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8,分14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下一页
高文虎(字 炳如、炳儒 )
余崇龟(字 景望 )
宋之瑞(字 伯嘉 号 樵隐 )
张伯垓(字 德象 )
邵文炳(字 晦夫 )
谢源明(字 用光 )
宇文绍节(字 挺臣 忠惠 )
蔡幼学(字 行之 文懿 )
章良能(字 达之 )
任希夷(字 伯起 号 斯庵 宣献 )
雷孝友(字 季仲 )
莫子纯(字 粹中 )
李大异(字 伯珍 )
范之柔(字 叔刚 清宪 )
其它辞典(续上)
傅伯寿(字 景仁 )高文虎(字 炳如、炳儒 )
余崇龟(字 景望 )
宋之瑞(字 伯嘉 号 樵隐 )
张伯垓(字 德象 )
邵文炳(字 晦夫 )
谢源明(字 用光 )
宇文绍节(字 挺臣 忠惠 )
蔡幼学(字 行之 文懿 )
章良能(字 达之 )
任希夷(字 伯起 号 斯庵 宣献 )
雷孝友(字 季仲 )
莫子纯(字 粹中 )
李大异(字 伯珍 )
范之柔(字 叔刚 清宪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傅伯寿,字景仁,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居晋江(今福建泉州)。自得子。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乾道八年(一一七二)再举博学宏词科。淳熙二年(一一七五)为著作佐郎,迁著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历知道州、漳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除礼部郎中(《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六一)。三年,出为江南东路转运副使。五年,改两浙西路提点刑狱(《景定建康志》卷二六)。以韩侂胄荐,召除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宁宗庆元中出知建宁府。嘉泰二年(一二○二),为翰林学士。三年,为吏部尚书,兼秘书省检阅文字,兼实录院修撰(《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二九)。《宋史翼》卷四○有传。今录诗七首。全宋文·卷六二六三
傅伯寿,字景仁,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登隆兴元年进士第,复中乾道八年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丞、著作郎、尚书司封郎,出知道州、漳州。光宗即位,入为朝散大夫、礼部郎中、实录院检讨官,出为浙西提刑。复入,除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宁宗庆元初,拜翰林学士,迁礼部尚书,以徽猷阁学士出知建宁府。嘉泰中,复为翰林学士。知制诰。三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辞不拜,除在京宫观,卒。嘉定初,臣僚奏论其谄附韩侂胄,追三官。见《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宋宰辅编年录》卷二○,《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宋史翼》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炳如,一作炳儒。高闶从子。闻见博洽,多识典故。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调吴兴主簿。孝宗朝为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与修《四朝国史》。擢将作丞兼实录院检讨官,修《高宗实录》。又兼玉牒所检讨官,修《神宗玉牒》及《徽宗玉牒》。宁宗即位,历迁国子祭酒、中书舍人、实录院同修撰、同修国史等职。依附韩侂胄,与胡纮力诋朱熹道学为伪学,文人学士遭摈斥者颇众。拜翰林学士兼侍读、实录院修撰、修国史。除华文阁学士、知建宁府。后以台臣言夺职。全宋诗
高文虎,字炳如,四明(今浙江宁波)人。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调吴兴县主簿。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以国子正兼国史院编修官。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擢将作监兼实录院检讨官、玉牒所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军器少监。二年,为国子司业,迁祭酒。三年,以中书舍人兼实录院同修撰。五年,拜翰林院学士兼侍读。出知建宁府,以事夺职,卒。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宋史》卷三九四有传。今录诗十二首。全宋文·卷五四一一
高文虎,字炳如,一云字炳儒,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闶从子。绍兴三十年进士。累迁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与修《四朝国史》。出知建昌军。擢将作丞兼实录院检讨官,修《高宗实录》;又兼玉牒所检讨官,修《神宗玉牒》、《徽宗玉牒》。宁宗即位,迁军器少监兼将作监,迁国子司业兼学士院权直,除中书舍人兼祭酒,迁兵部侍郎,拜翰林学士兼侍读,除华文阁学士、知建康府。丐祠,提举太平兴国宫。文虎以博洽自负,与胡纮共攻道学,久司学校,凡言性命道德皆绌之。后以台臣言夺职,卒。著作今存《蓼花洲闲录》一卷。见《宋史》卷三九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0—1210 【介绍】: 宋兴化军仙游人,字景望。余元一弟。孝宗淳熙五年进士。历官秘书丞,值韩侂胄执政,欲委以要任,坚乞补外,出知江州。侂胄败,除监察御史。金人以索取侂胄首级为和议条件,众臣皆以为可,崇龟独以为辱国,遂不附议。官至兵部侍郎。全宋文·卷六四四○
