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霍山
(1).在 山西省 霍县 东南。《周礼·夏官·职方氏》:“ 河 内曰 冀州 ,其山镇曰 霍山 。” 郑玄 注:“ 霍山 在 彘阳 。”按 彘阳 后汉 时改 永安县 ,即今 山西省 霍县 。
(2). 安徽 天柱山 的别名。在 安徽省 潜山县 。 汉武帝 以 衡山 辽旷,移岳祠于 天柱山 ,以后俗人呼之为南岳,故又名 天柱山 为 霍山 。《汉书·武帝纪》“登 灊 天柱山 ” 唐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灊音若潜,南岳 霍山 在 灊 , 灊 ,县名,属 庐江 。’ 文颖 曰:‘ 天柱山 在 灊县 南,有祠。’”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禹江山水泽地所在》:“ 霍山 为南岳,在 庐江 灊县 西南, 天柱山 也。”
(3).在今 广东省 龙川县 东北。传说 秦 时有 霍龙 避乱隐居于此,遇真人给他金液还生丹,功成仙去。后人因以霍名山。 宋 苏轼 《江涨用过韵》:“已连涨海白,尚带 霍山 緑。” 王文诰 辑注引 查慎行 曰:“《广东旧志》:‘ 霍山 在 龙川县 北一百里。’”
(2). 安徽 天柱山 的别名。在 安徽省 潜山县 。 汉武帝 以 衡山 辽旷,移岳祠于 天柱山 ,以后俗人呼之为南岳,故又名 天柱山 为 霍山 。《汉书·武帝纪》“登 灊 天柱山 ” 唐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灊音若潜,南岳 霍山 在 灊 , 灊 ,县名,属 庐江 。’ 文颖 曰:‘ 天柱山 在 灊县 南,有祠。’”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禹江山水泽地所在》:“ 霍山 为南岳,在 庐江 灊县 西南, 天柱山 也。”
(3).在今 广东省 龙川县 东北。传说 秦 时有 霍龙 避乱隐居于此,遇真人给他金液还生丹,功成仙去。后人因以霍名山。 宋 苏轼 《江涨用过韵》:“已连涨海白,尚带 霍山 緑。” 王文诰 辑注引 查慎行 曰:“《广东旧志》:‘ 霍山 在 龙川县 北一百里。’”
《漢語大詞典》:离堆(離堆)
《漢語大詞典》:马陵(馬陵)
《漢語大詞典》:马陵书树(馬陵書樹)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 度其行,暮当至 马陵 。 马陵 道陜,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庞涓 死于此树之下’…… 庞涓 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 齐 军万弩俱发, 魏 军大乱相失。 庞涓 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剄。”后因以“马陵书树”为神机妙算、克敌制胜之典。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置阵 黎阳 ,麾兵 官渡 , 平阴 听乌, 马陵 书树。”亦作“ 马陵削树 ”。 北周 庾信 《周骠骑大将军开府侯莫陈道生墓志铭》:“ 临晋 横船,既擒 赵 将; 马陵 削树,復下 齐 兵。”
分類:克敌制胜
《漢語大詞典》:雷泽(雷澤)
(1).古泽名。本名 雷夏泽 。在 河南省 范县 东南接 山东省 菏泽市 界。传说 舜帝 曾在此捕鱼。《管子·版法》:“ 舜 耕 歷山 ,陶 河 滨,渔 雷泽 ,不取其利,以教百姓。”《史记·五帝本纪》:“ 舜 耕 歷山 ,渔 雷泽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雷夏泽 在 濮州 雷泽县 郭外西北。”《汉书·地理志下》:“ 舜 渔 靁泽 。”
(2).借指 大舜 。 唐 张说 《帝在潞州祥瑞颂·大人迹》:“皇帝从 临 潞 州还京后,其宅内及州街并有大人跡,长二尺五寸,自东而西,布武相继。颂曰:百神从王,一举西适,众观空廨,连步云跡,躡似郊媒,痕同 雷泽 ,旷古奇事,存乎帝籍。”
(3).神话传说中雷神的居处。《山海经·海内东经》:“ 雷泽 中有雷神,龙首而人头,鼓其腹。在 吴 西。”《晋书·陶侃传》:“ 侃 少时渔於 雷泽 ,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有顷雷雨,自化为龙而去。” 元 任士林 《蟠松赋》:“桎梏 禹 宫之梁,斲削 雷泽 之梭。”
(4).古县名。在今 山东省 鄄城县 境内。《元和郡县图志·濮州》:“ 雷泽县 ,本 汉 成阳县 ,古 郕伯国 、 周武王 封弟 季载 於 郕 , 汉 以为县,属 济阴郡 。 隋 开皇 六年,於此置 雷泽县 ,因县北 雷夏泽 为名也,属 濮州 。”
(2).借指 大舜 。 唐 张说 《帝在潞州祥瑞颂·大人迹》:“皇帝从 临 潞 州还京后,其宅内及州街并有大人跡,长二尺五寸,自东而西,布武相继。颂曰:百神从王,一举西适,众观空廨,连步云跡,躡似郊媒,痕同 雷泽 ,旷古奇事,存乎帝籍。”
(3).神话传说中雷神的居处。《山海经·海内东经》:“ 雷泽 中有雷神,龙首而人头,鼓其腹。在 吴 西。”《晋书·陶侃传》:“ 侃 少时渔於 雷泽 ,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有顷雷雨,自化为龙而去。” 元 任士林 《蟠松赋》:“桎梏 禹 宫之梁,斲削 雷泽 之梭。”
(4).古县名。在今 山东省 鄄城县 境内。《元和郡县图志·濮州》:“ 雷泽县 ,本 汉 成阳县 ,古 郕伯国 、 周武王 封弟 季载 於 郕 , 汉 以为县,属 济阴郡 。 隋 开皇 六年,於此置 雷泽县 ,因县北 雷夏泽 为名也,属 濮州 。”
《漢語大詞典》:珠厓
亦作“ 珠崖 ”。 地名。在 海南省 琼山县 东南。 汉 武帝 元鼎 六年定 越 地,以为 南海 、 苍梧 、 郁林 、 合浦 、 交趾 、 九真 、 日南 、 珠厓 、 儋耳 郡。后 珠厓 等郡数反叛, 贾捐之 上疏请弃 珠厓 ,以恤 关东 , 元帝 从之,乃罢 珠厓郡 。事见《汉书·武帝纪》及《贾捐之传》。后以“珠厓”泛指边疆地区。 唐 宋之问 《早发韶州》诗:“炎徼行应尽,回瞻乡路遥。 珠厓 天外郡,铜柱海南标。” 明 张煌言 《答赵安抚书》:“以滨海之赋,畀我海上之师……匪直暂解兵争,亦以稍甦民困。是 珠崖 虽弃,休息宜然。” 清 黄遵宪 《书愤》诗:“一自 珠崖 弃,纷纷各效尤。瓜分惟客听,薪尽向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