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鹓禁(鵷禁)
指中书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佛对 坡 介] 子瞻 既已深居鵷禁,因何反謫熊车?[ 坡 ]缘中谗言,故投荒裔。”按, 苏轼 在知 杭州 前为翰林院学士知制诰。
《漢語大詞典》:鸳省(鴛省)
指中书省。 魏 、 晋 、 南北朝 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机要, 唐 因之。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启》:“朝廷不欲止于鸳省,便入凤池。”
《國語辭典》:中书(中書)  拼音:zhōng shū
1.宫中所藏的书籍。《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孔安国传》:「成帝时求其古文者,霸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
2.中书令的简称。参见「中书令」条。
3.中书舍人的简称。参见「中书舍人」条。
4.中书省的简称。参见「中书省」条。
5.宋代的政事堂。宋。叶少蕴《石林诗话。卷中》:「文潞公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荆公行至题下,特迟留诵诗。」
《國語辭典》:中书君(中書君)  拼音:zhōng shū jūn
唐韩愈《毛颖传》的虚构人物。毛颖居中山为蒙恬所擒,献于秦皇,秦皇封之于管城,后累拜为中书令,与上亲狎,上呼之为「中书君」。见唐。韩愈《毛颖传》。后用来指毛笔。宋。苏轼〈自笑〉诗:「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幼学琼林。卷三。宫室类》:「管城子、中书君,悉为笔号。」
《國語辭典》:三省  拼音:sān xǐng
以三事省察,泛指详察己身过失。《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明。无名氏《贫富兴衰记。楔子》:「吾日三省朝闻道,自古寒儒陋巷居。」
《漢語大詞典》:两地(兩地)
(1).两处;两个地方。 南朝 梁 何逊 《与胡兴安夜别诗》:“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唐 元稹 《齐煚饶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俾分两地之忧,佇听二天之谚。”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想我 何玉凤 遇见这位 安伯父 ,两地成全,一丘合葬,可见‘不求人’的这句话断説不起。” 鲁迅 许广平 有《两地书》。如:他们分居两地多年了。
(2).犹两府。借指中书省、枢密院。 宋 无名氏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子京两地》:“ 宋子京 在 蜀 有诗三百篇,名曰《猥藁》。常吟曰:‘碧云自有三年信,明月长为两地愁。’以公之才望,竟不登两地,愁愤而薨,人以为此诗之讖也。”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 范仲淹 、 富弼 皆在两地,所宜尽心,为国家诸事建明,不得顾避。”
《國語辭典》:紫微  拼音:zǐ wéi
三垣之一。包含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天区,不随季节的变化而终年可见,所以包含对星占最重要的星官。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一。天道类》:「上垣太微十星,中垣紫微十五星,下垣天市二十二星。」也称为「紫宫」。
《漢語大詞典》:紫微垣
星官名,三垣之一。 中国 古代为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若干颗恒星多少不等地组合起来,一组称一个星官。众星官中,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和二十八宿占有重要地位。紫微垣有星15颗,分两列,以北极为中枢,成屏藩状。见 唐 丹元子 《步天歌》史记·天官书中亦有与之相当的星官,惟名称、星数不同。宋史·天文志二:“紫微垣东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一曰大帝之坐,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國語辭典》:书院(書院)  拼音:shū yuàn
旧时私人教学读书的场所。唐明皇置丽正书院,集文学之士,为中国书院设置之始,此后盛行于宋、明。《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慕容三郎是个有田产的人,未免请先生在书院教导义男刘知远读习经书。」《三国演义》第二○回:「晨起,复至书院中,将诏再三观看,无计可施。」
《國語辭典》:二府  拼音:èr fǔ
1.宋时因中书省、枢密院分掌文武二权,故称为「二府」。
2.明、清时俗称各府同知为「二府」。《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在安东做了二年,又到四川做了一任知州,转了个二府,今年才升到这里。」
《國語辭典》:台省(臺省)  拼音:tái shěng
1.汉时尚书的称呼。
2.唐时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的总称。唐。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
3.台湾省政府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前的缩称。参见「台湾省」条。
《國語辭典》:内史(內史)  拼音:nèi shǐ
职官名:(1)周礼春官之属,掌爵、禄、废、置、杀、生、予、夺之法;隋代改中书内史令。民国初年,总统府亦尝设内史,掌函牍。(2)秦时设置,治理京师之地。汉官亦承此制。《史记。卷八八。蒙恬列传》:「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汉书。卷一九上。百官公卿表》:「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3)汉代称诸侯之官,掌治国人。《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申公传》:「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又汉代山陵,哀策流文,周丧盛姬,内史执策。」
《國語辭典》:龙池(龍池)  拼音:lóng chí
1.湖泊名:(1)在四川省宜宾县西南。(2)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2.琴的底孔。上曰龙池,下曰凤池。
《國語辭典》:凤阁(鳳閣)  拼音:fèng gé
1.绮丽的楼阁。南朝梁。江淹〈齐王谢冕旒诸法物表〉:「凤阁因此而神,琼都由兹而丽。」
2.唐代中书省的别名。参见「中书省」条。
《漢語大詞典》:中秘(中祕)
亦作“ 中祕 ”。
(1).中书省和秘书省的合称。魏书·伊馛传:“中祕二省,多诸文士。” 明 李东阳 《送张修撰养正擢佥都御史北巡》诗:“共道臺臣出中秘,不比御史尚书郎。”
(2).宫廷珍藏图书文物之所。 宋 晁补之 《齐州谢到任表》:“歷尘中秘之五资,坐守集仙之四库。” 金 元好问 《密公宝章小集》诗:“王家书絶画亦絶,欲与中秘论低昂。” 元 虞集 《题旦景初佥司画》诗:“ 毕宏 韦偃 出中祕, 营丘 北苑 开縢缄。”
《漢語大詞典》:两省(兩省)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合称。为 唐 代最高国务机构。新唐书·权德舆传:“始, 德舆 知制誥,而 徐岱 给事中, 高郢 为舍人。居数岁, 岱 卒, 郢 知礼部, 德舆 独直两省,数旬一还舍。” 唐 王建 《贺杨巨源博士拜虞部员外》诗:“两省郎官开道路,九州山泽属曹司。”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九月,中书舍人 竇儼 上疏……乞令即日宰相於南宫三品、两省给、舍以上,各举所知。” 胡三省 注:“两省,谓中书、门下省也。”
《漢語大詞典》:紫阁(紫閣)
(1).金碧辉煌的殿阁。多指帝居。 汉 崔琦 《七蠲》:“紫阁青臺,綺错相连。” 南朝 梁 江淹 《宋故银青光禄大夫孙夐墓铭》:“紫阁咸趋,朱轩既履。” 明 高启 《送王哲判官之上党》诗:“朝辞紫阁下,暮宿 黄河 壖。”
(2).指仙人或隐士所居。 晋 陆云 《喜霁赋》:“改 望舒 之离毕兮,曜六龙於紫阁。” 唐 张籍 《寄紫阁隐者》诗:“紫阁气沉沉,先生住处深。”
(3). 唐 代曾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因称宰相府第为紫阁。 唐 元稹 《酬卢秘书》诗:“梦云期紫阁,厌雨别黄梅。”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紫阁名公,黄扉元宰,三槐位里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