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自治领(自治领)  拼音:zì zhì lǐng
大英帝国在十九世纪殖民时期的一种特殊政治统治体,系殖民地进化为独立国家的过渡型态,承认英国君主为国家元首,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西元一九三一年英国国会以西敏法令规定英国政府不得介入或干涉自治领的内政,自治领在国际法上被认为是独立国家。
《国语辞典》:法利赛人(法利赛人)  拼音:fǎ lì sài rén
统称信奉犹太教法利赛派的教徒。法利赛派出现于西元前二世纪,主张遵守口传律法,严格律己,笃信教义,鼓吹灵魂不死、肉体复活、犯罪要受惩罚等。西元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毁,其后法利赛人不见于史传,但法利赛派的神学思想依旧流传。
《国语辞典》:动作画派(动作画派)  拼音:dòng zuò huà pài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纽约抽象派画家作画风格,其作画方法是在巨大的画布上,尽情挥洒线条、斑点等图案,藉以表现作者的创作冲动,及展示颜料和画布表面的质感,代表画家有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克林(Franz Kline)和戴库宁(Willem dekooning)。也称为「纽约画派」、「抽象表现派」。今多称作「行动绘画」。
《国语辞典》:常识哲学(常识哲学)  拼音:cháng shì zhé xué
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由里德、弗格森、斯图尔特等人所组成的苏格兰学派所提出来的哲学。此派以为在一个正常的、质朴的人的实际知觉中,感觉绝不仅只是观念或主观的印象,而是带有和那些属于外在事物的性质相一致的信念。此种信念,里德认为属于常识和人类的理性。
《国语辞典》:布立吞族  拼音:bù lì tūn zú
Briton
克勒特族的一支,六世纪以前居住在英国境内的民族,后被丹麦人和萨克森人所驱逐。
《国语辞典》:潘乃德  拼音:pān nǎi dé
Ruth Benedict
人名。(西元1887~1948)美国人类学家。二十世纪初少数的女性学者。她的理论对于文化人类学,特别是指文化与个性的问题,产生深刻的影响,最著名的作品为《文化模式》,并成为人类学的经典大作。另于西元一九四六年完成以研究日本文化为主的《菊花与剑》一书。
《国语辞典》:诺曼人(诺曼人)  拼音:nuò màn rén
日耳曼民族的一支。九至十二世纪居住在北欧斯堪的那维亚半岛,是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的先民。此族擅长航海术、曾远征西里岛和南义大利。他们的航海、造船技术奠定日后欧洲商业复兴的基础。也称为「北蛮人」、「维京人」。
《国语辞典》:扭扭舞  拼音:niǔ niǔ wǔ
一种舞蹈。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成为美国的流行舞,因颇具特色,所以广受欢迎,流行于全球。特徵是强调臀部的摆动,与舞伴互不接触,一面扭一面跳,舞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创作舞步,而配合四分之二拍的摇滚节奏舞蹈。
《国语辞典》:浸礼会(浸礼会)  拼音:jìn lǐ huì
基督新教的一派。起源于十七世纪英国的清教主义,从公理宗衍生而来。信奉基督,洗礼采全身浸礼,反对点水、注水法。今日盛行于美国。也称为「浸信会」。
《国语辞典》:咖哔丁(咖哔丁)  拼音:kā bì dīng
一种斜纹布料。十九世纪英国防水布协会首先用此布料制造雨衣。质地有厚薄之分,能防风雨,耐用,不易皱。适合做西装、工作服等。
《国语辞典》:爵士舞  拼音:jué shì wǔ
起于二十世纪初,流行于西元一九二○年代之后的美国,是一种充满动感的多元化节奏型的现代舞蹈。它融合了美国农村黑奴源自非洲的舞蹈技巧、交际舞及舞台舞蹈等,主要配合爵士音乐的旋律、节奏等所形成的舞蹈形式,近来也尝试与现代舞、芭蕾舞做结合,在舞台、电影或秀场上表演,成为独树一格的表演类型,目前种类繁多。
《国语辞典》:佳构剧(佳构剧)  拼音:jiā gòu jù
一种流行于十九世纪欧洲社会的戏剧。特色是布局严谨,情节曲折离奇,扣人心弦,能够激起观众的兴奋、紧张情绪。法国剧作家斯克里布为代表作家。
《国语辞典》:立体派(立体派)  拼音:lì tǐ pài
一种二十世纪初期兴起的画派。主张把自然形象还原为几何图形,再重新组合成画面。参见「立体主义」条。
《国语辞典》:溜滑板  拼音:liū huá bǎn
一种运动。在装有轮子的板上滑行。源于二十世纪六○年代初期的美国,至七○年代合成纤维的滑轮上市后,滑板运动更加风行。
《国语辞典》:林布兰(林布兰)  拼音:lín bù lán
Hermenszoon Von Rijn Rembrandt
人名。(西元1607~1669)荷兰十七世纪巴洛克美术的代表画家,开拓以光来统一画面的独特画风,故被称为光的画家,除油画外,也留下许多铜版画,代表作品有〈夜警〉、〈老贵妇人〉、〈画家与其妻〉等。也译作「林布兰特」。