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琅邪台(琅邪臺)
亦作“ 琅琊臺 ”。
(1).台名。 越王 勾践 观台,在 琅邪 故城东南十里。史记·秦始皇本纪:“乃徙黔首三万户 琅邪臺 下。” 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 密州 诸城县 东南百七十里有 琅邪臺 , 越王 句践 观臺也。臺西北十里有 琅邪 故城。’吴越春秋云:‘ 越王 句践 二十五年,徙都 琅邪 ,立观臺以望 东海 ……’即 句践 起臺处。”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著作八公山》诗:“东限 琅邪臺 ,西距 孟诸 陆。”
(2).台名。在 山东 琅玡山 上。 秦始皇 筑层台刻石纪功处。现原台已废圮,遗址如小山丘,地临黄海,气象恢宏。史记·秦始皇本纪:“作 琅邪臺 ,立石刻,颂 秦 德。”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琅邪山 在 密州 诸城县 东南百四十里。 始皇 立层臺於山上,谓之 琅邪臺 ,孤立众山之上。” 唐 李白 《古风》之三:“ 秦王 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铭功 会稽岭 ,骋望 琅琊臺 。”
(3).指 秦 “琅邪台刻石”。 费砚 《抚印宗派绝句》之三:“ 完白山人 书 秦 碑,刓印直是 琅琊臺 。”
《国语辞典》:洺河  拼音:míng hé
河川名。源出山西省辽县太行山,东南流经河南武安县,再东流至河北省大名县,会卫水入运河。也称为「漳水」。
《國語辭典》:苏舜钦(蘇舜欽)  拼音:sū shùn qīn
人名。(西元1008~1048)字子美,宋铜山人。好为古文,曾佐欧阳修改变文风。诗豪放,与梅尧臣齐名。流寓苏州,建沧浪亭,自号沧浪翁,隐读以终。著有《沧浪集》。
《国语辞典》:琅邪山  拼音:láng yé shān
山名:(1)在今山东省诸城县东南,秦始皇曾登此山,筑琅邪台,立石刻以纪功颂德。(2)在今安徽省滁县西南。晋元帝为琅邪王时,曾避居此山,因以为名。也作「琅琊山」、「琅琊山」。
《国语辞典》:岐山县(岐山县)  拼音:qí shān xiàn
县名。位于陕西省凤翔县东南,岐山之南,县以山而得名。农产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
《国语辞典》:晋江县(晋江县)  拼音:jìn jiāng xiàn
县名。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入泉州湾之口。海岸曲折多港湾,贸易颇盛,农产以稻米、甘薯等为主。
《国语辞典》:禹王台(禹王台)  拼音:yǔ wáng tái
相传春秋时师旷吹乐之台。在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南。后人思念禹的功德,建庙于此台,故称为「禹王台」。也称为「吹台」。
《国语辞典》:飞歌(飞歌)  拼音:fēi gē
一种苗族民歌。流行于贵州东南苗族地区。是青年男女互相邀请出寨游方时唱的山歌。曲调高亢,节奏自由,曲式短小,歌词五字一句,一首歌只有四、五句。
《国语辞典》:单县(单县)  拼音:shàn xiàn
县名。位于山东省菏泽市东南,黄河故道北岸。全境地势平坦,农业发达,煤矿资源丰富。
《国语辞典》:睢河  拼音:suī hé
河川名。源出河南省虞城县,东南流经江苏、安徽北部,流入洪泽湖。今多堙塞。也称为「睢水」。
《漢語大詞典》:敦物
(1).丰富的物产。隶释·汉无极山碑:“又有 终南 之敦物与 岱崇 之松。”
(2).山名。在今 陕西省 武功县 东南。汉书·地理志上“武功” 唐 颜师古 注:“ 太壹山 ,古文以为 终南 。 垂山 ,古文以为 敦物 。皆在县东。”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二·西安府》
《國語辭典》:白头山(白頭山)  拼音:bái tóu shān
长白山的别名。参见「长白山」条。
《漢語大詞典》:拗项桥(拗項橋)
唐 时尚书省东南角的小桥。久未升迁的官,常在此转头以望南宫,羡慕高官,故名。 唐 赵璘 因话录·徵:“尚书省东南隅通衢有小桥,相承目为拗项桥。言侍御史及殿中诸郎久次者,至此必拗项而望南宫也。”
《漢語大詞典》:东土山(東土山)
指 东晋 谢安 在 金陵 城东南比照 会稽 东山 所筑之山。一名 土山 。 唐 李白 《东山吟》:“携妓 东土山 ,悵然悲 谢安 。” 王琦 注:“江南通志: 东山 ,在 江寧府 城东南三十里,一名 土山 。 晋 谢安 先隐居 会稽 东山 ,既出,心尝思忆,因筑土为山拟之,寄怀欣赏。晋书云 谢安 于 土山 营墅,楼馆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姪往来游集,即此地也。”
《漢語大詞典》:赤堇山
在今 浙江 绍兴 东南,相传为 春秋 时 欧冶子 铸剑之处。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当造此剑之时, 赤堇 之山,破而出锡, 若耶 之溪,涸而出铜…… 欧冶 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闕。” 清 谈迁 北游录·挂剑墓:“ 赤堇山 下虽精铁,终是交情还不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