余崇龟(一一五○——一二一○),字景望,兴化军仙游(今福建仙游)人。淳熙五年进士。不附韩侂胄,出知江州。庆元中为司农寺丞,后为监察御史,终于兵部侍郎。嘉定三年卒,年六十一。见《莆阳文献传》卷三四,《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三一、选举二二之一三,《宋元学案》卷六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宋之瑞,字伯嘉,号樵隐(《天台续集别编》卷五),天台(今属浙江)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乾道八年(一一七二)为江阴军教授(明嘉靖《江阴县志》卷一二)。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除宗正寺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一之三八)。十五年,为秘书丞。十六年,都大提点坑冶铸钱。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使金(同上书职官五一之三七)。历枢密院检详文字、大理少卿,出提举福建常平、提点刑狱。宁宗庆元二年(一○九六)为秘书少监,迁中书舍人,兼实录院同修撰。五年,知宁国府,徙知泉州(清康熙《宁国府志》卷九)、江陵府。嘉定初,以龙图阁待制致仕(《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三七)。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九。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五八二六
宋之瑞,字伯嘉,号樵隐,台州天台(今浙江天台)人。隆兴元年进士。淳熙十三年为宗正寺丞。绍熙二年由户部郎中试吏部尚书,四年为大理少卿,改提点刑狱。庆元二年二月除秘书少监,四月任中书舍人兼实录院修撰。复知泉州。嘉泰二年知宁国府,又知江陵府。嘉定二年以宝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以通奉大夫、龙图阁待制致仕(《嘉定赤城志》作以光禄大夫致仕)。见《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九,《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一之三七、职官五五之二六、职官七四之一○、职官七四之一二、职官七四之三二、职官七四之三七、选举一一之三八,《宋史》卷三六、一七三、三九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伯垓,字德象,嘉兴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南宋馆阁录》卷九)。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任干办审计司(《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二)。十一年,主管官告院(同上书选举二二之六)。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知徽州(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知绍兴府(《嘉泰会稽志》卷二)。五年,以中书舍人兼实录院同修撰(《南宋馆阁录》卷九)。官至吏部尚书(清光绪《嘉兴府志》卷四四)。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五四○二
张伯垓,字德象,嘉兴(今浙江嘉兴)人。绍兴三十年进士。淳熙间历干办行在诸军审计司、都监进奏院,出知嘉州。绍熙间知徽州。庆元中为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兼侍讲,出知绍兴府、提点两浙刑狱。嘉定中历吏部侍郎、吏部尚书。见《宋会要辑稿》礼四九之七○、礼四九之八二、职官六之七二、职官七二之四九、选举二一之二、选举二二之六,《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嘉泰会稽志》卷二,《宋诗纪事补遗》卷四五。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七七一
邵文炳,字晦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隆兴元年进士,为于潜令,力兴水利。累迁秘书丞、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实录院同修撰。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九,《咸淳临安志》卷五一,《宋会要辑稿》礼四九之九四。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六○○
