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凤弦(鳳絃)
琴上的丝弦。 元 宋无 《春愁》诗:“金雁尘香暗凤絃,红绳风紧阁秋千。”
分類:琴上丝弦
《漢語大詞典》:弦徽(絃徽)
琴弦与琴徽。借指丝弦乐器。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释名》:“仓猝而作,立付弦徽者,仍与徒歌相仿。”
絃徽:一说琴弦和琴徽。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絃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絃上声!’”参见“ 弦徽 ”。
《國語辭典》:子弦  拼音:zǐ xián
最细的丝弦。如三弦、琵琶、南胡的外弦。也作「子弦」。
《國語辭典》:弦乐(弦樂)  拼音:xián yuè
用弦乐器演奏出的音乐。
《国语辞典》:丝竹乐(丝竹乐)  拼音:sī zhú yuè
组合丝弦乐器和箫管乐器所共同演奏的曲子。
《國語辭典》:高胡  拼音:gāo hú
乐器名,擦弦乐器。高音二胡的简称。于西元一九二○年代由司徒梦岩及其学生吕文成创制,取代了二弦的位置,成为广东音乐和粤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外形像南胡,琴筒较细。声音清脆嘹亮,定音比南胡高出四度或五度,也称为「粤胡」。粤胡的演奏,琴筒夹于两膝之间,音色较为柔美。现代民族器乐合奏中,皆以高胡名之,多用于独奏与合奏。
《国语辞典》:揉弦  拼音:róu xián
弦乐器演奏时,丝弦产生颤音的手法。左手按弦时,指尖在弦上来回滚动,使弦连续产生一松一紧的变化,所发出的乐音,则带有均匀的颤动。这种手法即称为「揉弦」。
《國語辭典》:钢琴(鋼琴)  拼音:gāng qín
乐器名,键盘乐器。内装有许多钢丝弦和包绒毡的木锤,手指按动键盘时,牵动键盘下的小木锤敲打钢丝弦而发出声音。为英语piano的意译。西元一七○九年左右由克里斯托弗里在佛罗伦斯创造,自十八世纪中叶起广泛流行。钢琴有各种式样和不同尺寸,且继续不断改进。外型主要分为直立式钢琴与平台钢琴。
《國語辭典》:滇剧(滇劇)  拼音:diān jù
云南省主要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皮黄为主,在清乾隆期间形成,流行于云南省及贵州、四川部分地区。
《漢語大詞典》:瞒官不瞒私(瞞官不瞞私)
瞒着官府,私下勾结干坏事。丝弦剧《空印盒》第二场:“既然按院大人尚未到来,你来个瞒上不瞒下,瞒官不瞒私,打发敝人过江,不过银两多赠。”
《漢語大詞典》:练朱(練朱)
(1).经过练制的红色(丝弦)。《礼记·乐记》“朱弦而疏越” 汉 郑玄 注:“朱弦,练朱弦,练则声浊。” 孔颖达 疏:“‘朱弦,练朱弦’者,案《虞书》传云:古者帝王升歌清庙之乐,大瑟练弦。此云朱弦者,明练之可知也。”
(2).谓练朱丝以为弦。 元 熊朋来 《瑟赋》:“本以黄钟,度以周尺,遂练朱而成丝,虽绘景而贵质。”
分類:红色丝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