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准(中準)
符合水准。庄子·天道:“水静则明烛鬚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 王先谦 集解:“其平与準相中,故匠人取法焉,谓之水平。”
见“ 中準 ”。
《国语辞典》:部会(部会)  拼音:bù huì
称中央政府各部及其直属机构。如:「立法院开会时,中央各部会首长都需列席备询。」
《漢語大詞典》:台兵(臺兵)
古代指由代表中央政府的行台派出的军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凡朝廷遣大臣督诸军於外,谓之行臺。自臺出师,谓之臺兵。”参见“ 行臺 ”。
《國語辭典》:行台(行臺)  拼音:xíng tái
1.大吏出巡时所驻的地方。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只因省亲心急,不得到行台亲谢。」《官场现形记》第一八回:「其时城内早经预备,把个总督行台,做了钦差行辕。」也作「行辕」。
2.临时搭建的戏台。《红楼梦》第八五回:「就在贾母正厅前,搭起行台。」
3.职官名。指置于外州的尚书省。本专主军事,后始兼理民事,唐废。元有行御史台,监临诸省。也称为「行治」。
《漢語大詞典》:贡楛(貢楛)
进贡以楛木为干的箭。语出国语·鲁语下:“昔 武王 克 商 ,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於是 肃慎氏 贡楛矢。”后借指向中央政府纳贡之使。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重译接武,贡楛盈庭。”
《漢語大詞典》:十二卿
古代中央政府十二个高级官职。古有九卿, 南朝 梁武帝 天监 七年增为十二卿,即太常、宗正、司农、太府、少府、太仆、卫尉、廷尉、大匠、光禄、鸿胪、太舟。隋书·百官志上:“ 梁 初犹依 宋 、 齐 ,皆无卿名。 天监 七年,以太常为太常卿,加置宗正卿……凡十二卿,皆置丞及功曹、主簿。”参阅通典·职官七
《漢語大詞典》:商部
清 末中央政府成立的掌管通商及运输等事务的部门。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务》:“欲求利国,先祛二弊;欲祛二弊,先自上始。必乃于六部之外,特设一商部,兼辖南北洋通商事宜。”
《漢語大詞典》:饷鞘(餉鞘)
旧时地方政府装盛送缴中央政府的税收银两所用的木筒。遂以指缴纳的税款。《清会典事例·兵部一四五·驿费二》:“又奏定,各省驛递运送餉鞘等项,额夫不敷,雇觅民夫,以百里为一站,每名每站给银一钱。”《清会典事例·兵部一六○·疆护》:“嗣后凡解送餉鞘,如係经由大道,知会地方官弁护送。”
《国语辞典》:联邦政府(联邦政府)  拼音:lián bāng zhèng fǔ
联邦体制国家的中央政府组织。如:「联邦国在国际交往上,以联邦政府为主体。」
《国语辞典》:利率政策  拼音:lì lǜ zhèng cè
中央政府为直接影响市场利率、间接调节通货供需量,而采取提高利率或降低利率的政策。
《国语辞典》:司法行政部  拼音:sī fǎ xíng zhèng bù
中央政府行政院的一部,掌理全国司法行政事务,并监督最高法院检察署及高等法院以下各级法院。分设民事、刑事、监狱、总务等司。今改称为「法务部」。
《国语辞典》:审核红皮书(审核红皮书)  拼音:shěn hé hóng pí shū
监察院审计部所提出的中央政府总决算的审核报告。
《国语辞典》:蒙藏委员会(蒙藏委员会)  拼音:méng zàng wěi yuán huì
中央政府行政院所属的机关。掌理蒙古、西藏之行政及兴革事项。设有蒙事处、藏事处。
《国语辞典》:考试院考选部(考试院考选部)  拼音:kǎo shì yuàn kǎo xuǎn bù
中央政府的行政机关之一,隶属于考试院。掌理全国考选行政事项,包括办理考选公务人员、专门技术人员,及组织典试委员会,举行考试等。设有考选规划司、高普考试司、题库管理处等。
《国语辞典》:考试院铨叙部(考试院铨叙部)  拼音:kǎo shì yuàn quán xù bù
中央政府的行政机关之一,隶属于考试院。掌理公务人员的任免、铨叙、考绩、级俸、升迁、保障、褒奖、抚恤、退休等事项,及各级人事管理机构的指挥监督。设有法规司、铨审司等。
《国语辞典》:监察院审计部(监察院审计部)  拼音:jiān chá yuàn shěn jì bù
中央政府的行政机关之一,隶属于监察院。行使审计权,掌理审核、考核、稽察、核定政府所属全国各机关的财务及会计事务。设有五个厅、审计官、覆审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