谢源明,字用光,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绍兴三十年登进士第。淳熙中历知衢州、信州。绍熙中为户部郎官,左司谏,知温州。庆元元年以直焕章阁除浙东提刑,改知临安府,二年为中书舍人,三年为吏部侍郎。五年,除工部尚书兼给事中。为台谏论罢。久之,起知夔州,移兴元府。嘉泰二年就除四川制置使。嘉定八年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见《宋会要辑稿》礼四九之五八、礼四九之七○、礼四九之八九、职官七四之一九、职官七四之三一、职官七五之七、选举二二之九、食货六二之四八,《两朝纲目备要》卷五、八,《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二,《宋史》卷四○一,《会稽续志》卷二,《咸淳临安志》卷四八,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五、三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四、一一五,《南宋制抚年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3 【介绍】: 宋成都广都人,字挺臣。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累除宝谟阁待制、知庐州。至郡,时韩侂胄方议用兵,绍节修城造寨为固御计。召为兵部侍郎,寻出知镇江府。吴曦据蜀,绍节言安丙素怀忠义,若授以密旨,必能讨曦成功。大臣用其言,使丙诛曦。历仕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卒谥忠惠。全宋诗
宇文绍节(?~一二一三),字挺臣,广都(今四川双流东南)人。第进士。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为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一二)。嘉泰二年(一二○二),迁左司谏兼侍讲(同上书职官六之七二)。开禧二年(一二○六),知镇江府(《宋中兴学士院题名》)。三年,知江陵府(《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四一)。嘉定五年(一二一二),签书枢密院事(同上书礼二七之一三)。六年卒(同上书职官七八之六二)。《宋史》卷三九八有传。全宋文·卷六三五八
宇文绍节(?——一二一三),字挺臣,成都府广都(今四川成都东南)人。本为宇文虚中族孙,虚中及子师瑗使北死,孝宗悯之,以绍节为师瑗子,补官仕州县。第进士,累迁宝谟阁待制、知庐州。召还,为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知镇江府。权兵部尚书,试吏部尚书,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嘉定六年卒,赠少师,谥忠惠。见《宋史》卷三九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4—1217 【介绍】: 宋温州瑞安人,字行之。孝宗乾道八年进士。尝从陈傅良学。任广德军教授,除敕令所删定官。光宗时,历武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立,韩侂胄执政,力请外补,出为提举福建常平。被劾与朱熹交往过密,罢奉祠八年。召为吏部员外郎。侂胄死,弹徼韩党勘。除龙图阁待制、知泉州,徙建康府、福州。入为权兵部尚书兼修玉牒官。留意当朝国史,尝续司马光《公卿百官表》。有《国朝编年政要》、《国朝实录列传举要》等。今存《育德堂奏议》。全宋诗
蔡幼学(一一五四~一二一七),字行之,瑞安(今属浙江)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光宗绍熙间为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出提举福建常平茶事。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以事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六七)。闲居八年,召为吏部郎官,嘉定元年(一二○八)迁中书舍人兼侍讲(同上书职官六之七三)。二年,试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兼侍读(同上书崇儒七之二九),出知泉州(《宋中兴学士院题名录》)。历知建康府、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十年卒,年六十四。有《西垣集》,已佚。事见《水心集》卷二三《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今录诗六首。全宋文·卷六五七○
蔡幼学(一一五四——一二一七),字行之,温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少从陈傅良学。登乾道八年进士第,教授广德军、潭州。光宗立,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宁宗即位,韩侂胄用事,力求外补,特除提举福建常平。坐与朱熹关系密切,为御史劾罢,奉祠凡八年。开禧中,召为吏部员外郎,迁国子司业、宗正少卿,皆兼权中书舍人。侂胄诛,迁中书舍人兼侍讲。嘉定初兼直学士院,除刑部、吏部侍郎。以龙图阁待制出知泉州、福州,进福建安抚使。升宝谟阁直学士、权兵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嘉定十年卒,年六十四,谥文懿。著有《春秋解》、《国朝编年政要》、《育德堂集》等多种,存世者仅《育德堂外制》五卷、《育德堂奏议》六卷。见《宋史》卷四三四本传,孙诒让《温州经籍志》。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章良能(?~一二一四),字达之,丽水(今属浙江)人,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清光绪《处州府志》卷一六)。宁宗庆元六年(一二○○)为枢密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嘉泰元年(一二○一)除起居舍人(以上《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开禧二年(一二○六)为宗正少卿(《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三七)。嘉定元年(一二○八)直学士院兼侍讲(同上书崇儒七之二七)。官至参知政事。七年卒(同上书职官七八之六三)。著有《嘉林集》(《吴兴诗存》二集卷七),已佚。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六五九五
