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赵郡柏人人,字世文。聪敏好学。弱冠为校书郎,参掌文翰。转监察御史,纠正不避亲贵。炀帝大业三年迁司隶从事,巡行四方,理雪冤枉,褒扬孝悌,其行其德为时所重。后受命往渤海慰谕格谦起义之众,至冠氏,为别支农民起义军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9—618 【介绍】: 即杨广。隋朝皇帝。一名英,小字阿摐。文帝次子。开皇二年封晋王,九年统军灭陈,历任并州、扬州总管,镇守一方。开皇二十年勾结杨素谗陷兄杨勇,夺得太子位。仁寿四年乘父病重杀之自立。即位后,好大喜功,屡兴兵戎,穷奢极欲,大兴土木。造西苑,置离宫,开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水系;修长城,辟驰道,种种工程所役人民以百万计,致生产严重破坏,饥馑不绝,民怨沸腾,群雄蜂起。后南巡江都,沉溺酒色,为宇文化及所杀。在位十四年。
全隋文·卷四
帝讳广,一名英,小字阿《广婪》,文帝第二子。周末封雁门郡公。开皇元年,封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寻授武卫大将军,进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转淮南道行台,徵拜雍州牧、内史令,进太尉。复拜并州总管,徙扬州总管,镇江都。二十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仁寿四年七月,即位。明年,改元大业。在位十四年。为宇文化及等所弑,谥曰炀皇帝。有《集》五十五卷。
刘权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彭城丰县人,字世略。少任侠,重然诺。后折节好学,动循法度。初仕于北齐。入隋,从晋王平陈,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炀帝大业中拜卫尉卿,从征吐谷浑得胜,留镇西境,开屯田。在边五载,绥抚诸羌族,道路无阻。出为南海太守,道遇乱民,陈利害,不以战而安抚之。后豪帅愿推权为首领起事,权无异图。守之以死。
乐质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邓州南阳人。原名世质,避太宗讳改。隋炀帝大业末年任巴西令。入唐,历官礼部、户部二尚书。
刘世彻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彭城丰县人。刘权子。性倜傥不群,为时人所许。炀帝大业末,群雄并起,世彻所至处辄见忌,多拘禁之。尝劝父举兵起事,未果。后被害于兖州。
鲁世达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馀杭人。炀帝大业中尝为国子助教。著有《毛诗章句义疏》四十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并州人。隋大业间仕鹰扬府司马。见隋将亡,乃说李渊,首建义旗,图帝王之业。李渊奇其言,顾眷日厚。后渊起兵,授右一府司马。累迁为蔡州刺史、封真定郡公,卒。
长孙仁 朝代:隋至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1—621 【介绍】: 隋至唐初河南洛阳人,字安世。长孙炽子。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应贤良举,授左领军府司兵。炀帝大业五年,为河南陕县令,讨灭杨玄感余部。后又征青海白兰。隋亡,依附王世充。唐高祖武德四年,世充败,仁亦被俘,寻卒于长安。
韩世谔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河南东垣人。韩禽子。倜傥骁勇,有父风。炀帝大业九年杨玄感反,引世谔为将,每战先登。玄感败,世谔为吏所拘,押送帝行在所,于路日市酒肴畅饮,渐以酒食进守者,令醉,得逃遁,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僧。岐州扶风人。炀帝大业九年,于扶风自称弥勒佛出世,举兵反,众至数万。三辅之士,尊其为大圣。寻自称皇帝,建元白鸟。后为杨义臣击败。
