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静宜大学(静宜大学)  拼音:jìng yí dà xué
私立大学之一。前身为民国九年于河南开封创设的静宜女子中学,四十五年在台成立私立静宜女子专科学校,五十二年改制为私立静宜女子文理学院,七十八年正式改名为「静宜女子大学」,成为全国唯一的女子综合大学。八十二年教育部核准改名为「静宜大学」,男女兼收。设有文、理、管理三个学院。现址位于台中市沙鹿区。
《国语辞典》:拉格罗夫(拉格罗夫)  拼音:lā gé luó fū
Selma Lagerlof
人名。(西元1858~1940)瑞典女作家。曾任中学教师,后专事写作。西元一八九一年以描述乡土传说和农园生活的贝尔林格的故事而声名大噪。一九○九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重在启发完美的人生主义,著有《盖斯达沉浮录》、《不见的链》、《耶路撒冷》等。也译作「拉革勒夫」。
《国语辞典》:基本学科(基本学科)  拼音:jī běn xué kē
学校里的主要学科。一般中学多指国文、英文、数学等科目。
《国语辞典》:小留学生(小留学生)  拼音:xiǎo liú xué shēng
指国小至高中学龄,即出国念书的学生。如:「小留学生常因在外乏人照顾,衍生了许多问题。」
《國語辭典》:红卫兵(紅衛兵)  拼音:hóng wèi bīng
红卫兵意指保卫毛主席的红色卫兵,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由大学与中学生组成的青年团体。西元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学子纷纷自称红卫兵,他们身著绿军服、臂戴红袖章、手持红宝书(《毛语录》),进行全国性的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运动,对传统文化造成摧残。据信红卫兵是毛泽东用以铲除异己的力量。
《漢語大詞典》:必修课
与“选修课”相对。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通常包括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
《國語辭典》:初级中学(初級中學)  拼音:chū jí zhōng xué
旧制小学毕业后所升入的学校,修业期限为三年。今改为国民中学,属义务教育。简称为「初中」。
《國語辭典》:普通教育  拼音:pǔ tōng jiào yù
1.为所有民众所提供的基础教育。
2.有别于职业教育的一般教育,如普通型高级中等学校所提供的教育。
3.有别于特殊教育的一般教育。
《漢語大詞典》:李仁堂
(1930- )电影演员。山东诸城人。中学毕业后参加文工团。1975年后曾任河北省话剧院副院长、河北省剧协副主席。1980年起任北影厂演员。因主演影片《泪痕》,获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主演的影片还有《创业》《元帅之死》《子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