章良能(?——一二一四),字达之,处州丽水(今浙江丽水)人。登淳熙五年进士第,历官著作佐郎、枢密院编修官、起居舍人、礼部侍郎、直学士院。除御史中丞、兼侍读,迁中大夫。嘉定二年除同知枢密院,六年除参知政事,七年正月卒于位。著有《嘉林集》。见《宋中兴学士院题名录》,《宋宰辅编年录》卷二○,《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宋诗纪事》卷五五,《全宋词》二一二五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徙居邵武,字伯起,号斯庵。任伯雨曾孙。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曾从朱熹学,熹称为开济士。宁宗开禧初,为礼部尚书,奏为周敦颐、程颢、程颐赐谥。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寻提举临安洞霄宫。卒谥宣献。全宋诗
任希夷(一一五六~?),字伯起,号斯庵。伯雨曾孙。其先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徙居邵武(今属福建)。弱冠登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第(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八)。调浦城簿、萧山丞。宁宗开禧初为太常寺主簿。嘉定四年(一二一一),以宗正丞兼太子舍人。累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十二年,签书枢密院事,十三年,兼参知政事(《宋史》卷四○《宁宗本纪》)。十四年,出知福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八之六三)。卒谥宣献。有《斯庵集》,已佚。《宋史》卷三九五、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三有传。 任希夷诗,据《锦绣万花谷》、《全芳备祖》等书所录,编为一卷。全宋文·卷六四三五
任希夷(一一五六——?),字伯起,号斯庵,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伯雨四世孙,徙居邵武。从朱熹学。登淳熙二年进士第,调建宁府浦城簿。开禧初,主太常簿,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嘉定十二年自吏部尚书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次年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罢,提举洞霄宫。卒谥宣献。希夷刻意问学,笃信力行,甚为朱熹所重。著有《斯庵集》。见《宋史》卷三九五本传,《宋宰辅编年续录》卷二,嘉靖《邵武府志》卷八。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大异,字伯珍,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大性弟。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历刑工部架阁文字、太学正、将作监主簿、司农寺丞。宁宗即位,出为夔州路转运判官(《两朝纲目备要》卷九)。嘉泰三年(一二○三),召除秘书监,四年,为中书舍人(《南宋馆阁续录》卷七)。迁右谏议大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七二)。因与韩侂胄不合,罢(《宋史》卷四七四《韩侂胄传》)。嘉定元年(一二○八)知平江府,三年,知建康府(《吴郡志》卷一一)。归居豫章(《水心集》卷一○《风云堂记》)。事见《宋史》卷三九五《李大性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六二七一
李大异,字伯珍,其先端州四会(今广东四会)人,徙洪州新建(今江西南昌)。大性弟。登乾道八年进士,绍熙初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历国子正、太学正,迁将作监主簿。庆元五年为广西安抚使、知静江府。嘉泰中为秘书监,兼权中书舍人。开禧元年,以右谏议大夫兼侍讲。补外,历知平江府、建宁府,嘉定六年罢。见《宋史》卷三九五《李大性传》,《吴郡志》卷一一,《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七二、礼四九之八五,雍正《广西通志》卷五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徙居昆山,字叔刚。范纯祐曾孙。孝宗乾道八年进士。宁宗嘉定初,拜监察御史。累擢刑、礼二部尚书。奉亲事君,一以范仲淹为法。后封昆山县开国子。卒谥清宪。全宋文·卷六三五四
范之柔,字叔刚,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徙昆山,纯祐曾孙。乾道八年进士。庆元中知富阳县,嘉定初拜监察御史,累擢中书舍人,历礼、刑二部尚书、太子詹事。卒赠特进、端明殿大学士,谥清宪。见《宋会要辑稿》崇儒七之三二、选举二二之二四,《南宋馆阁续录》卷九,《淳祐玉峰志》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