。《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一笑姻缘》:「得唐寅甚喜,许以会元。」《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如今就把一个会元,撇在地下,我也无心去拾他了。」
2.总要、汇要。多用于书名。如《五灯会元》。
《國語辭典》:得第  拼音:dé dì
考中、应试及第。科举考试取中须评定等第,因称中试为得第。《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等得会试过了榜发,王生不得第,却恋著那女子。」清。侯方域〈太常公家传〉:「宁津生自是诵应震文,而得第者四。」
《漢語大詞典》:连中(連中)
馆名。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冬十月,公游于 空泽 ,辛巳,卒于 连中 。” 杨伯峻 注:“ 杜 注:‘ 连中 ,馆名。’ 沈钦韩 补注引《名胜志》云:‘ 连中馆 在 空泽 后,遗址高二丈。’”
(1).连续命中。汉书·东方朔传:“上曰:‘善。’復使射他物,连中,輒赐帛。”亦指连续得到。 王邗华 等《民国名人罗曼史·沉怡夫妇新婚夜话》:“以后的数年中,居然一连生了五胎,五索未得男,连中五女。”
(2).谓科考连续中式。参见“ 连中三元 ”。
《國語辭典》:连中三元(連中三元)  拼音:lián zhòng sān yuán
1.三元,指解元、会元、状元,分别为科举制度下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连中三元」指接连在乡试、会试与殿试中考取第一名。明。沈受先《三元记》第二三出:「玉帝敕旨:谪下文曲星君与冯商为子,连中三元,官封五世。」
2.比喻接连获胜。如:「在益智问答比赛中,我连中三元,博得满堂掌声。」
《國語辭典》:春榜  拼音:chūn bǎng
科举时代进士试的榜单。因于春季发布,故称为「春榜」。唐。释齐己 送刘蜕秀才赴举诗:「都人看春榜,韩字在谁前?」宋。陈善《扪虱新话。上集。卷四。毕状元诗》:「当年春榜首闻名,对御如君有几人?」也作「春榜」。
《漢語大詞典》:走报(走報)
(1).奔往相告;驰报。 宋 苏轼 《东坡》诗之二:“家僮烧枯草,走报暗井出。”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东村西舍喧呼遍,牒书走报州与县。”
(2).专指向升了官或科举中式的人家里送喜报。 明 冯梦龙 《万事足·鬉角送画》:“一事无能专走报,十年流寓在京都。送报人叩头,恭喜二位老爷高陞,小人特来送报。”《歧路灯》第六回:“早有走报的,写了一张大官红纸,贴在 谭 宅大门。”
《國語辭典》:省元  拼音:shěng yuán
宋代称礼部进士第一名。《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后来吕省元做宣和讲篇,说得宣和过失最是的当。」
《國語辭典》:中装(中裝)  拼音:zhōng zhuāng
中国式的服装,相对于西装而言。也称为「中服」。
《國語辭典》:新科  拼音:xīn kē
1.新制定的科律。《三国志。卷一二。魏书。何夔传》:「是时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又收租税绵绢。」宋。苏轼〈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诗:「知君不久留,治行中新科。」
2.科举时代称本年考试及第的人。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五。科场》:「近来新科进士选期未及者,多以给假省亲省墓为辞,得暂归里。」
《漢語大詞典》:黄金榜
黄榜,殿试后朝廷发布的中式者名单。 金 张大节 《同新进士吕子成辈宴集状元楼》诗:“ 龙津桥 上黄金牓,三见门生是状元。”一本作“ 黄金榜 ”。
《漢語大詞典》:第名
(1).评定名次。 宋 张先 《感皇恩》词:“第名天陛首 平津 ;东堂桂,重占一枝春。”按, 平津 乃 汉 公孙弘 封侯名,以对策名列第一。
(2).列上名字。谓科举中式。 宋 叶适 《孙永叔墓志铭》:“君负其能,踏省门五六,然终不得第名於进士,髮谢齿落,遂至槁死,知者皆为君歉惜。”
《國語辭典》:登龙门(登龍門)  拼音:dēng lóng mén
龙门位于黄河上游,其流甚急。古代传说鲤鱼登此门即化为龙。典出《太平广记。卷四六六。龙门》。后以登龙门比喻考试及第或由微贱变为显贵。《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是时朝庭日乱,纲纪颓陀,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也作「跳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