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女权运动(女权运动)  拼音:nǚ quán yùn dòng
指十九世纪以来,为争取女性平权的各种社会运动。参见「女性主义」条。
《国语辞典》:目标管理(目标管理)  拼音:mù biāo guǎn lǐ
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方法,它以组织的总目标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建立分层的目标体系,通过分权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完成组织任务。
分类:世纪管理
《国语辞典》:魔鬼学派(魔鬼学派)  拼音:mó guǐ xué pài
英国十九世纪桂冠诗人索籍(Robert Southey)在他写的Vision of Judgment一书序文中,指称拜伦(Byron)、雪莱(Shelley)、亨德(Hunt)等人向传统道德观念挑战为「魔鬼学派」。
分类:英国世纪
《国语辞典》:婆罗王朝(婆罗王朝)  拼音:pó luó wáng cháo
Pala dynasty
古时印度王朝。于八世纪中叶至十二世纪由格婆罗(Gopala)所创建,以印度孟加拉地方为中心。此王朝以信奉佛教为主,十三世纪初为回教的哥尔王朝所灭。
《国语辞典》:普普艺术(普普艺术)  拼音:pǔ pǔ yì shù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于欧美的一种绘画运动,画家将通俗或流行之海报、画报、招牌等大众传播的图像,大胆的采用于绘画表现上,并且认为这些就是代表现今文明的特徵与精神。
《国语辞典》:欧普艺术(欧普艺术)  拼音:ōu pǔ yì shù
一种欧美于二十世纪六○年代兴起的美术运动。以几何形体及强烈对比的色彩,达到透视错觉作用,使画面呈现颤动的幻觉。代表作家有莱莉、巴萨列里等。
《国语辞典》:路德教派  拼音:lù dé jiào pài
西元十六世纪初,由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在日耳曼北部创立的基督教新教派。他是新教中最大的一派,地区以今德国北部和北欧各国为主。也称为「路德会」、「路德教会」。
《国语辞典》:罗马法典(罗马法典)  拼音:luó mǎ fǎ diǎn
古代罗马所行的法律。起于西元前五世纪参考雅典法律所订立的《十二木表法》。其主要精神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在被證明为有罪之前,均应视为无辜。后查士丁尼为帝,令学者纂为法典,计为四部,集其大成。后来的《拿破崙法典》及《腓特烈法律》皆以此为范本。
《国语辞典》:马丁路得(马丁路得)  拼音:mǎ dīng lù dé
Martin Luther
人名。(西元1488~1546)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者,基督教路德教派的创始人,生于德国萨克森,因教会腐败,极力倡导改革。西元一五一七年发表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点。之后又发表论说,强调信徒可凭信心与上帝直接交通,否定了教皇权威,并提倡在宗教仪式中用方言代替拉丁语,并将圣经译作日耳曼文。后被逐出天主教会,乃另组新教会,从此奠定了基督教的基础。也译作「马丁路德」。
《国语辞典》:蒙古帝国(蒙古帝国)  拼音:méng gǔ dì guó
国名。十三世纪初,由蒙古人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帝国。它不仅获有中原的领导权,更有征服世界的野心。于是向西征服伊朗和黑海以北的南俄草原,建立四大汗国;向东南征服中国的金、宋,建立元朝。帝国于十四世纪中叶瓦解。
《国语辞典》:塞尔维亚(塞尔维亚)  拼音:sè ěr wéi yà
Serbia
地名。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的北部。十五世纪中叶沦为土耳其的统制,西元一八七八年成为独立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南斯拉夫共和国的一部分。自一九九一年元月起,南斯拉夫共和国的组成国马其顿、斯洛维尼亚、克罗埃西亚、波士尼亚一赫塞哥维纳相继宣布主权独立,其中斯、克、波三国于一九九二年成为联合国会员国,而其他二组成国塞尔维亚、蒙特尼哥罗则宣称继承南斯拉夫的国际地位,惟遭联合国否决。
《国语辞典》:贵霜王朝(贵霜王朝)  拼音:guì shuāng wáng cháo
国名。贵霜民族于西元一至五世纪间所建的王朝。统有印度西北及中亚细亚,后被波斯萨珊王朝所灭。
《国语辞典》:海权时代(海权时代)  拼音:hǎi quán shí dài
海上霸权的时代。十六世纪以后的西方各国,由于地理新发现以及海外殖民活动的频繁,而意识到能掌握海洋者也就能称霸世界,于是彼此在航海技术及军器、贸易和行政组织上激烈竞争以求进步,形成「海权时代」的来临。
《国语辞典》:国民革命(国民革命)  拼音:guó mín gé mìng
专指二十世纪初,由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革命家领导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运动。
《国语辞典》:古典芭蕾  拼音:gǔ diǎn bā lěi
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法国宫廷芭蕾,舞姿轻盈而优雅,题材多变。最著名的舞码为《天鹅湖》及《胡桃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