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正宣
唐 制,诏令由中书省拟定,门下省进画,尚书省奉行。完备此项手续的宣命为正宣。以别于皇帝口谕、亲书或宫中径发而不通过外廷的敕书。旧唐书·肃宗纪:“此缘军国务殷,或富口敕处分。今后非正宣,并不得行用。”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二年:“如非正宣,并不得行。” 胡三省 注:“正宣,宣命。凡出宣命,有底在中书,可以检覆,谓之正宣。”
《漢語大詞典》:宣头(宣頭)
晚 唐 枢密使自禁中受诏,出付中书省,称为“宣”。至 五代 后唐 时,不由中书省,直接发至枢密院者亦称为“宣”,小事则发“头子”,又称“宣头”。见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 南唐 李中 碧云集中有《己未岁冬捧宣头离下蔡》《捧宣头许归侍养》等诗题。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己卯,降空名宣头、札子各一百道,锦袄子、金银带各二百,下 狄青 以备赏军功。”金史·百官志四:“故国初与空名宣头付军帅,以为功赏。”
《漢語大詞典》:右垣
即右掖。 唐 时指中书省。 唐 苏源明 《秋夜小洞庭离宴诗》序:“君公行当挥翰右垣,岂止典胄米廩邪?”参见“ 右掖 ”。
《漢語大詞典》:右掖
(1). 唐 时指中书省。因其在宫中右边,故称。掖,皇宫的旁垣或边门。 唐 李乂 马怀素 《中宗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鯫生侍从忝 王 枚 ,右掖司言实不才。” 唐 韩愈 《和崔舍人咏月》:“右掖连臺座,重门限禁扃。”
(2). 明成祖 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明史·兵志一:“ 成祖 增京卫为七十二。又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亦谓之五军。”参见“ 五军 ”。
《漢語大詞典》:省庭
中书省内的厅堂。元史·祭祀志四:“是日质明,有司设金椅於省庭,一人执红罗繖立於其左。”
《漢語大詞典》:六押
唐 制,中书省舍人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见新唐书·百官志二。后因以“六押”为中书舍人之别称。 宋 苏轼 《答彭舍人启》:“然而宪臺省闥,无预於文词,儒舘学宫,不关於政理,惟此六押之任,要须二者之长。”
《漢語大詞典》:鸾渚(鸞渚)
即鸾台。门下省的别称。因中书省又称凤池,门下省与之相对,故称。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暨皇家之建国也,乃别置史馆,通籍禁门。 西京 则与鸞渚为邻, 东都 则与凤池相接。” 唐 李峤 《为王方庆让凤阁侍郎表》:“下神畿而入仙禁,未变葭灰。自鸞渚而游凤池,仅彫蓂叶。”
《漢語大詞典》:鹓池(鵷池)
(1).朝官聚合之所。指朝廷。《隋书·隐逸传·崔赜》:“ 汉 则 马迁 、 萧望 , 晋 则 裴楷 、 张华 ,鸡树腾声,鵷池播美。”
(2).凤池。 唐 代指中书省。 唐 王勃 《上绛州上官司马书》:“青皋独唳,望鸿渐而翻霞;丹穴高鸣,对鵷池而矫雾。”
《漢語大詞典》:紫微省
唐 开元 元年取天文紫微垣之义,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省中种紫薇花,故亦称紫薇省。 宋 陆游 《寄张真父舍人》诗之二:“天上紫微省,鶯花绕直庐。”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刘白谒元》:“紫薇省自直通宵, 未央宫 漫忆同朝。”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漢語大詞典》:禁寺
犹省寺。公卿官署,如中书省、门下省、太常寺、鸿胪寺等。 唐 杨巨源 《送定法师归蜀》诗:“凤城初日照 红楼 ,禁寺公卿识 惠休 。” 宋 曾巩 《治之难》:“ 东汉 之末, 李固 、 陈蕃 、 杜乔 相 汉 , 李膺 、 范滂 之徒布据,禁寺光大矣,天下仰而待治也。”
《漢語大詞典》:机省(機省)
掌管机要大事的中央官署。《晋书·范宁传》:“太守臣 宁 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籍。”按,此指中书省。
《漢語大詞典》:检正官(檢正官)
宋 代官名。中书省、门下省皆置,掌纠正省务。 熙宁 三年始置,旋罢, 建炎 、 绍兴 间屡置屡罢。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中书检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给楷书一人,録净而已。”宋史·高宗纪四:“丙午,復置中书门下省检正官。”参阅宋史·职官志一
《漢語大詞典》:敕甲
五代 时对卑职官员不发告身,中书省录其授官制辞编号备案谓之“敕甲”。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刘岳:“故事,吏部文武官告身,皆输朱胶纸轴钱然后给,其品高者则赐之,贫者不能输钱,往往但得敕牒而无告身, 五代 之乱,因以为常,官卑者无復给告身,中书但録其制辞,编为敕甲。”
《漢語大詞典》:迁府(遷府)
谓提升进入两府。 宋 代称中书省、枢密院为两府。 宋 刘克庄 《自和》之一:“侍读自无迁府分,中丞还有僦船时。”
《漢語大詞典》:内史省
隋 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隋书·百官志下:“内史省,置监、令各一人。”
分類:中书省
《漢語大詞典》:卢米(盧米)
即 北齐 卢思道 。曾为员外散骑郎,直中书省。 北齐 文宣帝 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他人不过得一、二篇,唯 思道 多达八篇,时称“八米侍郎”,或称“卢米”。见《北史·卢思道传》。 唐 李商隐 《祭长安杨郎中文》:“ 孙金 、 卢米 ,百赋千诗,桂林 崑 嶠,一片一枝。”参见“ 八米卢郎 ”。
《漢語大詞典》:八米卢郎(八米盧郎)
(1).谓 隋 卢思道 。北史·卢思道传:“ 文宣帝 崩,当朝文士各作輓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唯 思道 独得八篇。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亦省称“ 八米 ”。
(2).比喻才高。 五代 王锴 《赠禅月大师》:“神通力遍 恆 沙外,诗句名高八米前。”或谓“八米卢郎”系“八采卢郎”之误。
分類:或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