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中堂  拼音:zhōng táng
1.正中的厅堂。《仪礼。聘礼》:「公侧袭受玉于中堂与东楹之閒。」汉。郑玄。注:「中堂,南北之中也。」《儒林外史》第五回:「灵柩停在第二层中堂内,众人进来参了灵,各自散了。」
2.庭院。三国魏。曹丕〈感物赋〉:「堀中堂而为圃,植诸蔗于前庭。」明。何景明 寄孙世其诗:「系马中堂树,听莺上苑花。」
3.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幅书画。《老残游记》第三回:「只有中间挂著一幅中堂,只画了一个人。」
《國語辭典》:中堂  拼音:zhōng tang
唐设政事堂于中书省,以宰相主领其事,因称宰相为中堂。明清以后则指内阁大学士。《儒林外史》第八回:「中堂在朝二十馀年,薨逝之后,赐了祭葬,谥为文恪。」《文明小史》第三一回:「那黄老前辈,不是我说他,碰著几个阔人,或是中堂、尚书有权势的,一般低颜下膝的恭维。」
《國語辭典》:参议(參議)  拼音:cān yì
1.参与谋议。《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下》:「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宋史。卷一二。仁宗本纪四》:「乙亥,诏武臣知州军,须与僚属参议公事,毋专决。」
2.职官名。元朝中书省、明朝布政使司和通政使司、清朝各部及民初高级军事机关都设参议。
3.今总统府、行政院、台湾省政府等都设参议,多为迁调资深人员或位置閒散人才而设,备咨询、顾问之用,有时亦襄助处理实务。
《國語辭典》:右史  拼音:yòu shǐ
1.职官名。周代设左右史,负责记录天子的言行,左史记事,右史记言。一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2.复姓。如周有右史武。
《漢語大詞典》:录黄
宋 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宋史·职官志一:“﹝中书省﹞承制画旨以授门下省。令宣之,侍郎奉之,舍人行之,留其所得旨为底;大事奏禀得旨者为‘画黄’,小事拟进得旨者为‘録黄’。”《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中书省、枢密院面奉宣旨,别以黄纸书,中书令、侍郎、舍人宣奉行讫,録送门下省为画黄。受批降若覆请得旨及入状得画事,别以黄纸亦书宣奉行讫,録送门下省为録黄。” 宋 苏辙 《论软堰申三省状》:“窃见中书省録黄北流软堰事……候下手日,先将检计到功料奏取指挥。”
《漢語大詞典》:薇垣
(1). 唐 开元 元年改称中书省为紫微省。简称微垣。 元 代称行中书省为薇垣。 明 洪武 九年改 元 代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司,亦沿称为薇省或薇垣。 清 初也称布政司曰薇垣或薇署。故 明 清 时常以薇垣称相当于中书省的中枢机构或布政司。 明 吴承恩 《贺思翁受封障词》:“昔年兰省,已颁锦轴之荣;今日薇垣,又捧纶音之盛。” 清 赵翼 《戏为迭字体寄邵耐亭》诗:“忆昔与君初结交,儤值薇垣情最密。”
(2).紫微垣的省称。 明 王猷定 《军山看日出》诗:“长鲸鼓浪吼天门,北斗薇垣辨不得。”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婺宿明河澹,薇垣太白芒。”
《漢語大詞典》:西垣
(1).犹西城。南史·齐纪上·高帝:“帝方解衣高卧,以安众心,乃索白虎幡,登西垣。”
(2). 唐 宋 时中书省的别称。因设于宫中西掖,故称。 唐 韦应物 《和张舍人夜值中书寄吏部刘员外》:“西垣草詔罢,南宫忆上才。” 宋 苏轼 《谢中书舍人表》:“西垣视草,復玷近班。”
《國語辭典》:阁老(閣老)  拼音:gé lǎo
1.唐代称任事很久的中书、门下两省的舍人为「阁老」。后尊称宰相为「阁老」。《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以久次者一人为阁老,判本省杂事。」
2.明、清时,称入阁办事的大学士为「阁老」。《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却说保安州父老闻知沈经历为上本参严阁老,贬斥到此。」
《國語辭典》:凤凰池(鳳凰池)  拼音:fèng huáng chí
古代禁苑中池沼,为中书省所在地。唐。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唐。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期大明宫之作〉诗:「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也称为「凤池」。
《漢語大詞典》:东省(東省)