郭俊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世隽。隋太原文水人,字弘乂。七世共居,家门和睦,犬豕同乳,乌鹊同巢。事闻,文帝遣宇文㢸劳问其家。治书侍御史柳彧巡视河北,表其门闾。
申世宁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魏州人。高祖武德四年,为考功员外郎。是年初开科举,世宁首知贡举,于次年春放秀才一人、进士四人(一作十四人)及第。
韦世恭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京兆杜陵人。韦夐子。历官随州刺史、安州总管、民部尚书,封建安公。
刘世让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醴泉人,字元钦。仕隋为征仕郎。入唐,高祖武德中授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兵拒薛举,战败被俘,举令其至城下说降,世让佯许之,至则告守者善自固。举重其节,未加害,及举平,授彭州刺史,累转广州总管。将赴任,又授命经略马邑。突厥患之,乃纵反间计,言世让与可汗通谋。高祖不察,竟杀之。
僧世瑜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3—645 【介绍】: 隋唐时僧。台州人。俗姓陈。隋炀帝大业中于绵州震响寺伦法师所出家。唐太宗贞观初,梦有四龙入心眼,觉,遂悟《三论》宗旨。后住绵州大施寺。卒时,跏坐手执炉,刺史刘德威作龛坐之,三年不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台州陈氏子。少孤以佣保自活。旋弃去。遂远从绵州震响寺伦法师出家。时则隋之大业十二年也。一食常坐。头陀自持。未几徙居利州之籍住寺。后入益州绵竹县响应山尤久。其山深僻夐绝人烟。独赖四猿时供果蓏。尝有信士。母丘生。负粮以馈。及还于山半。见二客貌甚青色。各持莲华蔗芋云。以献禅师。然不知何从来也。六时行道鸟兽为徒。三年之中所食。仅尽米一石七升。始汲一泉。俄而二泉又出其下。清甘可爱。贞观初。偶梦四龙入心目中。自尔默会三论宗旨。遂依灵睿法师于绵之大施寺。是正其义。寻而覆述。皆契疏钞。忽造崇乐寺。谓其友曰。我且游方矣。其友喻以道无不在安用游方。乃还大施寺。则人初不知其坐逝于房中也。俄觉房出香气。或随香气。入房见之。并将三金钱于坐处。然犹执香炉云。时盖十九年四月八日也。春秋六十三。刺史刘德威作龛奉全身其内。历三年貌如生。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 习禅五
释世瑜。姓陈氏。住始州。父母早亡。佣作取济。身形伟壮。长八尺三寸。希向佛理无由自达。大业十二年。往绵州震响寺伦法师所出家。一食头陀勤苦相续。又往利州入籍住寺。后入益州绵竹县响应山。独住多年。四猿供给山果等食。有信士母家生者。负粮来送惊讶深山。常烧熏陆沈水香等。既还山半路见两人形甚青色状貌希世。负莲华蔗芋而上。云我供给禅师去也。然其山居三年之中。食米一石七斗。六时行道以猿鸣为候。初惟一泉后有三泉又出流下。贞观元年。梦有四龙来入心眼。既觉大悟三论宗旨。遂往灵睿法师讲下。所闻词理宛若旧寻。即而覆述。便往绵州住大施寺。至十九年四月八日往崇乐寺。言话欲游方去。或有喻曰。只此寺者是诸方也。因还大施本房。香气满室。坐处之地涌三金钱。合众寻香从瑜房而出。乃见加坐手尚执炉。刺史刘德威庆所未闻。作龛坐之。三年不倒。春秋六十三矣。
神僧传·卷第六
释世瑜。姓陈氏。住台州。大业十二年往绵州震响寺伦法师所出家。一食头陀勤苦相续。又往利州入籍住寺。后入益州绵竹县响应山独住多年。四猿供给山果等食。有信士母家生者。负粮来送。惊讶深山常烧薰陆沈水香等。既还山半路见两人。形甚青色状貌希世。各负莲华蔗芋而上。云我供给禅师去也。然其山居三年之中食米一石七升。六时行道以猿鸟为侣。初唯一泉。后有三泉流出于下。贞观元年梦有四龙来入心眼。既觉大悟三论宗旨。遂往灵睿法师讲下。所闻词理宛若旧寻。便往绵州住大施寺。至十有九年四月八日。往崇乐寺言语欲游方去。或有喻曰。只此寺者是诸方也。因还大施本房香气满室。坐处之地涌三金钱。合众寻香从瑜房而出。乃见加坐手尚执炉奄然而逝。春秋六十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