(1).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南朝 齐 指集书省,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以散骑常侍为长官。南齐书·百官志:“自二卫、四军、五校已下,谓之‘西省’;而散骑为‘东省’。”南史·张瓌传:“ 齐 建元 元年,改封 平都侯 ,迁侍中,与侍中 沈文季 俱在门下…… 瓌 止朝服而已。时集书每兼门下,东省实多清贫,有不识 瓌 者,常呼为散骑。”
(2).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唐 指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 唐 杜甫 《紫宸殿退朝口号》:“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仇兆鳌 注:“雍録:‘政事堂在东省,属门下。’……公为拾遗时,政事堂已在中书。其自宫中退朝而归东省者,以本省言也。”
(3).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宋 指秘书省。掌图籍。 宋 杨万里 有《早入东省残月初上》诗。按, 杨 曾任秘书监。
(4). 清 代对 山东省 的省称。《清会典·户部·赈饥一》:“上年 东省 济宁 等州县卫成灾地方,无论极次贫民,著各展賑一月。”
(5). 民国 时期对东三省的省称。 鲁迅 《伪自由书·从幽默到正经》:“但不幸 东省 沦陷,举国骚然。”
《漢語大詞典》:舞凤(舞鳳)
(1).旧传国家太平,君王仁慈,则凤凰来仪。因以“舞凤”为文教昌明之典。 唐 薛存诚 《御题国子监门》诗:“为著盘龙跡,能彰舞凤蹲。”
(2).中书省有凤凰池之誉,因以“舞凤”为中书省任职者的美称。 宋 苏轼 《送钱承制赴广西路分都监》诗:“舞凤尚从 天目 下,收驹时有 渥洼 姿。”
(3). 三国 庞统 号 凤雏 ,曾为 耒阳 令。因以“舞凤”为称美县尹之典。 明 高启 《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诗:“左招舞凤来百里,右顾卧龙横半州。”
《漢語大詞典》:凤巢(鳳巢)
艺文类聚卷九九引《尚书中候》:“ 尧 即政七十载,凤皇止庭,巢阿阁讙树。”后因以“凤巢”指中书省。 唐 包佶 《奉和柳相公中书言怀》:“凤巢方得地,牛喘最关心。” 唐 李商隐 《赠刘司户蕡》诗:“万里相逢欢復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分類:中书省
《國語辭典》:行省  拼音:xíng shěng
中国古代的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可简称为「省」。
《國語辭典》:行台(行臺)  拼音:xíng tái
1.大吏出巡时所驻的地方。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只因省亲心急,不得到行台亲谢。」《官场现形记》第一八回:「其时城内早经预备,把个总督行台,做了钦差行辕。」也作「行辕」。
2.临时搭建的戏台。《红楼梦》第八五回:「就在贾母正厅前,搭起行台。」
3.职官名。指置于外州的尚书省。本专主军事,后始兼理民事,唐废。元有行御史台,监临诸省。也称为「行治」。
《国语辞典》:中书令(中书令)  拼音:zhōng shū lìng
职官名。中书省的长官,掌传宣诏命。简称为「中书」。汉武帝时以宦官任之,后则多任以当时有文学名望之士。元代权位极重,或以皇太子兼任。明初废。也称为「大令」。
《國語辭典》:宫省(宮省)  拼音:gōng shěng
1.设于禁宫中的官署,如门下省、中书省等。
2.宫禁。《三国志。卷九。魏书。曹真传》:「晏长于宫省,又尚公主,少以才秀知名。」
《漢語大詞典》:右掖
(1). 唐 时指中书省。因其在宫中右边,故称。掖,皇宫的旁垣或边门。 唐 李乂 马怀素 《中宗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鯫生侍从忝 王 枚 ,右掖司言实不才。” 唐 韩愈 《和崔舍人咏月》:“右掖连臺座,重门限禁扃。”
(2). 明成祖 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明史·兵志一:“ 成祖 增京卫为七十二。又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亦谓之五军。”参见“ 五军 ”。
《漢語大詞典》:五军(五軍)
(1).古代军制。 春秋 时 晋 的上军、中军、下军、新上军、新下军。国语·晋语四:“蒐於 清原 ,作五军。” 韦昭 注:“ 晋 本有上军、有中军、有下军,今有五军,新上下也。”
(2).古代军制。 汉 代前、后、中、左、右五营军队之称。文选·张衡〈西京赋〉:“五军六师,千列百重。” 李善 注:“汉官仪:‘ 汉 有五营。’五军即五营也。”
(3).古代军制。 明 代京军三大营之一。 成祖 时,京卫之步骑军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亦谓之五军。见明史·兵志一
(4).泛称朝廷的军队。 唐 贾至 《燕歌行》:“五军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